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仙
图1 清代旗装
旗袍是我国民族特色服装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旗袍的“原型”是满族妇女的旗装,经过民国时期的改良,发展成为近代的旗袍,直至目前的时装旗袍。旗袍承载了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骄傲,呈现了几百年来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与诠释, 是具有中国特色,并采用西式剪裁和审美的时装。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清代旗装、民国旗袍和现代旗袍。
清代旗装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其纹样以写生手法为主,所使用的题材包括龙狮麒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仙、福禄寿喜等。在领口、袖头、前开襟下摆等处都镶有鲜艳花边纹样和彩色滚条等作为装饰,以多镶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纹样)。从结构设计的视角看,旗装是采用平面直线裁制的,肩、胸、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见图1)
图2 民国旗袍
民国旗袍流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是以清代满族妇女服装为基础改造而成。民国时期旗袍的发展吸收了西洋服装款式的精髓,并且结合传统旗装的特点进行了改进。旗袍的款式很多,开襟有单襟、双襟、琵琶襟、斜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子有长袖、中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在20世纪30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也是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见图2)
如今,旗袍已成为中国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在一些国内或国际的大型活动中,总能看到旗袍的身影。结婚、庆典、宴会等社交礼仪活动中,旗袍也常被作为礼服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现代旗袍的特点是五彩缤纷,设计风格各有所不同,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右开襟或双开襟形式,立领盘扣,侧缝开衩等。现代旗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传统型:以正统旗袍为基本型,保留立领、盘扣、收腰和开衩等特点。要求选料高档、装饰考究、用色艳丽、工艺精良。其突出的特点是:以精细的镶滚盘绣工艺来表现做工的精良,以及结构上的层次分明。(见图3)
(2)青春型:这类旗袍突破传统款式,并要求面料图案花型多样,款式简约,结构新颖,衣长一般在膝盖以上或膝盖以下脚踝以上,便于行走。春夏季节色彩淡雅,秋冬季节色彩浓重,图案以中、小碎花花卉为主。款型不刻意强调曲线的表露,表现含蓄中的女性美,突出秀外慧中的气质,以达到柔美中尽显生机勃勃的总体效果。(见图4)
(3)时尚型:当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便是时尚型的旗袍。它的衣片上的省道、褶裥,使胸腰臀部位与人体更为贴切合体。在面料与款式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并与流行时装接轨。此类旗袍会在细节部分透露出中式服装的特点,同时突出旗袍的褶裥等现代时尚设计,使它的款式变化无穷。
