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萍+王典
摘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动因分析,是合理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资源的前提。基于代际支持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具有较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康状况较好和学历较高的城镇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更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足够的家庭养老支持对他们积极发挥余热的动机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健康状况较差和学历较低的城镇老年人,由于家庭养老支持不足、其付出与获得的家庭资源不对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外溢”等压力,更可能以获得收入为动机选择退而不休,进而导致其发展权利受损。因此,有差别地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资源、谨慎制定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实现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退而不休;代际支持;社会保障外溢;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退而不休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8亿人,占比10.5%。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不仅总量庞大,而且发展呈加速上升状态。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2015年为10.5%。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我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总之,从老年人口的规模、增长速度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并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老龄化并非一定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随着智慧经济的到来,灵活多样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为老年人继续创造社会财富提供了可能,只要社会不断普及终身学习观念,并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途径和就业空间,老年人就可以成为社会的财富而不是负担。国际和国内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也充分印证了这一事实:2014年日本老年人退而不休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为40.7%,相比10年前增加了约50%。就我国而言,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05年60岁及以上退而不休人数占比接近27.5%;另据姜向群等研究成果并测算,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退而不休老年人数为4291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38.7%;其中2000-2010年的十年间,60岁及以上退而不休老年人数增长幅度达到55%,且65岁及以上退而不休老年人数增长幅度高达81.9%。由此可见,选择退而不休的老年人数呈明显快速增加趋势,“退而不休”是国际社会老年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重要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常态。
随着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现象的逐渐增多,人们对退而不休的原因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作为社会人,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通常不只是受个人特征的影响,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和家庭因素。例如,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否良好运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是否能够保障老年人发展权利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决策。
本文所研究的退而不休是指离退休老年人将自身变为工作者,使其人力资源又一次得到开发,并通过一段时期的劳动获得稳定收入的行为,如再就业、续就业等。有研究认为,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力资源需要得到开发,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具备一定的劳动效率和重回工作岗位的能力被认为是“积极老龄化”;而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应回归家庭,不再从事社会工作。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认知能力的下降限制了他们的生产效率,老年人应减少社会劳动参与率,进而降低年轻就业市场的失业率,完成社会工作的有序交接。事实上,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反映了他们的劳动权利,是否退而不休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意愿,因此,我们对待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态度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动机。也有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好、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愿意退而不休,而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的老年人更有压力退而不休,即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动机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学者们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看法还未形成一致观点。因此,全面、深入、系统地阐释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成因就显得极其必要,通过研究,不仅可以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作出客观的评判,还可以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以及我国未来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主要从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来分析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因素。首先,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集中于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两方面。布斯金(Buskin)、保洛尼(Maloney)和林、池(Lingand Chi)指出因为社会保障收入对就业收入的替代效应,具有较高水平社会保障的老年人退而不休动机较弱;而琳达(Linda)和车翼认为由于社会保障的健康效应,老年人有一定的生产效率并愿意参与社会劳动。其次,家庭层面中,老年人是家庭的宝贵财富,家庭关系会影响老年人的发展。田立法认为在传统家庭观念下,子女不赞成老年人退而不休,且江维表示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意愿不受子女数量影响,没有经济支持的老年人的退而不休意愿略高于有经济支持老年人的意愿。最后,个人特征主要从性别、年龄、健康、婚姻状况、学历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研究其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约翰(John)认为生命周期的发展使得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意愿不同,万芊和弓秀云表示男性老年人退而不休意识强于女性,女性老年人更趋于低龄化,受年龄的影响更大。萧振禹指出有无配偶对老年人退而不休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方涛与钱鑫认为健康状况越好,老年人退而不休意愿越高,同时张翼和王红漫表明老年人学历越高越有倾向退而不休,以及原职位特征也能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他们均提及经济状况越差,老年人退而不休意愿越高。
