代工企业资源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取自苏州制造业企业样本

2017-06-08 03:49施晓平
关键词:代工升级资源

沈 杨,韩 云 ,施晓平

(1.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4)



代工企业资源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取自苏州制造业企业样本

沈 杨1,韩 云1,施晓平2

(1.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4)

代工资源具有特殊性,是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基于我国制造业代工企业较多的状况,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苏州,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在设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模,实证分析各种代工资源对于企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力,据此揭示代工资源和企业升级之间的内在机理及其可选择的模式。研究发现,代工企业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和企业升级路径选择之间确实存在内在因果关系,但影响力大小不一,其中企业的市场拓展、降低成本能力是相对劣势资源,需要着重加强和对待;技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要加强自主创新;产业整合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引起重视。

代工企业;代工资源;制造业;产业升级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资本的进入,代工性质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代工生产基地”。苏州是全国代工生产发达地区之一,在其全年的GDP中,制造业创造的部分占到一半以上;而在制造业企业中,从事代工生产的企业又占到全部制造业企业的60%,代工生产对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以代工为主的企业也有其明显的缺陷:没有自主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至被锁在价值链低端;一味倾向价格战而不存在品牌优势;对跨国公司依赖过度,利润低下,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随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日益提高,企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代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代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是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除针对代工企业升级的重要性、意义和趋势等外,重点集中在影响企业升级的因素及其升级路径方面。对于影响升级的因素研究,部分学者从企业外部寻找原因,例如:基于企业创新能力指出,企业升级是企业进入更有获利条件的资本和技术范畴的进程[1],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三个关键阶段分别是“制造”向“智造”、“仿制”向“自主研发”、“代销”向“品牌销售”环节[2];就目前环境的变化,如原材料和工资等成本持续上升,使得我国代工企业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3]。这些研究表明,产业升级需要重点改变企业创新体系的外部环境。也有学者从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例如:原长弘等利用数学建模,建立代工企业是创新升级还是延续代工的选择模型,并经过收益比较,认为“干中学效应”对代工企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即企业的学习能力比资金扩展能力更有战略意义[4];毛蕴诗等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及研究,概括出企业升级的内部因素包含企业家的意志品质、资源与能力的积累、与周围企业的合作关系等[5]。

对于代工企业升级路径,有学者认为,代工企业升级就是从生产以劳动要素为主且附加值低的产品向生产以资本和技术要素为主且附加值高的产品的转变过程。[6]据此,卡普林斯基(Kaplinsky)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集群,总结出企业升级就是生产更受欢迎的产品、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生产产品或者是进行技术含量更多的活动[7];毛蕴诗等通过对东菱凯琴和佳士科技两家采用不同升级战略的代工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后提出改变制度环境是代工企业升级的战略路径[8];刘志彪认为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要放在知识创新、市场开拓、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9]。

代工企业资源对于企业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传统的企业资源理论。例如: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提出了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组合,提倡企业应以资源观点代替传统的产品观念[10];巴尼(Barney)进一步提出,资源基础论看中企业竞争力是从哪里来,企业可以通过将有效用的、稀少的、难以被赶超的资源进行再分配来获得竞争优势[11];刘志彪等从企业配置资源的角度,提出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稀缺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12]而对于代工资源的研究,尤其是与企业升级的关系,甚为少见。基于此,笔者在分析代工企业资源特征基础上,重点研究代工企业资源对于升级的影响力。

一、代工企业资源特征及评价指标的提出

(一)代工企业资源特征

“代工”的基本含义是“代加工”,既有制造业代工,也有服务业代工,代工企业是指从事这种代加工的生产或为制造业服务的组织,通常以公司、工厂等形态存在,笔者主要研究的是制造业代工企业。从产品国际分工的角度,制造业代工通常可分为OEA、OEM、ODM三种模式。其中OEA、OEM是专业的生产行为,在生产与开发、销售分离的条件下,自有品牌商或跨国公司以合约的形式,由OEA、OEM企业最终把产品进行组装或生产,然后购买者以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ODM则是在开发、生产与销售分离的条件下,代工企业除了要进行产品的生产外,还可以自行产品设计。

