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韩红艳
一、序言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汉语热也在日益兴起,不仅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渴望学习外语,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也开始重视汉语的学习。据国家汉办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中国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分布在世界各地,且数量众多,也从侧面反映了汉语学习渐渐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重视汉语的学习。学习汉语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外国学生除了选择在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学习外,更多的学生也选择来华留学,学习地地道道的汉语,将自身置于汉语这个大环境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消息,2015年度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接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比2014年的775个增加36个。[1]
在“汉语热”兴起的同时,国内也掀起了“外语热”的浪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突飞猛进,持续升温,飞速发展,成绩巨大。1970年—1978年,即我国高校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的8年间,外语学习为工农兵学员的专利,而目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亿学生在学习外语,据最新数字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学习外语的群体。虽然中国外语事业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培养了数百万计的外语人才。但是冷静而客观地审视中国外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方面,外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的“费时低效”与“哑巴口语”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当中国学生真正走出国门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
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每年有100多名中国学生进入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日语与汉语国际教育,同时有300余名来华留学生进入大连工业大学接受汉语培训。中外双方都进行语言学习,都需要操练语言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交流平台和认识途径,中外学生都“禁锢”在自己的圈子里,白白浪费了交流对象和机会。即使有的学生寻求于网络教育,然而现在市面上多数的语言类在线教育网页和软件多是死板的系列教育视频,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没有过多的交流互动,使得语言学习乏味而枯燥。虽然一些学习网站推出了在线视频一对一教学,但是由于年龄、生活背景等差异,师生难以找到共同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大连工业大学范围内整合资源,拟开发一个以大连工业大学中外语言学生为主体的互助学习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目的是注重学习者的感受和学习体验,让语言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交友平台结识年龄相仿并且志同道合的大學生,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老师。该平台使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有机会成为自己母语的教学者,这是一个双赢的语言学习平台。
二、国内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研究现状
笔者于2016年6月,通过关键字“留学生、中国学生、网络平台”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进行穷尽式搜索,其检索到有关“留学生网络平台”的期刊共16条,对本研究具有借鉴价值的仅有4条,其中核心期刊仅1条,分别是(2015年22期 曹静)《我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设计研究》;(2015年03期 李小林、唐明刚)《留学生写字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刍议》;(2016年20期 王思雨、曹霞、杨菲菲)《来华留学生使用汉语电商平台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市留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2014年03期 毛力、伍洲、吴昊)《来华留学生身份协商与高校对外汉语项目建设》。而检索条件为“中外学生、网络平台”时,得到的结果为零,可见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在国内的发展仍是空白。因此笔者对开发大连工业大学中外语言学生为主体的互助学习网络平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三、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查针对在大连工业范围内的来华留学生与中国语言生分别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多对象的调查研究,获取信息更全面准确。对部分师生进行个人访谈后,发放了问卷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时,使用问卷星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二)调查内容
本项目的调查目的是了解来华学生对汉语的需求,分析建设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的可行性,具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弥补学校教学系统的薄弱环节、提高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意义。
(三)调查对象
进行抽样调查时,笔者选择大连工业大学在籍中国学生与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作为样本,本研究对300名中国学生与35名来华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抽样调查面向大连工业大学全体在籍学生,但调查主体仍是语言生。随机调查中国学生286人,其中研究生占14.34%,本科生占85.66%;从专业科目角度统计,文史类学生最多,占38.46%,理工类学生占30.42%,艺术类占14.34%,经管类占11.19%,其他专业占5.59%。随机调查大连工业大学在读来华留学生36人,其中学习汉语时间一年以下的占25%,一年以上为75%;来华时间半年以下的占30.56%,半年以上的69.44%;具有初中级汉语水平的为36.11%,高级汉语水平的为63.89%。
(四)数据收集与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324份,回收有效问卷为320份,回收率为98.77%。其中发放中国学生问卷共288份,回收286份;发放来华留学生问卷共36份,回收34份;并对15名中国学生,8名留学生进行访谈。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前期访谈
1.大连工业大学语言生结识来华留学生问题的分析
通过前期个人访谈,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同学们绝大部分不认识来华留学生,与来华留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极少,有的中国学生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大连工业大学有来华留学生,得到关于来华留学生各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时由于缺乏与留学生交流的平台,对来华留学生的情况知之甚少。走访的中国学生中有部分和留学生有过交流,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中外学生之间可进行交流的话题极少,非常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际,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外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能力的缺失。