由此可见,已有研究仅讨论了影响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因素,未能探讨影响老年人退而不休的传导机理,缺少对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原因的系统解释。且在家庭层面的研究中,考虑的内容不够全面,忽略了家庭在社会和个人影响关系中的传导作用。同时,大部分学者只阐述了自身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更倾向退而不休的原因,缺乏对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的老年人仍未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故而,这些研究不能完全揭示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成因,导致当前我国在合理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資源的政策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误区,其结果不利于老龄化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中,家庭既是个人的集合也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它在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深入探究家庭的代际因素在社会和个人对老年人退而不休影响中的传导作用,能更全面地了解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原因,因此,我们将从微观家庭的视角来分析退而不休现象。基于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本文首先论证社会保障、个人特征通过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再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其选择退而不休的具体原因,进而讨论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目的——是积极实现自我价值还是获得经济收入来改善生活状况,然后据此提出中肯的建议。同时,本文还分析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的老年人仍未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并指出他们是否出于压力选择退而不休以及压力的主要来源。由此,总结影响我国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因素,进而为合理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资源,科学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理论分析假设与模型建立
1.理论分析假设
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在理论分析假设中,需全面考虑因素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
假设1:城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收入会增加其家庭代际财富下向净流量。通常,社会保障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城镇老年人的代际支持(代际抚养、代际赡养、隔代抚养、代际情感)状况:社会保障以给予养老金、补贴就医费用等方式增加城镇老年人的收入,提高他们自我赡养的能力,进而减轻子女家庭养老即代际赡养的压力。而城镇老年人出于传统的哺养思想,考虑到子女面临就业难、房价高的的生存困境,常常会选择给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生活支持来帮忙照料孙子女,即代际抚养和隔代抚养。同时,当前家庭代际关系大多处于短期互惠模式,代际情感主要以物质财富来维系,出现了代际情感“物质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行为都会增加城镇老年人的经济流出,导致他们的社会保障收入有一部分将转移给子女。
假设2:自身条件(健康和学历状况)较差的城镇老年人可能獲得较少的代际支持。众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代际传递体现在遗传基因和社会性素质的习得两方面,父代的健康状况和学历具有较强的代际传递效应。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的城镇老年人会将这些不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造成的社会资本积累不足等障碍传递给子女,导致其子女很可能具有学历较低、就业困难甚至收入较低的特征,进而使得他们对老年人的反哺能力较弱,给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的可能性较小。
假设3:当前,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得城镇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退而不休。社会保障对老年人收入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可能会产生“福利依赖”效应,抑制老年人的劳动力供给。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剧,并且刚性增长速度较缓,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具有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又受“棘轮效应”影响,他们得到的转移性收入难以维持原有消费水平,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退而不休来获得更多收入。
假设4:城镇老年人对子女的财富净付出会强化其退而不休的意愿,而隔代抚养占用大部分生活时间会降低其退而不休意愿。伴随家庭小型化,代际关系的维系变得更加重要。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加重的子女,老年人会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如劳务、实物以及货币等给子女提供帮助,以此来加深代际情感。但如果老年人提供过多的代际抚养,可能会减少其经济来源和加重经济负担,进而强化他们为获得更多收入选择退而不休的动机。另外,我国存在普遍的隔代抚养现象,城镇老年人利用大部分时间来照料孙子女,使得其选择退而不休的可能性较小。
假设5:自身条件较好的城镇老年人更可能选择退而不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影响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个人因素有很多,如性别、年龄等,其中,健康状况、学历程度无疑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首先,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再就业的基础,较为健康的老年人通常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他们选择退而不休的可能性较高。其次,教育资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化为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劳动技能和收入,较高的学历意味着老年人更易于利用自身资源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实现自我价值。再者,健康状况较好、学历较高的老年人在就业过程中被歧视的可能性也较小,故他们更容易实现就业。
2.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家庭层面中的代际支持因素作为中介变量,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来论证代际支持在社会保障、个人特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以及测算社会保障、代际支持和个人特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此来系统反映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上述方程式中,REij表示第i个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状态(j=1、2),IS是第i个城镇老年人的代际支持现状,SSEi代表第i个城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现状,characteri表示第i名老年人的健康和学历状况,controli是第i个城镇老年人的其他个体特征矩阵。
对于内生性问题,本文进行了随机扰动项和变量间的回归分析。首先,将退而不休被解释变量和社会保障、代际支持、个人特征等解释变量进行了OLS回归,得出并提取随机扰动项;其次,将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出其系数不显著,P值为78.13%,则表明不存在内生性问题,所选择的方法可行。另外,联立方程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联立偏差内生性。