代工企业的资源具有特殊性,巴尼等指出,无论是哪种模式,代工资源都不同于企业的基础性资源[13];吴彦艳等将代工资源理解为技术资源[14];陶锋将代工资源的外延界定为主要是技术资源,但也包括资本和管理等资源[15];等等。笔者重点研究制造企业的代工资源,因此将其界定为企业在代工中所获得的对其创新生产新产品产生影响的正式协议性资源、非正式协议性资源、代工商代工所置办的人力物力等基础性资源、代工中代工商的探索性资源、企业所获得的外部溢出性资源、政策体制等所赋予的资源等。

由于制造业代工企业处在产业链底端,价值不高,生产链也不完整,因此,绝大多数是代工性质的生产制造企业。相比其他企业,如品牌企业、服务型企业等,代工企业资源有许多特征。第一,代工资源具有多层次性。代工资源可分为企业基础资源、关系资源、影响性资源、累积性资源等。基础资源是指一般性资源,大多以物质性生产要素存在,或是高级的创新性资源如技术、知识等。关系资源是指生产链和产业链上的资源,其中主要是委代商所传递的资源。影响性资源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区域资源和政府资源等。累积性资源是指企业在代工中积累的经验。第二,代工资源比较分散。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生产资源集聚性较差,因订单的不稳定性,使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以用工为例,一般视订单需要招聘或辞退员工。另一方面表现为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如代工企业的技术资源大多在价值链上的发包方,这些技术资源的获取取决于代工企业的努力程度。第三,代工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资源的低利用率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消耗、低产出,因为代工生产本身是一种靠资源支撑起来的生产方式;二是代工生产方式一般有单就做,无单就停,资源闲置是不可避免的;三是缺乏技术支持。第四,代工资源可用于自主研发品牌。代工企业虽然被局限在全球价值链末端,但因代工需要,其既有用于自主研发最基本的必备资源,也有代工链上可能获得的关键性技术资源,所以代工企业资源是能实现这种目标的最基本路径。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对于代工企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虽然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因目的不一、角度不同,致使研究比较分散,也不成系统。在此,笔者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选择了那些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且被大多数学者所关注的影响因素,筛选出企业技术能力水平、降低成本、市场拓展、整合能力、区域环境和企业影响力等6个能体现和反映代工资源的具体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1.技术能力资源指标构建。代工企业向自有品牌制造商升级的路径机理就是技术引进→学习→自主创造的过程。企业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较强的技术创造能力,能在研发、设计等环节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以此形成自己的品牌,最终完成升级。黄先海指出,企业依靠科学技术的更新和组织架构的重整可以进行升级,而产业升级的重点是在技术进步。[16]杨桂菊等总结出代工企业可以通过将业务向其它领域扩展、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与其它业务的整合等路径提高其竞争能力。[17]汪建成等通过归纳格兰仕的技术能力构建和企业升级路径,总结出格兰仕的自主创新升级路径以及国际化路径。[18]因此,在该指标下设置了原有技术、研发人才等6个二级指标。

2.降本能力资源指标构建。降低成本可以使企业积累更多的资金,即使在竞争恶劣的条件下也能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企业升级。布洛克(Blocher)提出降低成本对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尤为重要。[19]库恩(Kuehn)认为,降低与控制成本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20]当前,中国之所以大量存在代工形式的企业,就是因为不能有效降低成本从而导致资金短缺,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代工企业在研发、设计环节投放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也才能开拓新的市场,形成自有品牌创立的能力。因此,在该指标下设置了现有产品降价能力、降低成本意愿等5个二级指标。

3.市场接受资源指标构建。市场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企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前景,市场前景广阔、消费心理日渐成熟、市场竞争秩序日益规范,可以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外部空间。[21]因而,代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市场环境的影响。改革初期,很多海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外包市场,苏州地区也随之产生大批代工企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日趋提高,市场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很多代工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市场接受程度是对企业在当地市场环境下受到认可程度的指标,是体现市场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该指标下设置了渗透能力、拓展能力等5个二级指标。

