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价值

2017-06-07 08:21方小桂童芳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脑梗死

方小桂 童芳芳

湖北潜江市中心医院 潜江 433100

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价值

方小桂 童芳芳

湖北潜江市中心医院 潜江 433100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14-11—2016-10收治的51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7)、重度组(n=19),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检测,观察各组hs-CRP及IM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IMA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清蛋白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修饰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是由肺静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多种因素导致脑血供障碍,进而引发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CI最为常见类型,据统计约占CI总患病率的83%,且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1]。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明确指出采取合理、有效手段识别AIS危险因素,并给予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2]。hs-CRP为体内常见急性时相蛋白,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标志物,患者出现组织损伤后2~12 h内,血清中hs-CRP水平会显著提升,但不具备心肌特异性,在各种疾病中均可出现hs-CRP水平升高,单一使用血清hs-CRP水平检测,诊断准确率较低。有学者指出,IMA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高阳性预测指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且出现时间早,利于判断早期脑血管疾病[3]。本研究选取51例早期AIS患者,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14-11—2016-11收治的51例早期AIS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2~75(56.65±5.26)岁;中度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3~74(55.57±5.21)岁;重度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40~75(55.68±5.23)岁;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77(56.72±5.19)岁。各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符合第8版《外科学》[4]中CI诊断标准,且均存在缺血半暗带;年龄40~80岁;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接受本研究前近期使用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近期实施手术治疗者;存在颅内出血者;合并代谢性疾病及周围血管性疾病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因素导致难以完成本研究者。

1.3 方法 于肘正中静脉抽取8 mL空腹静脉血,其中3 mL检测hs-CRP,5 mL检测IMA,并置入试管中(内无抗凝剂),于温室下放置20 min,3 000 r/min,13.5 cm半径离心处理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储存管中,于-80 ℃冰箱中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7600),以酶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hs-CRP水平,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IMA水平。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予以相应药物治疗1个月,并于1个月后再次行IMA及hs-CRP水平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观察组神经功能,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轻、中、重度组,包含意识水平指令、意识水平提问、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视野、感觉、凝视等13个方面,总分42分,>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5~15分为中度;1~4分为轻度;<1分者为正常或趋于正常。

1.4 观察指标 (1)观察hs-CRP、IMA水平,并比较观察组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hs-CRP及IMA水平。(2)对比神经功能不同缺损程度下hs-CRP及IMA水平。

2 结果

2.1 2组hs-CRP及IMA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个月后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hs-CRP及IMA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入院时比较,*P<0.05

2.2 不同病情患者hs-CRP及IMA水平比较 轻、中、重度组IMA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患者hs-CRP及IMA水平比较

注:与轻度组比较,aP<0.05;与中度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炎症对斑块破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炎症因素可能为诱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AI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炎因子及多种炎性因子相互斗争、相互拮抗、相互协调、此消彼长,进而影响患者近、远期结局[5]。此外,患者发生AIS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提高,可促使血小板及白细胞黏附于已损伤血管内皮壁上,进而压迫血管周围血流,诱发局部组织肿胀,减少血流灌注,促使缺血半暗带转化成梗死病灶,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扩大梗死面积,加重患者病情。故对炎性标志物进行研究,对临床防治AIS尤为重要。

hs-CRP为炎症反应过程中极具标志性因子之一,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较少,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时,其水平可于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且升高幅度与机体损伤程度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其不仅存在于血清中,在脑脊液、胸腹水中均可见,主要通过以下机制促进AIS发生:(1)hs-CRP水平升高导致凝血纤溶机制平衡失调,进而促进脑血管事件发生;(2)对白细胞释放蛋白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导致血栓纤维帽破损,进而形成血栓;(3)通过结合脂蛋白,激活补体活化途径,生成大量攻击复合物,进而损害血管内膜;(4)促进内皮细胞生成纤溶酶原抑制剂,进而损害动脉内皮,促进血栓形成。hs-CRP分解反应多于肝细胞中进行,可于炎症治愈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水平,不仅可敏感、全面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为临床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且可作为AIS等脑血管疾病预后评估指标。有研究发现,hs-CRP水平>3 mg/L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3 mg/L者。亦有学者发现,hs-CRP为导致急性CI患者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故血清hs-CRP可作为诊断早期AIS及评估其预后的有效指标[6-7]。

周发为等[8]研究发现,IMA亦可作为临床诊断AIS的有效指标,且IMA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MA为钴结合蛋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缺血标志物,正常生理条件下人血清清蛋白氨基酸末端可结合铜、钴及镍等金属,当清蛋白流经缺血组织时因缺血所引发的细胞膜破损、自由基损害及酸中毒等,可诱发清蛋白氨基末端序列改变,降低同外源性钴结合能力,微环境pH值降低、代谢产物堆积等,可促使钴自循环蛋白结合位点释放,钴离子于还原剂作用下转化为氧化钴,进而形成超氧自由基,并最终生成OH-,从而损害患者人血清清蛋白,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形成IMA。IMA不同于传统标志物,于组织出现缺血5~10 min后,造成不可逆损伤前即可检测出其变化,且可维持6~12 h的高峰,故临床可根据IMA水平对早期无特异性表现的AIS作出准确诊断,与血清hs-CRP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hs-CRP及IMA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提示早期AIS患者IMA及hs-CRP水平较健康人群高,临床可据此对早期AIS作出准确、有效判断,且治疗后患者IMA及hs-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者,提示患者组织缺血症状有所改善,但组织缺血依然存在,故仍需继续给予相应治疗,但应对其治疗强度给予相应调整,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本研究发现,轻、中、重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IMA、hs-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IMA、hs-CRP水平越高,提示IMA同hs-CRP水平可有效反映病情严重程度,这可能是因脑组织缺氧、缺血形成的梗死病灶,促使血清清蛋白氧化修饰,患者缺血程度越严重,脑组织损伤越严重,氧化修饰愈明显,故IMA、hs-CRP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1] 宋扬,金银华,徐军,等.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 579-3 580.

[2] 于莉,张斌.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 326-1 327.

[3] 李志祥,李守霞,郭胜利,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冠心病中的联合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849-850.

[4]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8-229.

[5] Ojha R,Huang D,An H,et al.Distribution of ischemic infarction and stenosis of intra-and extracranial arteries in you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5,15:158.

[6] 刘利宁,李毓新,吉智,等.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6,27(11):1 747-1 749.

[7] 薛新红,亓立峰,刘红,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9):764-766.

[8] 周发为,杨溢.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对预后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6):1 891-1 894.

(收稿2016-12-08)

R743.33

A

1673-5110(2017)11-0051-03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脑梗死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