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02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摘 要: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律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法律职业道德的含义、基本原则、特征和功能五个方面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行阐释,对法律职业道德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与价值。
关键词:法律职业;能力;认识;思考
一、法律职业的确定
什么是“法律职业”?这一问题经过十年时间的积淀,在大陆学界渐趋共识。我们认为,确定何为“法律职业”的关键,乃是确立一个关于“法律职业”的相应标准。在如何判断“法律职业”的问题上,已存在的判断标准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以从事法律工作为标准。当然法律工作也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但是这个法律工作是一个实体性的概念。第二种是以与法律有关的工作职业为标准,即只要与法律相关的职业,都可以作为法律职业来看待。我们曾经用一种戏谑的说法来概括道:凡以法律为谋生手段的职业,都应该属法律职业。但这一判断标准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与法律有关的职业是可以被其他职业所包涵的,如法学教授和法律新闻工作者也是以法律为谋生手段的职业,但前者可以列为教育工作者序列,而后者又可以被列在新闻工作者行列之中。
二、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面对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法律职业能力欠缺,从2011年起,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推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将法律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强调法律人才的应用型特点。培养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完全与国家创导的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相吻合,也能改善法律應用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因此,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法学教育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是要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而要解决这些法律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职业能力。这些能力涵盖范围很广,但主要包含人际沟通能力,证据的搜集、固定、保护能力,证据的运用能力,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法律推理能力等。
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如下:
(1)惯性依赖。法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其教学传统在一代一代传承。传统法学教育,追求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型与系统性,侧重于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人文修养和学术精神的培养。我国法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就是依托课堂,主要靠老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也称之为填鸭式教学。
(2)见效慢,考核困难。法律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快,比较容易,因为知识的掌握主要在于理解、记忆,知识掌握的程度往往通过考试可以检测,而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考核相对也比较困难,只能通过一些方法,对学生某些法律职业能力有一个大致判断。
三、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有时也会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的职业能力长进不大。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地做工作。
(2)认真做好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只空谈理论而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在案件中,哪些证据是关键证据,通过关键证据可以证明哪些法律事实,是否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民事案件中,举证责任怎样配置,为什么这样配置?民事赔偿中赔偿哪些项目?具体计算标准是多少?这些都需要弄清楚。
(3)开展模拟庭审。开展模拟庭审是提高法律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模拟庭审一般在学校模拟法庭进行,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审理案件,从场地、人员参与方面来看,操作性强,可控性强,并且同样的案件,针对模拟庭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多次进行纠正,因此模拟庭审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具有简便、高效,操作性强等特点。模拟庭审中,可以将学生所担任角色进行调换,学生担任的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向法庭提出的观点、证据就会不同,通过角色调换,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角色在庭审中的处境及自身位置,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4)应当掌握法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目前,我国法学学科体系主要由法学的十几个二级学科和若干三级学科或基本课程所构成。在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二级学科内容中,大多都是由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等知识所构成的。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这些法学子学科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系统的、完整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知识体系和多种学术流派、学术思想。
(5)应当具备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作为法律人,在面对日益完善和纷繁的法律关系、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时,不仅要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法条和诉讼程序,而且要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社会、道德、伦理和传统等背景;不仅要知道法律是什么,还要知道法律为什么是如此,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进一步创新思维,提出法律应当是什么。具体来说,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法律意识与现代司法理念;法律精神与法治信仰;法律职业伦理与执业规则;法律语言与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推理及法律解释等等。可以说,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具有其职业素养,是法律职业有别于社会其他一般职业的关键所在。法学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法律专业知识,更在于培养出在传播法律精神、促进民主政治、维护社会正义与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法律家和法学家。
参考文献:
[1]赵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2]王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作者简介:
孔洪涛(1996~),男,汉族,河北新乐人,河北大学,本科在读,法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