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炜
首先解释一下题目中所说的“一问式”是什么意思。“一问式”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文章中心,通过只设计一个提要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思考解答,以达到解读全篇,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语文课不但对大部分的学生,甚至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师而言都是枯燥乏味而又繁琐庞杂的。这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本身对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投入。同样,学生如果是在听一位老师充满激情地讲课,他们也会受到感染而对这门课充满期待和热情,而不会觉得无趣或反感。
第二个原因是语文课本身的教学理念和传承不变的教学方法影响和导致的。历年来的语文教学,其实都没有脱离开对文本的解读。而教学采取的基本方法就是教师的讲解分析,缺少学生自愿的、主动的投入和参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们认为对一篇文章挖得越深、挖得越透越好,这能表明对文章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而事实上,如此的精雕细琢对于文本的解读可能是有损害的。文章是作者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结合体,过于精雕细琢也许就会对作者的语言、思想、情感产生琢伤,正所谓“过犹不及”。这种做法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就会觉得语文课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教师而言就会对上课感到繁琐、反感甚或恐惧。
由于在文本解读上的过深过细的追求,使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语文的教学都感到繁琐和枯燥,也就因此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的构想是语文课不必过苛过细地追求对文本的解读,而应该删繁就简,从大处着眼,提纲挈领,把握文章主题,通过只设计一个提要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解答,以完成全篇的解读,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的好处,一是问题设计精炼简要。每篇文章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文章主题,只设计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一个问题的探究分析,准确掌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二是教师可以从繁琐冗杂的文本解析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阅读更多书籍以提高自身修养。三是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必教师满堂讲,以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合作意识的增强。由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通过“一问式”教学设计,具体说说自己的教学构想。
一、《背影》的优化教学模式设计
《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其实是非常简单清晰的,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也是明确的。但是很多老师一遇到这样的经典篇目,就认为这是重点,一定要深挖细挖,讲全讲透。于是很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作者的家境,父亲的工作、心情、送我走时的言行、买橘子时的动作,父亲的几次背影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以图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感人的力量。但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什么呢?学生们听得疲惫不堪,乏味倦怠,对父爱的感受一定是淡薄寡味。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老师一定都会对文中所写的父爱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累!究其原因那是老师对文本的设计和讲解太累了。
笔者对本文的教学以“一问式”的方法进行设计,提出一个核心问题:本文表达的主题是父爱,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父爱的,你能从哪里感受到?以这个问题作为对全篇理解的切入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合作的探究、个人的体会就能对全文的内容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只是那些问题不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提出来,而是融入到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之中,简化了问题,但并不损伤内容。同时,这种设计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更大的发挥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多的信心,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有更强的成就体验和表达的欲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孔乙己》的优化教学模式设计
鲁迅先生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曾占据了中学语文课本相当大的比重,并且他的文章历来都是需要精讲细讲的重点篇目,被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大学教授、中学老师深入细致地分析解读过。所以老师们一遇到鲁迅的文章就知道教学的容量巨大,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讲授起来较困难。
针对这篇文章,以“一问式”的方法进行设计,笔者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孔乙己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的造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方面的因素在孔乙己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大胆地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以这一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个人探究或者是合作讨论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然后将大家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就一定可以获得比较全面,令人满意的分析。如果有些重要的内容学生没有想到,没有解答,老师可以提出几个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
笔者相信学生通过对这个核心问题的解答,就能够涵盖老师们在教授本文时需要讲解的全部。性格因素方面来说,涉及到孔乙己对劳动与读书的认识(其中也含有社會因素),他的形貌特点所反映出来的自己的思想认识,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他对小伙计、孩子们的态度,他对“偷”与“窃”的可笑的辩解等内容;社会方面因素来说,会讲到孔乙己生活的时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人们的观念,对孔乙己的嘲笑,丁举人对孔乙己的迫害,人们的麻木心态,封建科举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等内容。
核心问题的设计既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激发了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热情,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只提一个提要性问题,其他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分析完成,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正确的理解,他们一定会体验到愉悦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三、《小石潭记》的优化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首先应该熟读文章,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然后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本文可讲的内容很多,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提纲挈领,摘要全篇呢?
对此,笔者以“一问式”的方法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本文是一篇游记,主要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请同学们诵读文中写景的语句,说说哪种景象的描写令人有出神入化之感?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和作者的心境是怎样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