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小班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穿珠子”区角活动中,在练习用线穿珠子时,我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珠子”材料:有用吸管剪成小段的“珠子“,吸管有大有小,当然剪出来的”珠子“也就大小不一了;有有孔的玩具”珠子”;还有现成的大算盘珠子。在玩耍的时候,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穿细孔的珠子,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穿大孔的珠子。这样,不同层次的练习,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了适度的发展。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角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能力弱的孩子通过多次练习,小肌肉的灵活性也会逐步增强,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
孩子们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比较好奇,都善于用一颗童心去观察、发现、探索在他们眼前出现的一切事物。在区域活动的创设时,为他们提供比较具有“科学性”的区角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中大班,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更喜欢探索。我们老师就可以为他们在室内提供一个平台“科学小实验室“。每次科学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材料投放在这一小实验室里。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一空下来,在自主活动时,就会三五成群的跑进去探索、研究,还会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或建议。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也丰富了思维力。如:在我们苹果班的教室里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孩子们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等待结果,然后互相发表對此过程的见解。虽然等待其树叶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但丝毫未削减孩子们探索的兴趣。由此可见,孩子们对发展变化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上更不能削弱其”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