2.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结识语言生问题的分析
首先,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没学过汉语,属于零基础;有的学过两个月至半年,掌握一些基础的汉语知识,具有简单的交际能力;有的是国外中文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已经学过多年的汉语,接受过系统的汉语教学,这些问题限制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中国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能力、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的中国朋友甚至有严重的口音问题,这些都是不利于留学生学习纯正的汉语。同时当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遇到语音、语法、词汇等问题时,与之交流的中国学生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更是无法解答,这就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生为他们解答,而来华留学生更是缺乏渠道去认识相关专业的学生,种种原因导致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学习一头雾水。
(二)问卷调查分析
1.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互相交流现状
在发布的问卷调查中调查了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的交友意愿、交友渠道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大多数中国学生对与来华留学生交友感兴趣,占调查总数的81.12%,只有18.88%的中国学生在与来华留学生交友这件事上表示一般、不感兴趣和没有想法;在中外学生交友渠道方面,89.86%的中国学生表示结识来华留学生的渠道非常少,通常就是参加社团活动,而且仅限于学校组织的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的社团活动,其次就是通过朋友介绍、学院老师介绍或者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路上的偶遇与搭讪等方式结识来华留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融合,促使我校中国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与来华留学生交友的意向,来了解更多元的文化。但是由于渠道有限限制了中外学生的交友,所以面对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2.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现状
在针对留学生调查问卷的第五题和第七题中,我们调查了来华留学生结识中国学生的意愿、难易程度与交友渠道。其中愿意结识中国学生的来华留学生占94.44%,一般或者不愿意的仅占5.56%,可见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是非常渴望与中国学生交友学习的。当调查问题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结识的难易程度时,有58.33%的来华留学生觉得困難,还可以占到了25%。同时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学生的渠道也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学校组织(55.56%)、老师推荐(58.33%),其他方式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可见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友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相互交友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交友渠道却极其有限,所以面对中外学生共同出现的问题,急需我们拓宽中外学生彼此的交友渠道。
3.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中外学生之间语言学习、文化学习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中外学生缺乏交流平台,学校缺乏发布留学生活动信息的平台。在大连工业大学范围内,学校为方便中国学生的消息共享,建立了APP“大学印象”及微信公众号“来此go”,而单单将留学生排除在外;除大连工业大学范围内,针对大连各高校的中外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大连理工大学范围内,面向学生设有“i大工”这一微信公众号,“i工大”仅仅是帮助中国学生缴纳各种费用的平台,而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的平台几乎为零;大连海事大学建立了自己的App“海大在线”,“海大在线”主要发布中国学生专业内部的教学活动,大连海事大学来华留学生的活动大部分通过国际教育学院自己的微信平台进行发布,这一点与大连工业大学比较相似,大连工业大学通过微信公众号“DPU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布学校的海外留学新闻,却很少涉及与来华留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外学生结识渠道的狭窄导致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不能实际联系起来,不能达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如今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与中国“互联网+”发展战略正在日趋成熟,由此可见,建立一个中外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迫在眉睫,这也是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的一种表现,更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五、确定研究方向
针对调查情况,确定研究方向,拟建立以“育人为本”为基础,实现双赢的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根据中外学生的不同需求,初步设想网络平台建设,包括语言教学、民俗文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为中外学生拓宽交流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五、结语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新时期,对于中外学生来说, 构建更完善的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中外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个中外学生之间的兼具交友、娱乐、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交平台,可以使中外学生了解多国文化,进一步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笔者将在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继续摸索经验,利用互联网优势,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新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切实提高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奕湛.教育部:2015年全国各类外国留学人员近40万[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6,(4).
[2]戴炜栋.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J].外语界,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