图3 传统型旗袍
图4 青春型旗袍
图5 时尚型旗袍
女性的体型特点是:胸部丰满,乳部成圆锥状隆起,背部稍向后倾、臀部突出,这就使女性体型以腰部为连接点,从胸至腰,腰至臀形成优美的“S”曲线,这直接影响旗袍的造型结构,因此旗袍的一般款型以“X”型和“A”型为主。
古代旗袍是二维平面的,它讲究用各种图案和“镶、嵌、滚、盘、绣等技法来丰富服装,形成独特的服饰审美。而现代旗袍则是三维立体的,为了达到适身合体且线条流畅的三维立体效果,现代旗袍在工艺上除了运用对材料的“推归拔烫”、敷牵带进行处理外,主要应用分割线、省道转移、化省为缝、及收省、打褶、抽裥等手段来形成三维立体造型。因此,省、褶、裥也不愧为女装结构设计和造型的“灵魂”。
制作旗袍的面料可以作如下选择:高级丝绸,典雅华丽、柔滑挺括的织锦缎、古香缎等各种缎和丝绒类面料。丝绒类面料尤其适合做社交礼服旗袍、舞台演出旗袍。天然纤维面料适合做工作、学习、居家外出的便装旗袍。
不同特点的人,要选择不同颜色的面料。
年轻人可选择颜色鲜艳,文雅大方的花色面料。印花、提花、色织、条格、几何图形,民族纹样等。老年人比较适合选择素色和深色面料,也可选带暗小花点、条等的面料。
胖体形的人,要选择色彩明度低,有收缩感和后退感的面料。如把同样大小的白色面料和黑色面料放在一起比较,就会有白色面料比黑色面料大的感觉,这是人的眼睛对色彩产生的错觉。所以,胖体形人要利用色彩的错觉,运用深色、竖条花纹或大花的面料,以减少给人胖的感觉。瘦体形的人,要选用色彩明度高,有“扩张感”和“前倾感”的面料,浅色横条花纹、细条或小花面料,可使瘦体人显得“丰满”,充满朝气。
不同的历史时期“流行”不一样的图案。清末年间的旗袍图案以团花,水纹图案为主,体现吉祥如意。20年代的旗袍领、袖、襟都装饰连续花边图案,体现着花边装饰美。
图案装饰旗袍可以显出多种性格:雍容华贵、端庄文雅,浪漫飘逸等。本身有图案的面料配合旗袍款式、色彩等进行装饰后,表现出的视觉效果更佳。传统织锦缎面料一般以大圆的图案和团花图案为主,为了利用它本身的提花图案,裁剪时需进行巧妙的位置安排。在装饰素色面料旗袍的图案时,先要按旗袍款式的风格确定点缀图案的位置,再考虑装饰图案的形式,可以在面料上刺绣、绘画、镶嵌图案或用异色拼接等。如旗袍没有图案就会略显呆板。
如今,旗袍已成为日常穿着服装,但一些重要场合,仍需要一些特定元素来体现,比如婚礼中新娘一般穿有凤、牡丹、百合图案的款式,取吉祥、富贵、百年好合之意。也有人喜欢荷花图案,有清纯、淡雅之意。
旗袍上的图案能体现出设计者所表达的寓意,同时传递旗袍的“信息”——传统元素或时尚元素。
(1)职业人群旗袍款式与配饰的选择
职业旗袍是职业女性上班时的着装。设计以简洁、高雅为前提,款式要满足和适应工作特点。
从事迎宾礼仪和前厅接待等职业的女性,因为工作站立时间较多,待人接物动作需优雅,所以比较适合穿长款的旗袍,面料以各种缎和丝绒类为上乘。同时配以各种配饰,常见的配饰有项链与耳环,如选择短的项链时,最好佩带垂坠式的摇摆流动的耳环,会显得活泼有生气;选择长的项链时,则适合纽扣型的耳饰,这样会让人感觉有平衡感。另外要注意耳环的形状不应与脸型相同。鞋子:适宜穿中、高跟鞋,这不仅能起到增高的作用,而且能达到抬头、挺胸、收腹的曲线美效果。
从事宾馆服务员和饭店招待员工作的女性经常需要抬手弯腰,就不太适合穿太长的旗袍,而比较适合穿短款的旗袍,或者融入旗袍特点的中式上衣和下装。旗袍的用料适宜选用端庄素雅的小花、细条等丝绸面料,这样既灵巧又感觉秀气。
(2)社交人群旗袍款式与配饰的选择
优雅的特色,如闪闪发光的亮片,特别适合晚宴穿着。此类旗袍的款式长度一般以达到穿着者的脚背为佳,要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气质和身材优势,并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正确穿着,以体现庄重和典雅。
社交旗袍的穿着与各种配饰搭配十分讲究,精致的配饰能锦上添花,如高档的手拿包和佩戴金、银、珍珠、玛瑙等精致的项链,耳坠,胸花等。珍珠项链、玉镯是旗袍的传统伴侣,而它的新伙伴则是时尚小巧的名表。裘皮大衣、毛呢大衣、短小西装、开襟小毛衣和各种披肩可与旗袍配套穿着。另外,宜穿与旗袍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高跟或半高跟皮鞋,或穿制作考究的坡跟绣花鞋等。
