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先彬
内容摘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应把班级管理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并由此达到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笔者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学习,浅谈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践与展望。
关键词:小组合作 班级管理 实践 展望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践
1.把班会课的舞台留给学生。开学的第一周班会课是我主持的,从第二周开始一直到现在,班会课由各组组长轮流主持,因为对班上大小事务的管理,他应最有发言权。班会基本上每次三个议题:上周工作回顾;本周主要做的工作;宣布上周小组积分情况,并对优秀小组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学生主持的班会,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营造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氛围。
2.摸索中完善小组建设。我将班内同学按男女搭配,优困搭配,学科搭配的方式,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2月14日早自习开始,将班上的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3名组长,第一组长兼任数学学科组长,主要负责收发作业本,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第二组长为语文组长,主要是做好小组评价,并做好记录,同时督促作业完成情况;第三名为英语组长,主要负责检查本组卫生,纪律情况。另外三名组长还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利用自习及课余时间进行补差工作。三名组长虽各有分工,但也有协作。
我每周组织组长进行一次培训,并不定期地跟踪小组的运转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对小组长进行个别培训及相应的组员及时沟通。三组彭毅不服从小组长韩东林的管理,小组长提醒他完成作业,他还跑去操场打乒乓球,而且还顶撞组长,虽然没有影响其他学生的学生,但对小组及其班级管理确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我找到小组长跟她这样说:彭毅同学的行为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更正,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看他本周没有迟过一次到,而且来得很早,打球时间比上周少了一些。不要太过分地盯着别人的错误,平时少吼一点,让他消除你在管理上对他的针对性,这样你管理的效果更好,在管理中也要打‘感情牌让组内成员树立集体荣誉感。谢宏宇那么调皮的同学都被小组长骆明旺管下来了,骆明旺的管理给谢宏宇的更多是一种尊重,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然后以学习成绩征服他,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小组长接受了我的想法,表示在以后的管理中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彭毅同学我也肯定了他的进步,并让他认清了自己的错误。2月25日开始,我就对彭毅同学进行追踪,逐步把他向好的方向转化。班级管理是一个長期工作,我不定期分批次找学生谈心,指出他们某些做法的危害,当然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人其实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从2月25日开始,我就让同学们利用一节自习课制定了组规,并要求组规必须得到全体组员认可,而且当着全体同学宣布各组的组规,宣布完我就强调组规自宣布之日起就产生法律效力,对本组成员有高度的约束力,我再给他们每组打印2份,一份由第一组长保留,另一份张贴于班级宣传栏处,以提示各组组员。
结合组规以及在课堂上的评价,每组给自己的组员量化评分,每周到班会公布一周的结果,以激励小组成员努力改进自身的不足,按小组评价得分高低顺序评出优秀小组和最差小组。这样激发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竟争氛围,也带动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竟争意识。
3.跟进学习辅导,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一个班好坏受到班级学习氛围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强,但由于学习基础、家庭环境、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从而会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便会无所适从或自暴自弃。因此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这种认可和尊重有时是很低的,只要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听懂了吗”之类的问候,他们就受宠若惊了。
4.加强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协作。个人智慧总有限,众人智慧才无边。班级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所以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需要整合班级全体课任老师的力量和智慧,发挥任科教师的积极的参谋作用。来搞好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课余,我主动虚心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在他们的参谋下也得到了不少小组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比如我班的作业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下调,我们的小组位置及小组成员也做了略微的调整,正因为大家齐心合力,我班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流动红旗也经常性的挂在我们班。
二.展望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要有宽阔的胸怀,科学的方法,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能成为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班级管理的魔方在手,班级建设的新曲在心中,让我们共同谱写!
参考文献
[1]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学习方法[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3.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3]罗黎辉,高翔.教育测量与评价[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重庆云阳县红狮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