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楠
摘要:幼儿性别教育是完整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短板。家庭中应注意提高父母参与性别教育的自觉性,幼儿园应逐步改善性别教育方式方法,大众传媒应加强性别教育的责任意识,国家社会应对幼儿教师群体性别结构合理化提供政策保障。
关键词:幼儿;性别教育;路径
近几年来,“男孩危机”“阴盛阳衰”“伪娘现象”等问题日趋成为舆论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这类问题充分暴露出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性别教育缺失严重的问题。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不仅对于内化性别观念,胜任社会角色,调整社会性别秩序,承接和延续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健康人格养成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性别教育应多方重视和多方参与,共同提高幼儿性别教育的自觉性和专业性
一、提升家庭性别教育的自觉性
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甚至大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科学的、顺应社会时代要求的性别教育十分必要。
1.明确婴幼儿时期性别教育的重点——帮助孩子完成性别和自我认知
可以在生活中认真回应孩子的困惑,自然而然地引导幼儿对性别的认知。诸如“我从哪里来?”“开着门,让我看你洗澡!”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甚至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有问题,其实这表明孩子在向父母发出信号“我想认识不同的性别了。”我们应从孩子的行为中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正确回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2.父母应摆脱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束缚
不应将男女两性共有的性格特征,如,坚强勇敢、温柔体贴、听话顺从、争强好胜……等贴上有关性别的标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摆脱性别刻板观念束缚,淡化成人世界固有的性别框架,给每个孩子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如,鼓励女孩子谨慎周全的同时兼具冒险精神,勇于尝试新挑战;教育男孩要果断机智又温柔体贴。多给孩子一些社会自由度,增进其对男女优秀的人格品质兼容并包,个性充分发展,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
3.注重父母亲与儿童的陪伴,发挥其在性别教育中作用
与母亲共处时间长、受影响多的孩子,容易继承母亲温柔、细心、文雅的特质。而与父亲共处时间长、受影响多的孩子,容易继承父亲大度、开朗、喜动、自尊心强、喜欢交往,甚至幽默诙谐的特质。虽然生活速度在加快,家庭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但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可缺位孩子的成长。
4.努力创建两性平衡的家庭氛围
父母在明确自己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模式同时,尽可能避免典型男性化和女性化倾向,为孩子模仿性别角色行为提供榜样示范。如,父亲也分担部分家务劳动,照看孩子;母亲也应自立自强,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鼓励孩子积极进取。这就有利于孩子把从父母身上学习的优秀品质综合起来,为完整儿童的教育打下基础。
二、改善幼儿园性别教育方式
幼儿园是儿童性别角色知识扩展和深化的重要场所,应从物质环境创设、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早操环节、绘本阅读等方面重视幼儿的性别教育。
1.物质环境创设
重视如厕设备的性别教育价值。如厕环节中既蕴含着健康教育的内容,又隐含着社会教育的内容。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角度,应在卫生间中体现出所谓的“男女有别”,在保护幼儿隐私权的同时,使幼儿能够通过此环境获得对自身性别的认知,以及相应的社会行为规则。如,上海中福会幼儿园厕所设计了隔板,孩子如厕时可以关上门,同时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每个厕所里面还安装了电铃,如果孩子需要老师的协助可以按响门铃,隔壁教室的老师就可以第一时间来帮助孩子。
创设各类游戏环境。有研究指出,户外大型活动场地和运动设施更容易激发男孩的想象力。因此,应在幼儿园能力范围内多建设一些供幼儿攀爬的大型器械或适合幼儿进行大运动的活动场地。当然也不可忽视室内游戏材料的投放,尤其是给孩子设置玩沙、玩水区。水和沙取白天然,安全环保无公害,加之其本身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变幻性,是儿童天然的玩教具。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多鼓励他们玩耍,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等。
2.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方式,应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重视个体性别概念、性别观念的认同。为保障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概念的形成,教师应有意识地在集体活动中强化幼儿性别认知,如在排队、游戏比赛、拿毛巾、上厕所、喝水、取玩具等环节中进行男女分组,使其认识到自己所隶属的性别群体。如鼓励男孩学习女孩的细致认真和体贴他人,鼓励女孩学习男孩的勇敢坚强和独立自主。
其次,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重完整人格的培养,鼓励幼儿适当双性化行为的表现。如在制作精细手工作品和缝纽扣等活动上也应鼓励男孩参加,培养其耐心和细心。如部分体育活动课中会选择一些惊险、刺激、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有部分女孩退缩,这时应鼓励女孩大胆参与,培养其勇敢、大胆等品质,并在此过程中及时表扬,提升其意志力。
第三,重视性别教育课程的开发及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是实施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在选编幼儿园课程资源时不仅要考虑是否有助于儿童基本情感、基本经验、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提升,還应充分考虑对幼儿人格发展的积极意义。开发或选编一些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性教育的启蒙课程,如《男孩女孩》《衣服里的秘密》等系列性别教育课程。
3.区角活动
区角游戏中倡导幼儿开展适合其性别认同的游戏形式。有些游戏形式天然带有一定性别倾向性,可以允许并鼓励幼儿参与。尤其是为男孩的阳刚之气的增强创设一些有价值的区角游戏,如,大侠游戏、攀爬游戏等。江苏某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时间给孩子们在角色区投放了披风、面具、塑料软棒、充气棍棒等专供男孩去玩所谓的“大侠游戏”,通过这种追打游戏,发泄男孩过剩的精力,培养其正义感、勇敢、坚强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