旗袍结构设计的第一程序是量体,根据人体的数据与款式须制定旗袍的量体部位,具体包括:
旗袍长:从颈侧点经乳峰点往下量到旗袍所需长度;
套装衣长:从颈侧点经乳峰点往下量至衣长所需长度;
套装裙长:从腰围线经臀围线往下量至裙长所需长度;
领高:从颈侧点由脖根往上量至所需长度(一般为3~5cm);
领围:经过第七颈椎点和颈侧点一周的围度;
肩宽:手臂自然下垂,左右肩端点之间的长度;
后背宽:两后液点之间的距离;
胸围:自然呼吸,胸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度;
胸宽:两前腋点之间的距离;
胸高:从颈侧点至乳峰点的距离;
乳距:两乳峰之间的距离;
腰围: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度;
腰长:从腰围线到臀围线之间的距离;
前腰节:从颈侧点经乳峰点到腰围线的距离;
后腰节:从颈侧点经肩胛骨到腰围线的距离;
臀围: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度;
袖长:手臂自然下垂,从肩端点到袖口的距离;
袖口围:短袖款式:手臂围;长袖款式:手腕围;
量体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被测量者应穿好紧身内衣;
被测量者呈端正、自然的立姿,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在测量“围度”时,要注意保持皮尺水平,不宜过松或者过紧。
根据量体的尺寸,制定制图规格:(见图6)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根据旗袍制作环节,在定款式、选面料、制样版完成后,进入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
在缝制前对面布、里布的裁片质量和数量逐一检查。
根据面料及部位,用线丁、粉印、眼刀等方法做标记。
前片、后片:省位、腰节位、开衩位、装拉链位、下摆贴边等。
袖片:袖口贴边、袖山对位点。
缉省:前、后腰省,胸省,袖省各2个。按缝制标记缉省。
烫省:高档面料精加工省缝不烫倒,要从中间分烫,省尖不歪斜。中低档面料省缝倒向中缝线。胸部烫出胖势,腰节位拔开,使省缝平服不起吊。
(1)归拔前片
归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点位置斜向拉拔,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时归拢前中腰部,使前片中线呈曲线形。
归拔侧缝:侧缝腰节拔开,侧缝腹部归拢,将多余的量推向腹部,使前身腰部均匀地吸进,腹部均匀隆起。
归拔肩缝部位:拔开前肩缝,使肩缝自然前倾,与人体相符。
(2)归拔后片
归拔背部及臀部: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使背部隆起。臀部位置斜向拉拔,使臀部隆起。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时归拢后中腰部,使后片中线也呈曲线形。
归拔侧缝:侧缝腰节拔开,侧缝臀部归拢,将多余的量推向臀部,使后身腰部均匀地吸进,臀部均匀隆起。
归拔肩缝部位:归拢后肩缝以满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采用收肩省的方法来解决。
归拔袖窿部位:后袖窿弧线处稍作归拢,使袖窿圆顺不还口。
经过归拔后的侧缝必须用牵带固定住,牵带选用薄型有纺直丝粘合衬,宽1.2 cm左右,牵带敷在净缝居中,敷牵带的松紧要符合归拔要求。
敷前片牵带:开襟上口、里襟下口是斜丝绺容易还口,必须敷牵带。侧缝处从袖窿开始沿侧缝敷牵带到开衩位置以下2 cm处止,松紧符合归拔要求。
