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艳
【摘要】 目的:探究在中重度湿疹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30例中重度湿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30例患者采用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均为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5年7月-2016年9月就诊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中重度湿疹的临床效果分析发现,其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良好,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十分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 中重度湿疹; 丁酸氯倍他松乳膏; 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133-03
中重度湿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情发生后会对患者健康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皮肤表面瘙痒严重,苔藓化、粗糙、脱屑,且病情迁延,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次选取60例中重度湿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中共包括60例有效病例,均为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5年7月-2016年
9月就诊的患者,分组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及时恢复,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60例中重度湿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均为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5年7月-2016年9月就诊的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本次研究的说明,入选的60例均为知晓研究概况且同意参加研究者;均已排除对本次治疗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同时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防止影响本次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4例,男16例,患者年龄13.5~64.5岁,平均(36.35±2.35)岁;观察组患者中女15例,男15例,患者年龄13.0~64.5岁,平均(36.69±2.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均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后按照组别分开进行用药。对照组为常規方法,用尿素霜对于患处进行涂抹,外用涂抹时需要注意均匀控制,避免出现漏涂的现象,分别于早晚用药2次即可;观察组为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同样取适量药物在患处涂抹,每天用药2次,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治疗14 d,14 d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1];同时两组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期间,均需要停止其他和本病相关的药物,本次用药也应该严格遵照医嘱,减少擅自停药或加药等事件的发生,防止出现异常不良反应或降低本次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同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经过治疗患者的湿疹面积减少超过治疗前的90%,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不适现象,即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湿疹面积减少超过治疗前的60%,且患者无其他不适即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情况改善均没有满足显效和有效中的标准即为无效;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即为总有效率。
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包括患者的主诉瘙痒程度和不适感觉等,以及患者湿疹表面的皮肤情况,包括脱屑、丘疹、红斑等,评分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满分为100分,即脱屑、丘疹、红斑、瘙痒、不适五个维度各占分值为20分,患者得分越低说明临床情况越好[2]。将两组患者的数据分别进行记录后,进行组间平均值的计算,再比较两组数据。
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除以总例数,所得数据乘以100%即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出现1例局部异常瘙痒,1例刺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局部刺痛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6,P>0.05)。
3 讨论
在临床针对中重度湿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病情出现瘙痒等不适感觉是主要症状,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迁延难愈,且皮肤方面的不适,容易使得患者出现抓挠等现象,如果引起局部感染的发生,则治疗会更加困难,同时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包括内服用药和外涂用药等,其药物的主要类型则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于患者的治疗原理则在于,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涂抹后,药物能够快速渗入患者的肌理,产生一定的抗炎和杀菌作用,从而对于患者产生的瘙痒等不适起到作用。除此之外对于患者的治疗还包括中西医结合内服和外用药物、静脉给药、光疗等,不同的方法起到的治疗效果不同,同时由于患者病情本身也存在个体性差异,因此需要探究出现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使用[3]。丁酸氯倍他松乳膏的制剂属于膏状成分,而乳膏和单纯的药物不同之处则在于,其中除过药物的有效成分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甘油,一般情况下甘油的含量可以达到25%,而甘油对于患者的好处是能够减少用药后出现干燥等情况,对于皮肤产生湿润的功效,湿润后患者的皮肤表层会形成屏障,对于患者的表皮具有保护的作用;而协同药物的作用进行发挥后,患者则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丁酸氯倍他松乳膏和常规的治疗所用乳膏不同之处在于,目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浓度多为0.05%,该浓度的配比实验经过多数研究进行验证,对于患者能够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在临床针对其进行随机双盲实验的对比中,丁酸氯倍他松乳膏的效果均好于常规的治疗乳膏[5]。但是丁酸氯倍他松乳膏并非全为优点,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的即出现局部用药后的不适感觉,表现为皮肤表面疼痛或瘙痒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则表现为皮肤萎缩,甚至感染而继发疱疹[6]。但是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多数是在和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出现的,因此笔者并不认为这属于丁酸氯倍他松乳膏的单纯反应,有可能是药物之间的药理互相发生作用,从而对患者产生影响;而丁酸氯倍他松乳膏的轻微不良反应则在临床中相对常见,一般通过对患者停药观察或采用对症的处理方法即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且不良反应消失后并不会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7]。本次研究结果中,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发现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中重度湿疹的临床疗效较好。而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虽然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中重度湿疹会对于患者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但是其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仍然认为其在整体的治疗效果中最为突出,充分说明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中重度湿疹的积极性。同时丁酸氯倍他松乳膏的使用,也需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减少用药后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出现,影响患者的恢复[8]。
综上所述,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中重度湿疹的临床效果分析发现,其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良好,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十分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唐杨婷,邓伟.他克莫司软膏对急性皮炎湿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8):3739-3742.
[2]宋业专,卢润超,卢华昌,等.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及对外周血EOS、血清IgE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3390-3394.
[3]巫艳芬,刘永军,梁进.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7):3805-3807.
[4]胡芳,林穗方,卢建军,等.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湿疹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65-1069.
[5]肖碧环,吴严,孙艳,等.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系统评价优先出版[J].华西医学,2014,29(4):692-701.
[6]郭胜,林彬.亚甲蓝局部封闭配合电刀电灼对肛门湿疹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189-191.
[7]张玉萍,徐文阁,尚爱民,等.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扑尔敏及肤痔清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0):1185-1188.
[8]王莉,曹蒂莲,茅婧怡,等.湿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4,35(2):117-120.
(收稿日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