4.整合能力资源指标构建。当前,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产业链竞争尤为激烈,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代工企业经常发生的零部件供应不足、送货延缓、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就是由于缺乏内外部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所导致的。伴随着海外跨国公司新运营模式的尝试,代工企业也应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因而,在其从以生产组装为主向设计、研发、全球配送等环节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链整合是其必不可少的战略选择。由于代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部分,能否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和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对于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因此,在该指标下设置了整合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等5个二级指标。

5.区域环境资源指标构建。区域环境是企业所处的区域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区域性资源条件,这些资源条件对企业升级具有不同的影响。斯腾伯格(Sternberg)指出,区域环境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因素综合产生的创新环境,这种创新环境所具有的搜寻功能、信息功能、译码功能等能支持创新。[22]区域具有集聚功能,对企业生成和发展特别有利。据斯多波(Stotper)研究,各个国家出口商品中都有一部分来自“技术区”,在这个区域产生技术学习行为,刺激产品进行创新,进而形成了出口的竞争优势。[23]所以,该指标下设置了政策、法制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

6.企业在当地影响力资源指标构建。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的贡献、潜在竞争力等,也是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软实力体现。例如,企业家的个人品质与自主意识能加快企业形成自有品牌,企业的理想抱负直接影响企业的升级效果,而企业抱负是企业家的思想意识和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24]积极创新、勇于进取、充满热情、永不懈怠的企业家精神,对国家崇高的责任意识、强烈的知识创新和自有品牌建设意识[25],对企业选择不同升级路径都会有影响。与合作企业的良好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实施升级的路径选择会产生较大影响。据此,该指标下设置了周围企业协作、融入本地等10个二级指标。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分解及问卷设计

首先,指标的分解。此次调查问卷中包含了代工企业升级的6种影响因素,即技术能力水平、降低成本能力、整合能力、企业所处市场的接受程度、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区域环境。笔者通过这6个一级指标以及36个二级指标对企业升级进行评价(见表1)。

其次,问卷设计。将问卷分为基本情况、李克特五级问卷题、辅助问题三部分,重点将第二部分按照问卷人容易理解和便于填写的方式转化成问答题,每个提问从高(大或好)到低(无或差)分为五级,由填写人选择其中一个打勾。第一和第三部分作为辅助,起参考作用。

最后,借助研究生工作平台和本科生社会实践机会,以及邮寄等方式,对代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区域为苏州地区大市范围。为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问卷的质量,一方面在市经信委提供的企业目录中将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代工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剔除,以确保被调查企业是代工制造企业;另一方面在收到的问卷中,对低于20%的代工生产企业问卷予以剔除。从实际情况看,纯代工企业不多,大多企业代工比例在20%~80%之间,其中以50%~60%的为主。

由于主要采取直接到企业调查的方式,问卷回收率比较高。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实际回收问卷205份,剔除无效问卷,最后确定有效问卷158份,有效问卷率77%。

表1 因素指标分解及计算结果

(二)数据整理

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前以小样本咨询了企业家和专家,并根据他们提出的建议修改问卷,然后进行大规模发放。问卷调查结束后,运用Cronbach’ɑ对有效问卷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ronbach’ɑ值为0.869,大于0.6,这说明此调查问卷信度很好。运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对6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变量进行检验,KMO值分别为0.899、0.829、0.801、0.834、0.799和0.888,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得到的显著性(Sig.)都小于0.001,证明调查数据可以做主成分分析。然后按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前5个一级指标的二级变量分别提取一个主成分,方差总解释分别为64.403%、62.328%、56.579%、60.605%和61.580%,第6个影响力指标的二级变量提取了两个主成分,方差总解释为65.778%,但还是以解释贡献最大的第一主成分来分析。

特征向量通过式(1)得出,主成分分值通过式(2)得出:

(1)

(2)

其中,αi是因子载荷矩阵第i列向量,λi是第i个特征值,zx是标准化处理的变量,vi是第i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因为特征向量是主成分得分系数即权重,所以通过特征向量就可以得出影响能力的大小。由于前5个指标都提取一个主成分,第6个指标只用第一主成分分析,所以这里i取1,可以求出6个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数及对应二级变量的特征向量(见表1)。