方程(1)、(2)估算社会保障和健康、学历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总效应,即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方程(3)、(4)测算社会保障、健康和学历对代际支持的影响;方程(5)测算社会保障、代际支持、健康和学历对退而不休的直接影响以及代际支持的间接影响。其中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现为直接影响,代际支持变量系数分别与社会保障系数、个人特征系数相乘后的乘积值为间接影响,并通过比较总效应与直接影响系数得到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而分析代际支持的传导作用。
四、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1.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完备性和可得性,本文采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基线数据(CHARLS)。针对60岁以上城镇已退休老年人,经过数据处理得出本文所需的7545个样本量,其中有4904名老年人处于退而不休状态,自身条件较差的老年人2648人。
2.主要变量说明及其描述性统计
(1)退而不休变量(RE):样本中有超过60%的城镇老年人处于退而不休状态,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的老年人数超过50%,见表1。
(2)代际支持变量(IS):代际支持不单是指家庭财富的上向、下向流动,如老年人和子女定期或不定期给对方钱,还包括传递家庭情感和家庭价值观的行为,如抵御家庭风险、抚养子女等。代际支持现状是衡量家庭资源在代际间配置平等程度的指标。根据数据可得性,利用熵值法yi=将代际支持4个方面综合成代际支持指数来描述老年人付出与获得代际支持量的差额。如果老年人付出的代际支持量大于获得的,表示他处于代际支持下向净流出,代际支持指数小于0;反之,他将处于代际支持上向净流入,代际支持指数大于0。总之,这些都是城镇老年人家庭资源代际间配置不平等和代际支持传递失衡的表现。
(3)社会保障变量(SSE):本文主要研究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其现状以社会保障指数来衡量(同代际支持指数算法)。数据显示,社会保障指数平均值仅为最大值的11.34%,表明城镇老年人接受较低水平社会保障,即养老金收入少且医疗保险使用率较低。
(4)个人特征变量:主要有健康、学历、年龄、性别、原职位特征、婚姻状态、家庭生活水平、配偶是否退休、配偶健康、子女收入。在文中主要研究健康和学历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故其他数据在此不做一一列示。其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学历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的高低程度界定均是以它们的平均值为标准。
五、模型结果分析
1.模型整体特征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進行回归分析,从实证结果可知模型整体R2为0.681,修正R2为0.680,表明模型拟合效果好,能够解决本文提出的问题。
模型整体F值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各变量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有影响。VIF系数平均为1.46,则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偏误较小,见表2。
2.社会保障、代际支持和个人特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
(1)社会保障、健康和学历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直接影响。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社会保障、健康和学历都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产生直接影响。首先,社会保障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为0.464,表明拥有社会保障的城镇老年人更倾向退而不休。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已经实现“全覆盖”,但在保障力度上仍有个体差距,这使得拥有不同水平社会保障老年人的退而不休动机也存在差异。对于拥有较低水平社会保障的老年人,他们相对欠佳的经济和健康状况没能得到充分改善,加之养老保险会显著增加其医疗服务消费和经济支出,因此,他们选择退而不休很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收入来改善生活状况。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社会保障的老年人也会选择退而不休,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和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给他们找到或留在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加大了其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
其次,健康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是-0.208,说明健康状况较差的城镇老年人更愿意选择退而不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劳动效率,健康状况较差往往劳动效率较低,尽管如此,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仍选择退而不休。据2015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58%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医疗费用占总收入的30.2%,那么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将会承担更重的医药费负担康状况。
学历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是0.215,表明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有倾向退而不休。据2014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就业状况全国城镇居民评价”数据显示,超过50%的居民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学历歧视和年龄歧视。因此,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易于利用良好的自身条件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退而不休来积极实现自我价值。另外,一般来说学历较高老年人的综合素养较高,其为社会发挥余热的意愿也会较强。
(2)社会保障、健康和学历对代际支持的影响。表4的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设相一致,即健康状况较差和学历较低的老年人更可能处于代际支持下向净流出。这表明,他们给子女提供的家庭资源数量远大于子女给他们的家庭资源数量,老年人没能得到足够的家庭养老支持,从而导致家庭资源在代际间配置不平等。
另外,拥有社会保障的城镇老年人有34.5%的可能性处于代际支持下向净流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依据《中国财政年鉴》,2001-2010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一直维持在10%-11%,而西方国家一般在30%以上。即便如此,城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收入仍会显著增加代际抚养和显著减少代际赡养,使得老年人更可能处于代际支持下向净流出。也就是说,老年人的一部分养老保障收入可能会转移到子女手中,出现社会保障“外溢”效应。
(3)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表5显示,在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直接影响中,代际抚养、代际情感的相关系数为0.138和0.079,即老年人对子女过多的经济支持和因家庭情感缺失对精神交流的需求加大了他们退而不休的动机。代际赡养和隔代抚养的相关系数为-0.030、-0.052,表明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以及老年人花时间帮忙照看孙子女减弱了他们退而不休的动机。但总体而言,代际抚养和代际情感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较代际赡养和隔代抚养的影响明显,这说明城镇老年人因为家庭养老支持不足、不得不“养育”子女与孙子女,同时因代际情感“物质化”和由此产生的家庭资源代际间配置不平衡等问题,最终使他们选择退而不休。
