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6-06 13:15杨道杰杨丹朱绍风杨同章王悦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辅导员

杨道杰 杨丹 朱绍风 杨同章 王悦

摘要: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认知社会、交友购物的重要平台,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网络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做好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涵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根据互联网信息发布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7.31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53.2%,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已达到所有网民数量的95.1%。手机媒体以便捷、交互、虚拟等优势,已逐步成为高校师生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要主动适应手机媒体时代的趋势和特点,加强“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引领。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

快速普及的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众多优势,主要体现在。

1. 网络扩大了教育的传播力

网络拉近了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距离,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广度和速度。大学生既是信息的受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以快速便捷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接收、改造和再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

2. 网络增强了教育的互动性

开放的网络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关注公共事务、参与社会进程、表达独到见解、发出自己声音;也为辅导员们提供了多种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可随时与学生互动,发现深层次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网络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产生巨大变化,从以往单调的说教进化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感知教育,在活跃、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加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 社会环境多元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

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交融、碰撞、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家层面问题以及国际层面经济萧条、移民、战争、脱欧等问题的多元化格局,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受到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被淡化,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挑战。

2. 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影响巨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2016年,由知道创宇、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发起的第三方公益组织调查显示,欺诈骗钱、淫秽色情、博彩赌球、木马病毒成为2016年互联网的四大危害。网络诈骗已经覆盖了网民的生活、工作、娱乐、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传统的诈骗手段由于结合了新的网络平台和社会热门资讯,爆发出更大的危害,也使得骗局更难以识破。

3. 学生性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

90后、95后、00后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网络上各种信息的传播造就了他们更多元的性格。尤其在喧嚣的新媒体环境中,当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压力时,难免会产生疑惑、彷徨、偏激等负面情绪。有的学生自制力差,长时间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在虚拟世界里浪费青春时光,耽误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还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二、构建时尚型、技术型和团队型的“网络辅导员”队伍

(一)转变观念,强化学习,构建时尚型“网络辅导员”队伍

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首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责任感、使命感面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清楚地认识到手机媒体作为高校思政工作新阵地的重要性,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本领,努力成為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行家里手。

其次,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同时,加强和改进传统教育管理方式。传统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将依旧是高效思政工作教育的主要形式。传道授业解惑,永远离不开面对面的交流。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但教育也要结合当地当时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优质资源进行组合利用,发挥优势,规避劣势。

最后,加强对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培训和使用。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辅导员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就必须及时更新网络知识和应用技术,关注网络热点,掌握学生兴趣, 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在一种有共同语言的环境中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二)明确分工,提升能力,构建技术型“网络辅导员”队伍

从网络新媒体技术入手,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提升信息素质,变被动为主动,全面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1. 网络安全的监督和维护

从稳定校园、保证正常机能运转和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角度出发,必须由学校出面,通过技术支持有效地对校园网络公共空间进行管理,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及时屏蔽网上不良言论,避免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

2. 网络管理和教育平台的开发和使用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仅靠人工进行管理和操作,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时间一长,数据不易查找,还易丢失,不符合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需求和众多学生问题的快速解决。应该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开发一系列符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的学生工作方面的信息系统和教育平台,准确把握学生特点,提高学生工作效率,增强育人效果。

3. 网络信息的记录、统计和分析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产生了海量信息,而且提供了大量个性化原始数据,这就是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可以动态检测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存在的困惑,从而改进工作方法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三)重视合作,加强共享,构建团队型“网络辅导员”队伍

现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各种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中更是注重此类产品的开发。无论是内容素材的充分调研、还是综合设计的产品形式及网络推广宣传,辅导员单独组织的教育内容还是比较“简陋的”,难以对抗那些精心设计开发的意识形态渗透产品。

1. 各部门协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就要形成各职能部门协同的思政工作格局,变学工部门的“单打独斗”为各职能部门的“整体联动”,不仅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和辅导员要合力,保卫处、校医院、总务等部门也要合力。

2. 辅导员与思政课老师协作

辅导员应该与与思政课教师协作,通过课堂传授和业余引导,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还可以利用慕课等新媒体技术,把集中的课堂教学扩散到日常的零散时间之中,通过精品的时政解读等网络课程吸引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学习。

3. 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协作

各高校应建立专职、专业的校园新媒体平台运营团队,确保工作的长效性、稳定性和创新性。团队可以由学校的学生管理干部、各院系专兼职辅导员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组成,既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等途径了解和反馈学生动态,做好网上网下的工作。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可辅助专职队伍在网上传递学校意向;另一方面可发挥学生优势,参与网上交流,引导网上舆论氛围,捕捉、反馈信息,从中发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

总之,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及时转變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形式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集众人之力,加强学习,明确分工,团队化运作,构筑“网络辅导员”队伍,才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与趋势。

参考文献:

[1]孟国忠,蒋理.网络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

[2]许渭生,兰岚.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矫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3]邵明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

*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研究”资助,编号:16-ZX-GJ-28。

(作者单位:杨道杰、杨丹、杨同章、王悦,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朱绍风,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