以6个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数为原始数据继续做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一个主成分,KMO值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依然合格(见表2),解释力度为77.116%(见表3),因子载荷系数如表4所示,并按照公式(1)、(2)计算6个影响因素的特征向量(见表1)。

表2 6个影响因素的效度检验

表3 6个影响因素的总方差解释表

表4 6个影响因素的因子载荷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问卷按从高到低(或从大到小、从好到差)五级顺序设计。表1中,数值越高表示状况越好,反之,数值越低则表示存在的问题越大,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也越大。由实证结果可见,各因素对苏州代工企业产业升级都有所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和方式各有不同。

第一,降低成本能力(0.294)的数值最低,这是代工企业升级的最大制约因素。当前,企业的成本压力都比较大,利润微薄,虽然企业各自具有一套成熟的压缩成本的生产运营模式(0.434),而且做得较好,高管也有这方面的意愿(0.575),但由于缺乏继续降低成本的资源与条件(0.337),如土地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更没有行之有效的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而造成产品的价格(0.299)无法下降。长此以往,降低成本的可行性(0.354)就会很低。

这一实证结果让人稍感意外,从观念到原料、产品价格、具体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利于降本的环节或要素。究其原因,除在观念上不重视外,关键在于企业只按照传统方式降本,缺乏有效的创新方式和措施。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降本的要求不符,因而目前代工企业升级需进一步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将降本放到重要位置上。

第二,市场接受度(0.333)也很低,主要是因为代工企业为品牌商代工,客户单一且认同度(0.331)较低,消费者已不满足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他们有更高的需求;新品开发要求(0.416)得分低然而开发新产品的前景(0.460)得分高,这进一步说明企业产品老旧、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要求,只有那些富于创意、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才能被客户接受,企业也才能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

这一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基本相符,代工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即使有一些市场关系,大多也是委代商指定的销售渠道。虽然目前有些代工企业尝试进行自主销售产品,但非常艰难。客户关系是代工企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但客户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因而代工企业升级必须重视市场客户关系的建立,通过良好的市场客户体系,为企业升级创造基本的条件。

第三,技术能力水平(0.346)相对较低,说明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具体表现为:企业满足于代工,对研发的重视程度(0.288)很低,这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最大制约因素;不注重研发自主技术只依赖进口设备,导致企业本身技术水平低下(0.308);企业缺乏良好的技术研发条件(0.420)与制度环境(0.411),很难留住研发人才(0.426)。

这一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也基本相符。代工企业本就缺乏自主技术,即使开发了一些新品,所占的比例也不会很大,技术程度低是必然的。这也表明一个事实,提升技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进行代工转型,需要人才支撑,还需要相应的体制和机制等,实证结果为我们指出了问题所在及其改进方向。

第四,企业整合能力(0.373)一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企业文化(0.335)是企业整合的最大制约因素,而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并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企业不具备系统的业务整合理论知识,业务外包能力(0.402)也比较弱。

这一因素长期以来被企业和政府所忽视的。整合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有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有序组织才能解决。企业整合有小的整合,如一个企业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有大的整合,如产业链整合。这次调研着眼于大的整合,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有进行产业整合的意愿和要求,这对于产业链整合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此外,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影响力(0.407)和区域环境状况(0.448)两个因素相对较好,这是代工企业具有的优势,需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以上分析可见,制约苏州代工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如降低成本、技术研发等;也有企业外部因素,如客户市场、人才引进等;还有综合因素,如产业整合能力等。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代工制造业企业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不可能顺利地完成转型升级的。也就是说,代工企业要转变为一个具有自主技术的企业,或有规模专业代工的品牌企业,难度是十分大的。另一方面,这些制约因素根本上是资源问题,如降低成本和技术研发,前者涉及资金、管理,后者涉及人才、技术知识的开发和利用等;再如企业整合能力,既涉及政府对于产业链的规划和支持,企业的合并或转型等,还涉及代工链上各方的关系。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实质上就是将代工资源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在企业升级上。代工资源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是广泛分布在代工链上,如委代方的资源,虽然利用难度较大,却是很珍贵的资源。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代工企业资源的特征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制约升级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合理、充分地将企业的代工资源利用到企业产业升级方面,从而推进代工企业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调研和实证分析表明,代工企业资源对于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既重要又必要,但不同的资源及其所体现的要素与企业升级关系不一,影响力也有大小。区域环境要素及其企业影响力要素较好,说明相应的资源得到了较好利用,条件成熟的话,不排除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的可能;成本和市场要素对于升级制约较大,说明该要素相应的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应作为企业升级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同样,技术因素是企业升级的核心,对相应资源的利用要作为重中之重;产业整合要素属于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应资源的利用,要作为企业升级、深层次提升要求对待,尤其是企业升级达到一定阶段后,该要素更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据此,只有围绕专注技术研发、重点降低成本、重视市场开发、努力开展产业整合等框架下进行代工资源的利用,才能有效推进企业的产业升级。

