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敬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我们不仅重视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还要重视对他们思想情感、素质素养的熏陶,提升其人文素养。这需要我们以情激情,以读养情;激发学生带着情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以情融情地感悟文本的人文情韵,获得人文滋养。
一、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意义分析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品质、能力和素养的教育。肩负德育功能的语文学科教学要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语文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不仅要学生有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要渴望在阅读中获得人文滋养,获得素质品质、道德情操的提升。如《背影》一文学习中,我们关注学生生活情感,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点燃学生阅读情感,联系生活中的父子(父女)亲情,体会感悟文章所表现的父子深情,获得情感的熏陶。
当下的阅读教学强调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学生没有阅读的情感,不能在课文的阅读中收获情感,那么,语文教育目标就不能算高效达成。如《端午日》学习中,学生如没有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节日一些习俗和事件的喜爱之情,那么,他们就不能体会湘西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能获得赛龙舟活动传递的团结合作与激励争先精神。
可见,正因为情感是人内在素养的积淀,是由生活体验、阅读感受提炼的。我们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学习需要点燃他们的体验情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指导他们有个性地閱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表达自己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在与文本情感的碰撞中,完善、丰富、深厚,吸纳阅读内容情感,促成人文素养和品质的提升。
二、激发阅读情感提升阅读学习质量
我们的教材多贴近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学情,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运行情感,个性化深入阅读思考。
(一)导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阅读状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能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状态。我们的导入可以采用对话交流、情境创设等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联系自身情感体验,进入阅读学习状态。如《黄纱巾》一课教学中,我们以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切入,让学生在感受物质生活差异的体验中进入课文内容。让学生们谈谈如果自己渴望吃上一份大餐,获得一件漂亮的衣服,拥有一辆崭新的名牌自行车,我们会怎么得到呢?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对一些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有过这样渴望而不得的经历。这样看似随意的交流,就让学生生出阅读兴趣和探究,课文中的女孩想要得到什么?为什么实现不了自己小小的愿望?店主免费送为什么不要呢等等问题。这样,他们进入阅读状态,就能用心用情地感受人物,在对人物的理解中获得成长。再如《端午日》的学习,我们先补充赛龙舟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这一民俗的文化底蕴,然后提出问题:沈从文先生在文章中写了端午这天哪些事情,你在有关赛龙舟内容阅读中,有怎样的思考?这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在阅读中感受湘西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生出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二)研习,激发学生情感思维获得阅读深入
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解惑,提出个性的阅读思考与同学进行探讨。我们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能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情感。如在《背影》学习中,形式多样地声情并茂地朗读父亲爬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段落。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激起他们对父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震撼。学生在真挚深沉情感融入的阅读中能够感受作者对父爱的感激、愧疚之情,也能获得情感的升华,在情感碰撞中懂得爱,反思爱。再如学习《出师表》的时候,可以范读引领,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和殷切期望的情感;从而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并能联系生活使得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①诸葛亮是怀着什么心情写《出师表》的? ②本文主要写了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和出师理由的说明,我们从中发现诸葛亮对先帝刘备、后主刘禅怀有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如此,学生在阅读中既能感受臣子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表现“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还能感受作为老臣或是“长辈”语气恭敬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殷切期望之情。
另外,学生阅读能力不仅表现在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的提升,还表现在吸纳之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增强。学生在感悟阅读文本情感之美之后,还要会联系生活体验抒发情感。如《鼎湖山听泉》学习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写法,写一写自己感受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表现自然之美。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情感的激发,引导他们带着情感进入阅读状态,通过阅读质疑和思考获得文本的情感,并将情感吸纳、运用,获得健康情感的养成,通过经典范文情感的挖掘与探讨提高他们美好情感的生成,让情感道德浸润心田,净化美化素质品质的同时获得阅读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