敷后片牵带:后片牵带敷在侧缝处,从袖窿开始敷牵带到开衩位置以下1 cm处止,松紧符合归拔要求。
滚边也是凸显旗袍之美的重要工序。华美而精细的滚边类型较多,有单滚边、双滚边,三滚边等。在现代旗袍中,以单条滚边为主,色彩选择与旗袍底色相近的颜色,材质一般使用与服装面料有对比的(如粗布服装选用光泽材料滚边,有光泽的服装选用没有光泽的材料滚边),宽窄则根据服装风格而定。滚边部位一般设计在领口、袖口、下摆、开衩、分割线等部位。通常采用滚边的服装不仅显得精致时尚、线条流畅,而且也提升了服装的档次与品位。
常见滚边的类型有宽滚、细镶滚和细滚3种。
宽滚指滚条宽度超过0.3厘米以上的滚边外形。一般采用明线滚边(机缝法)。
细镶滚指滚条特别窄,在0.15 cm左右,具有纤秀美。
细滚指滚条宽度在0.1-0.3cm。
做里襟:把里襟面、里布正面相对缝合做好。
合肩缝:将前衣片门襟、里襟正面与后衣片正面相对,前片放上层,肩缝对齐,缉线1 cm,后肩缝靠近颈肩点1/3处略有吃势。缉好后根据面料的厚薄烫分缝或倒缝。
缝缉侧缝:将前后衣片放平并正面相对,缉线1 cm,缝边对齐,腰节、臀围、拉链止点、开衩点的缝制标记对准缝合,将缝份分缝熨烫平服。
在右边侧缝上所留位置装上隐形拉链。
隐形拉链的缝制方法:
(1)在衣片上预留好绱拉链的长度位置(拉链止点)。在拉链尾端多留出3到4厘米的长度,以方便缝纫。把拉链尾部多余部分剪掉,用包边布条包好或用打火机烤均可。
(2)缝合衣片,在拉链止点位置打倒回针。烫开衣片缝份,再按预留好的缝份宽度折好拉链位缝份。(见图11)
(3)在拉链反面,把卷着的拉链齿用熨斗分开烫平。(见图12)
(4)装上隐形拉链压脚,把拉链拉到底,拉链正面齿根部与面料正面的烫迹线相对,从上往下沿着拉链齿根边一直缝到拉链止点倒针结束。(见图13)
(5)缝另一边,从拉链止点处开始,由下往上一直沿着拉链齿边缝出头结束。(见图14)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6)把拉链的拉锁从空隙拉出来,拉锁由下往上拉好即可。(见图15)
(7)在反面,将拉链两边布边与衣片边缘缝合。(见图16)
(8)这就是缝制好的隐形拉链。(见图17)
图15
图16
图17
注意:缝制隐形拉链时最容易产生皱纹的地方是拉链的尾部,在缝制拉链的时候凡是需要倒针的地方都要处理好,可以倒过来先从要倒针的长度处开始往回缝制,也可以采用断线后把线头都拉到反面打结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皱纹。
将面布袖山套入面布衣身的袖笼内,袖山对位点与衣身的肩缝对齐缝合,注意吃势的分配。
里布收省,合肩缝,装袖里布:将里布省缉好,缝合肩缝里布,再装袖里布。分别烫倒缝,省缝倒向中缝,肩缝向后身坐倒,烫平。
缲(或缉)下摆贴边:将前后里布摆缝对齐,底边缝头折光,用手针将里布下摆贴边缲牢,针距0.3 cm,或用机缝将下摆贴边缉牢。里布下摆比衣片下摆短1 cm。
复小襟里布:小襟面布与里布正面相对,肩缝、领口比齐、放平,沿领口下端缉至小襟下口,然后将正面翻出烫平。若无里布,小襟下口加贴边。贴边与衣片正面相叠,按所留缝份缉缝,贴边略松,贴边扣转,翻正,拐角方正,坐进0.1 cm烫平,贴边反面用手针缲牢。
复前片里布:将大襟面布与里布反面相对,里布在上,肩缝及开衩处眼刀对齐,摆平。将里布大襟处及左右摆缝开衩处缝头折光,盖过滚边缉线,手工缲牢,针距0.3 cm。若无里布,大襟开襟部位加贴边或滚边。
复后片里布:方法与复前片里布相同。
合缉摆缝、袖缝:面子、里子分别缉缝,面子分缝,里子坐倒缝。
缲袖口里布:将袖口里布折光,盖过滚边缉线,缲牢。袖口缝合处将后袖缝头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缝折转、包光、缲牢。
做领子:
(1)先将净领衬烫在领面的反面,再将领面上口沿衬边缘包转。(见图18)
(2)将滚条一边与领面上口缉合,宽0.15cm,滚条另一边正面与领里正面相对缝合到转弯处。(见图19)
(3)将镶边条包转、烫平,并做好装领对位剪口。(见图20)
装领:先将领面与衣片领口正面相对,领面在上,从左襟开始起针沿领衬下沿缉线。再将领里下口缝头折光,复在领面反面缲牢。(见图21)
图20
图19
图21