(二)政策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利用资源的升级方向和目标。研究认为,目前要消除代工企业升级的制约因素、走出代工企业升级的困境,关键在于企业和政府的观念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宣传与指导,使之具备相关认识,明确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升短缺资源,从而加快升级步伐。企业若缺乏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意识,不存在相互的业务外包,企业的产业链整合就无从谈起;企业若意识不到技术研发对其生存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缺乏自主知识产品,就不会受到客户的青睐,长此以往必将被市场淘汰;同时,缺乏绿色环保技术的老旧生产方式意味着高耗能与低产出,只会增加企业投入成本,减少产品附加值,根本无从降低企业成本。因而,未来的代工企业发展必然要提升企业对于短缺资源的危机感,只有有意识地改善相应劣势资源,才能较快提升企业整体水平,加快企业升级;要深化苏州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降低生产投入和中间环节的消耗,从而减轻成本,提高附加值;要开发绿色技术投入产品生产,如通过节能环保设备的投入并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对资源回收并循环利用,采购环保绿色原材料,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有助于对环境的保护,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需明确代工企业升级的方向和目标。按照我国代工企业的现状和特点,首先,从企业角度而言,作为代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代工企业产业升级的方向主要是自主技术产品和品牌产品。其中自主技术产品是指通过代工链上的资源利用和积累的代工经验知识,进行自主研发,从而开发新产品;品牌产品主要是通过利用代工链资源和代工积累的经验知识,生产缺少技术含量但可以通过市场培育而成的自有产品,或者是发展成专业代工商、集成商。其次,从产业角度而言,要将工业区集中的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从更高层次将资源转化为升级要素,提升产业效率,企业效率和产业效率的叠加将极大地推动代工企业产业升级。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代工链资源使之转化为企业升级因素。代工链资源分布广泛,要通过多种战略和措施达到利用目的。一是重视企业与委代方的关系,充分利用委代方的资源,学习、积累和利用代工过程中所有有利于升级的知识、技术、关系和经验,使之转化为升级因素。二是积极采取追随战略,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出售的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特点,学习高新技术;同时注意研发创新,赶超进口产品并逐步替代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最后在国外市场实现替代。三是大力开展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活动,学习他们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苏州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发展,还可以带动配套产品企业的升级。

第三,改善企业研发环境与条件,逐步推进技术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一是创建企业内部技术研发与创新研究所,开展重大技术改进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并发挥多种技术服务平台的优势,形成自主技术创新机制。二是提高对研发人才的奖励制度,修建宿舍、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改善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对于创新产品的重点技术人才实行高薪、高待遇留人。三是加强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使代工企业从加工转变为拥有自主技术的品牌生产,在形成自己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实现代工企业升级。

第四,以创新理念采取有效的降本方式和措施。实证表明,目前企业降本做得不是太好,相关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因而,企业要进一步领会和贯彻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本着创新精神改进降本方式,引进现代理念和技术,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料、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全方位通过合理利用代工资源采取降本措施,提高降本效率。

