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7-06-07 08:21江秀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脑病高压氧黏度

江秀云

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周口 466000

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江秀云

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06—2016-04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n=31)应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n=31)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的64.5%(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14.9±3.6)d,低于对照组的(22.6±4.4)d(P<0.01)。结论 高压氧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消除其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肯定,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理想治疗手段。

高压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新生儿因围生期低氧状态导致脑部缺氧缺血,造成脑损伤的一种病症,属于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与多发病[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中枢神经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引发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形成脑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乃至生存安全[2]。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虽能一定程度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不甚理想,需加用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据报道,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良好,但缺乏大量实验依据支持[3]。本研究为确定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常规综合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现将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均为2015-06—2016-04到我院就诊的患儿,经CT等影像学、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4],排除合并产伤、感染、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畸形患儿。本组患儿家长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抽签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男16例,女15例;日龄1~6(4.1±1.4)d;病情:重度6例,中度18例,轻度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日龄2~6(4.3±1.2)d;病情:重度5例,中度17例,轻度9例。2组平均年龄、日龄和病情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性治疗,包括改善脑组织代谢、吸氧、控制血糖、纠正酸碱紊乱、降低颅内压、解痉、持续血液灌、控制惊厥、抗脑水肿等对症、支持性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实施高压氧治疗:治疗前认真检查高压氧舱中的供氧压力,确保氧源充足,并做好氧舱内消毒工作,合理调节氧舱内温度,温度控制在20~26 ℃。新生儿病情趋于稳定后,可换成棉质衣服,妥善包裹其手脚,随后置于托盘中,将其摆成右侧卧位,面向医务人员关闭舱门,随后逐渐加压,20 min左右,减压15 min,待其指针归零后方可打开舱门出舱,治疗完毕,1次/d,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置入肝素抗凝管中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主要检测项目包括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2)观察2组治疗7 d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等变化,评估临床疗效;(3)记录2组新生儿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5](1)显效:治疗7 d后,新生儿抽搐、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2)有效:治疗10 d后,新生儿抽搐、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3)无效:治疗10 d后,新生儿抽搐、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等临床症状、体征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注:t1、P1表示2组治疗前对比;t2、P2表示2组治疗后对比

2.2 2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4.5%。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01)。

2.3 2组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14.9±3.6)d,对照组(22.6±4.4)d,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如下:新生儿脑组织缺血、缺氧,提升了其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加上其体内蓄积大量乳酸,提高了血浆的渗透压,从而增加全血黏度,大幅降低红细胞变性能力,加剧红细胞的聚集性。同时,患儿血管内皮细胞也遭受一定程度上的损伤,提高了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提高了红细胞比积。另外,氧自由基、儿茶酚胺的释放,加上血细胞聚集,可显著提高血浆黏度,加重其脑循环障碍,诱发脑水肿,并提高了其进行性颅内压,激活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促使小动脉收缩,提高血液黏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6-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导致新生儿出现癫痫、脑瘫、智力下降等神经系统障碍,且是新生儿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儿科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予以恰当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案,多采取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如解除痉挛、改善脑组织代谢、常规吸氧及控制脑水肿等,但其疗效并不甚理想,无法快速解除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水准的日益提升,高压氧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被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中,效果肯定。高压氧治疗方法是将患儿置于大气压环境下,从而予以纯氧气治疗。高压氧疗法的氧弥散能力极强,可有效提升患儿肺部氧合能力,并增强其血液中游离氧运动能力,从而改善其组织氧供情况,实现改善患儿脑组织缺氧的目标[8]。同时,高压氧治疗可提升患儿机体血氧含量、血氧分压水平,增强血氧弥散作用,从而改善其脑缺氧状态,促使三磷腺苷的生成,达到改善患儿脑组织代谢功能、恢复其受损脑细胞功能的目标[9]。因此,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脑细胞功能,并提高组织氧供,减轻脑细胞膜受损。

本研究发现,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证实了高压氧治疗在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上的积极作用;同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可见高压氧治疗可快速解除患儿抽搐、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此外,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见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可缩短疗程,促其早期康复出院。

[1] 东建亭.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33):3 882-3 884.

[2] 陈爽花,戴玉璇.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254-255.

[3] 陈爽花,戴玉璇.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254-255.

[4] 温咏梅.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22-24.

[5] 韩秀明.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12):40-41.

[6] 卢海燕,卢海英,黄李瑞.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80-381.

[7] 苏美,孙德举.高压氧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34-36.

[8] 杨广辉,张艳,鹿皎.彩色多普勒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51-53.

[9] 邢可舟,孔晓勤,葛亚平,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6, 6(1):37-41.

(收稿2016-11-06)

R722.1

B

1673-5110(2017)11-0105-03

猜你喜欢
脑病高压氧黏度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