在形形色色的旗袍中,衣襟上的盘扣常常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民族风韵浓缩其中。盘扣不仅作为纽扣使用,还可独立观赏,是一种新颖的工艺美术作品。盘花纽扣造型较多,有的造型复杂,它的规格、大小可根据款式和花型确定,比例要协调。最常见的造型有:琵琶扣、一字扣、四方扣、蝴蝶扣、葫芦扣、菊花扣、燕子扣等。(见图22)
图22 最常见的各种盘花纽扣造型
盘扣的纽袢条做法:机缝暗线法:取2cm(厚料)-2.5cm(薄料)宽的斜丝(45度)30-50cm长布条,将斜布条正面对折,用缝纫机车缝一道,然后用翻纽襻工具翻正即可。也可用机缝明线法:将2cm宽的斜布条两边的毛口向里折成4层,然后用缝纫机车缝明线一道。
布扣的编结方法:将已制好的纽袢条,按图23的方法,依照序号进行编结。编结完的布扣应均匀拉紧,成为结实坚硬的圆珠状。(见图23)
琵琶扣的编结方法:琵琶扣因造型似琵琶而得名。将已制好的纽袢条,按图24的方法依照序号进行编结。编完后将带头隐藏在盘扣的反面,并用手针固定。(见图24)
图23 布扣的编结方法
图24 琵琶扣的编结方法
图25
图26
钉盘扣位置:第一对盘扣钉在领头下,第二对盘扣钉在大襟转弯处。第三对盘扣钉在大襟下端(若隐形拉链装至大襟下端,可不钉第三对扣)。
盘扣的装订方法:盘扣制好后,把它装订在旗袍上。盘扣装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整体的效果。
现以缝旗袍领口处的一字扣为例。装订时,布扣钉在衣服的门襟(大襟)边,纽袢钉在衣服的里襟(小襟边),在缝之前,先在领头止口两边分别画出4.5cm的长度,把做好一字扣的两扣袢之间用本色线缲缝,尾部0.5cm处向反方向缝合固定(见图25)。
钉缝时,一字扣居中对准领子下口弧线,布扣和扣袢缝好后应长出领头止口,再用缲缝顺着布扣的方向一直缝到领头,缲缝时针线需穿过纽条厚度的2/3左右,针距约为0.2cm,缝到距布扣约0.3-0.4cm处停止。最后把线缝到领口背面打结即可。布扣扣好后正好要卡在领头的中缝线上。另一半扣袢缝法相同。(见图26)
钉领钩:领钩钉在大襟一侧领的圆角处,领袢钉在小襟一侧领的圆角处,均与领止口平齐,左右高低一致。
打套结:摆缝开衩处用套结将衩口封牢。
熨烫时应根据面料性能合理选择温度、时间、压力。熨烫时要盖布,尽量避免直烫。丝绒面料不能直接压烫,只能用蒸汽喷烫,避免倒毛而产生极光。
整烫顺序:先里子后面子;先上面(肩部)后下面(下摆);先附件(袖子)后主件(衣身)。
一件旗袍的完成,需要环环相扣的程序和多重细致的工艺流程。从面料选择和款式设计,到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其中,工艺制作的地位尤其突出,是成就一件好旗袍的重中之重。
旗袍的主要工艺构成为“镶、嵌、滚、盘、绣、宕、贴、绘”。其中,盘扣工艺极具特色,它不仅具有钮扣的实用功能,还有可独立观赏的工艺美术品的装饰功能,盘扣设于旗袍领部、襟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的花型很多,如:菊花、蝴蝶、福、禄、寿、喜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此外,旗袍在裁剪上也是中西合璧的典范,通过使用分割线和设省处理等西式工艺,再结合中国传统工艺的技术与审美,使旗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女性含蓄温婉的韵致,又能体现现代女性简洁干练的风采。
旗袍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目前也已成为国内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现在已经出现在社会各种场合,如结婚、聚会、时尚走秀等。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礼仪场合,这是我国服装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