第五,通过建设产业链实现产业整合。产业链整合是加快代工资源利用、消除制约企业升级因素的综合性、深层次措施。早中期招商以数量为主,不仅代工企业较多,而且大多向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开发区等)集中,但这些主要以行政手段集中起来的企业、产业及产品呈分散、杂乱和无序状态,企业间缺乏相关性,产业间配套性不强,严重影响了产业集聚效率和企业效率。按照产业经济理论,当企业地缘性集中完成后,必然要进一步进行产业集聚,只有通过产业集聚的工业才能真正实现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优化合理利用代工资源进行企业升级的过程中,应以现有工业区为载体、以特色产业为龙头进行产业链建设,实现产业整合的目的。一是政府要对产业链建设有一个总体规划,如在一个工业区内重点建设一两条产业链,各个工业区实现错位发展,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在工业区内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品充当产业链链主,通过这些链主企业发挥“产业链集成商”作用带动产业链的形成。链主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培育以及企业竞争而产生。三是按照产业链发展要求,充当链主的龙头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将大量中小企业改造成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通过实行“产业链招商”、原有企业培育发展、转产、自然淘汰等多元化手段实现。四是在产业链初步形成后,在外部通过上下游扩展、横向发展以及侧面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壮大产业链;内部则通过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手段提升产业链质量。此外,还可通过建设工业区技术交流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研发转化平台等进行配套发展,多管齐下发展产业链,实现产业有效整合。

综上所述,苏州在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具有典型性,因而对苏州制造业代工企业的调研,对指导制造业企业升级,加快从“制造”向“智造”、从“仿制”向“自主研发”、从“代销”向“品牌销售”过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 48(1):37-70.

[2]刘常勇.研究机构发展衍生公司对产业创新影响之研究:以我国半导体产业为研究对象[R] .“国科会”委托研究项目:NSC87-3011-P-004-001,1998.

[3]汪建成,毛蕴诗.从OEM到ODM、OBM的企业升级路径:基于海鸥卫浴与成霖股份的比较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110-116.

[4]原长弘,李敬姿,方坤.贴牌生产还是自主创新:一个理论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08,17(6):629-633.

[5]毛蕴诗,莫伟杰.OEM 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广东典型企业的案例对比分析 [C] .上海:IFSAM 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2008.

[6]POON S C. 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 globalisation,2004,1(1):130-144.

[7]KAPLINSKY R, MORRIS M. 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Kimani, P.M,2001.

[8]毛蕴诗,姜岳新,莫伟杰.制度环境、企业能力与OEM企业升级战略:东菱凯琴与佳士科技的比较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6):135-145.

[9]刘志彪.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国际代工模式与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2005(5):37-44.

[10]WERNERFELT B.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ten years after[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16(3):171-174.

[11]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99-120.

[12]刘志彪,姜付秀.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03(2):71-77.

[13]巴尼,克拉克.资源基础理论:创建并保持竞争优势[M].张书军,苏晓华,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88-154.

[14]吴彦艳.产业链的构建整合及升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16.

[15]陶锋.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D].广州:暨南大学,2009:13、140-146.

[16]黄先海.纺织产业内升级的特征及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1998(7):30-33.

[17]杨桂菊.本土代工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升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8):22-28.

[18]汪建成,毛蕴诗,邱楠.由OEM到ODM再到OBM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路径:格兰仕技术能力构建与企业升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6):148-155.

[19]布洛克,孔·陈,托马斯·林,等.战略成本管理[M].王斌,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0]库恩.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M].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1]王一鸣,王君.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5(7):10-14.

[22]STERNBERG R.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al innovation survey (ERIS): theoretical concept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empirical basis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issue[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0(4):389-407.

[23]STORPER M. The limits to globalization: technology distric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 Economic geography,1992, 68(1):60-93.

[24]CYERT R M, MARCH J G.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J]. Prentice-Hall,1963.

[25]胡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4):32-38.

(责任编辑:周继红)

2017-01-14

沈 杨,男,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新战略与技术产业政策研究; 韩 云,男,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创新战略与技术产业政策研究; 施晓平,男,江苏艾凯艾国际标准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工作站负责人。

F270

A

2096-3262(2017)03-0034-08

猜你喜欢
代工升级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OEM的危机与转机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资源回收
三菱重工拟整合喷气式支线客机生产与波音代工业务
回暖与升级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