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也有间接影响。首先,在代际支持的作用下,社会保障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由0.303上升到0.464,表明受代际支持的影响,具有社会保障老年人的退而不休意愿加强。如前所证,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收入存在“外溢”效应,从表面上来看,是社会保障收入发生了转移,其实质是家庭资源代际间配置不平等的结果。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0%,赡养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高达66.64%,而越来越多的子女表示因高生活成本不得不忙于工作,没时间、没财力赡养老人。考虑因生活压力大而终日奔波的子女,同时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影响,城镇老年人可能将自己的部分收入(包括社保收入)转移给子女,导致他们会为了获得更多收入来接济子女选择退而不休。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家庭资源代际配置不平等不利于某些老年人发展权利的实现,进而影响了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其次,由表5可知,在代际支持的作用下,学历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由0.198上升至0.215,即受代际支持影响,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有可能退而不休。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角度来看,最早有贝克尔(Becker)等人提出父母通过遗传和人力资本投资将“禀赋”传给子女,从而影响他们的收入。现在学者认为父母的学历、职业可以通过改变子女的教育环境、社会关系等对他们的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目前,我国高学历老年人的子女在经济收入、教育、就业上的先发优势日渐突出,且在这部分家庭中,子女有能力赡养老年人,老年人也只需承担适度的代际抚养和隔代抚养,则家庭资源在代际间配置较合理。所以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更可能通过退而不休来积极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代际支持也能解释健康状况对退而不休的影响。在代际支持的作用下,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的可能性由6.8%提高至20.8%,其退而不休的动机得到强化。目前,我国家庭代际关系主要以短期互惠模式为主,代际关系“物质化”使子女对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反哺意识较弱,分担老年人医药费和提供经济支持的可能性也较小,导致老年人很难得到足够的家庭资源,进而使他们选择退而不休以获得更多收入来改善生活状况。
3.健康状况较差和学历较低的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原因分析
在本文样本中,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但仍在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占比为54%,是退而不休老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6可知,代际支持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变大,说明这部分老年人是否选择退而不休更容易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代际支持在社会保障影响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由10.13%增加至21.34%,表明这部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外溢”效应加重,进而反映出他们的家庭资源代际间配置更加不平等。
第二,学历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系数由0.198下降至-0.008,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上升至71.09%;健康对退而不休的影响由-0.068上升至-0.035,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增加至71.502%,即这部分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更多地是受代际支持影响,而非自身条件。由于学历和健康的代际传递效应,这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导致他们缺少经济和精力赡养父母,甚至会需要父母接济。因此,即使老年人的健康和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基于家庭养老支持不足,他们最终也会选择退而不休来获取更多的收入。
总之,健康状况较差、学历较低的老年人更可能是出于家庭的压力、收入和情感交流的需求等原因选择退而不休。考虑到这种被动选择特征对老年人自身发展权益的影响,针对这部分老年人,需要通过改善代际关系来保障他们充分发展。
六、结论与对策
1.结论
第一,拥有较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康状况较好和学历较高的城镇老年人的退而不休动机一般是积极实现自我价值;而拥有较低社会保障水平、健康状况较差和学历较低的城镇老年人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收入。
第二,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由于自身条件好的城镇老年人,其付出与获得的家庭资源之间的差额一般较小,更加平等的家庭资源配置会强化他们积极发挥余热的动机,反之,自身条件较差的城镇老年人会因为家庭养老支持不足而加大其通过退而不休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可能性。
第三,健康状况较差和学历较低的城镇老年人仍然选择退而不休主要是出于家庭方面的压力,相比自身条件好的城镇老年人,个人因素对他们的影响不明显。
2.对策
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动机的差异会对其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自身条件较差老年人的发展权益不能充分保障,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有差别地开发城镇老年人力资源,以改善全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来提升家庭发展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
(1)改善老年人就業环境,降低个人因素的负面影响,以积极发挥自身条件较好老年人的优势,进而实现其自身价值。首先,改善老年人就业环境就是要充分保障老年人就业权利,比如完善劳动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增加就业渠道等,同时维护老年人双向就业的主动性,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也有助于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其次,个人因素显著影响自身条件较好老年人的退而不休,排除一些不可抗因素,需巩固与加强其综合素养能力。如单位定期体检、老年心理咨询服务、老年活动室的建立等有利于其健康状况的提高,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劳动效率,进而通过退而不休来实现自身价值。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升老年人社会保障质量;建立正向代际关系,促进家庭代际资源的合理流动,以缓解自身条件较差老年人的再就业压力,实现其积极就业。第一,遵循普遍实施、分类保障的原则,进一步满足自身条件较差的老年人健康支出和经济收入的需求,以此提升其生活质量;第二,注重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引导代际财富的合理配置,以减轻老年人的代际支持压力;第三,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和服务,并且实施居家养老、以房养老和搭伴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提高老年人自我赡养能力。
(3)客观对待人群差别,有备而“延”,谨慎制定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首先,延迟退休要根据老年和待老人群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制定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总体框架下,坚持适度弹性,在60-65岁之间,可由人们自主选择退休年龄,以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其次,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前,应树立超前意识,做到有备而“延”,包括延迟退休资源(体质资源、就业渠道资源、信息资源等)的准备、延迟退休制度的准备(如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家庭政策、劳动就业制度等)、延迟退休文化(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价值观的树立等)的准备等,以从容应对延迟退休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和家庭风险,从而积极稳妥地在全社会实施并推进延迟退休政策。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切实保障所有城镇老年人灵活就业、积极就业和乐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