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城池的创筑及成因考述

2017-06-05 08:56郑欣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土城卫所城池

郑欣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明代福建城池的创筑及成因考述

郑欣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明代福建共创筑29座州县城池、18座独立卫所城池、43座巡检司城、19座镇城(民城、土城)。不同时期城池的创筑均有其显著特点,明初侧重于卫所城、巡检司城,中期侧重于内陆州、县城池,后期则侧重于沿海州、县城池及镇城的创筑。此外,独立卫所城池、巡检司城、镇城绝大多数建于沿海各府辖区,内陆很少出现这些类型的城池。其创筑的主要动因有明代东南地区的倭寇侵袭、福建及周边省份农民斗争的日益激烈、明中后期卫所制的破坏、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等。

明代;福建;城池

明代的城池筑造活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城池建造高潮,基本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城市的等级定位。福建在明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明初及嘉靖时两次倭寇大潮的主要侵扰地区,同时其与周边省份在明代又极易爆发农民起义,明政府因此非常重视福建的城池修建,故研究明代福建的筑城运动颇具意义。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的城池研究中,福建城池的研究通常被视为边缘性问题而一笔带过,尚未见有深入探讨。本文即以明代福建创筑城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创筑原因。

一、明代福建创筑城池时空分布情况

明代创筑的城池数量很多,为方便考察可分为四大种类:州、县城池,卫所城,巡检司城,镇城(民城、土城)。在此需说明几点:第一,某些行政中心城池先建有城门若干座,因种种原因未及时建城墙,如福州府福清县,“初未有城,明正德八年,知县朱衮始为四门”[1](P63),再如邵武府光泽县,“知县林孔孙建门二,东曰朝宗,西曰宣德”[2](P99),虽然其时已有城池部分设施(城门)的建设,但作为城池主体的城墙还未兴建,故不将其视为城池的创筑;第二,某些卫所与行政中心城池同城,如福州府福宁县城,洪武四年(1371)“始筑城”,洪武二十年(1387),在福宁县置福宁卫,“撤东壁拓广里许”,为避免重复统计,我们将其归入行政中心城池进行分析,不再算入卫所城池;第三,某些县在明朝之前已有城池,但至明代残损严重,甚至“城复于隍,惟有故址”,如兴化府仙游县城、邵武府建宁县城、建宁府浦城县城等,这些县在明代通常也会重新建城,但严格来说这种建城为“重筑”,故本文不将其计入“创筑城池”中进行统计。

(一)州、县城池

明朝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建置为“八府一州”①,下辖47个非附郭县②,但在明代未创筑府城。明代福建州、县城池创筑情况如表1,共创筑29座行政中心城池,其中仅创筑1座州城即福宁州城,其余28座均为县级行政中心城池。

表1 明代州、县城池创筑时间及分布表

(二)独立卫所城池

明代继承发展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3](P2193)。部分卫所乃择战略要地而设,并不在府、县城内,且通常会建立独立的城池进行守御。据福建各府州县志记录,明代共计创筑18座独立卫所城,其中独立卫城4座,独立千户所城14座。(见表2)

(三)巡检司城

据史籍记载,朱元璋在统一全国的进程中便建立巡检司,如湖广黄州府的武家穴镇巡检司是“吴元年巡检贡恢常创”[4](P336); 洪武元年(1368),又在武昌府设石头口镇巡检司[4](P136)。巡检司的主要职能是 “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军、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5](P722),隶属于各州县,是卫所防御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巡检司会通过修建巡检司城加强其防御能力。明代福建总计创筑巡检司城43座,其中绝大部分在洪武年间创筑。(见表3)

表2 明代福建独立卫所城池创筑时间及分布表

表3 明代巡检司城创筑时间及分布表

(四)镇城(民城、土城)

明代中后期,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在传统的行政中心之外涌现出一批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市镇,因缺乏城防设施,更会受到倭寇以及土匪的觊觎。为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市镇中的百姓会积极争取政府在当地建设城池,此类城池在各地方志中一般被称为“镇城”“民城”或“土城“。明代福建见于各府、州、县志记载的镇城、民城、土城共计19座。(见表4)

表4 明代福建镇城(民城、土城)创筑时间及分布表

二、明代福建创筑城池特点

从城池创筑时间上来看,明代创筑的29座行政中心城池中,创筑于明初的仅1座,其余28座均为明中后期创筑,中期、后期各筑14座;独立卫所城池创筑时间为洪武二十年至洪武二十七年(1387—1394),巡检司城也绝大部分在洪武年间创筑;镇城(民城、土城)创筑时间集中在嘉靖年间,个别创筑于正德、隆庆年间。

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明代中期创筑14座县级城池,其中有9座位于内陆各府,占比为64.2%。明后期创筑14座县级城池,其中10座分布在临海的府、州中,占比为71.4%。可见明中期县级城池的创筑偏重闽北、闽西各府所辖县城,明后期则偏重于沿海各府、州所辖县城。此外,明代福建的卫所城绝大多数建于沿海各府、州,史载的18座独立卫所城中,仅有“武平守御千户所城”一城建在内陆的汀州府中。见于福建明清方志的所有巡检司城、镇城、民城、土城全部都建在沿海各府、州,这些类型的城池在福建内陆各府均未见修筑。

三、明代福建创筑城池主要原因

明初行政中心城池创筑极少,而独立卫所城、巡检司城却大量创筑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明初福建面临的海上威胁非常严峻。

明初福建海上的首要威胁是倭寇。“日本地与闽相值,而浙之招宝关其贡道在焉,故浙、闽为最冲”[3](P2247),季风也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倭船更易顺风登陆福建。④史籍中关于倭寇进攻福建杀民掠财的记录非常丰富:洪武三年(1370),倭寇先侵袭浙江,随即劫掠福建沿海各地;洪武五年(1372),倭寇又两次冲击宁德,杀掠350余人。此外,明初虽剿除了张士诚、方国珍势力的主力部队,但其残余军队多逃往东南海面上,常与倭结合,侵袭我国包括福建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史载:“张士诚、方国珍余党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6](P843)为了应对这严峻的海防局势,朱元璋于洪武十七年(1384)派信国公汤和前往福建对沿海城池进行巡查⑤,洪武二十年(1387)又命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考察战略要地并上报朝廷,以备筑城守御。[7](P2735)

明代中叶,倭患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正统至正德年间,福建仅遭受过两次倭寇侵袭[8](P29-33),人民的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有序的状态,东南地区的经济也渐渐复苏。然而,伴随着皇帝的挥霍无度、朝臣的严重腐败以及明王朝对边境的频繁用兵,百姓赋役日渐沉重,特别是正统元年(1436)政府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采用的征收折色银的办法更加重了农民负担,福建及周边地区农民起义骤然增多。正统十年(1445),浙江矿工叶宗留起义,进攻江西永丰,后遭受明军打击转移到处州、云和、政和等地积蓄力量,正统十二年(1447)叶宗留重新举起义旗,攻政和县城,复入浦城、建阳、建宁,又分兵进占江西铅山的车盘岭,控制了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区的交通。正统十三年(1448)四月,福建爆发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上杭、汀州、光泽,顺流下邵武、顺昌,攻占二十余县,与叶宗留部互相声援,邓茂七又派将领由德化、永春、安溪进攻泉州,自己则率部进攻建宁。面临此情势,已有城池的县便加紧修缮城池,许多原本无城池的县创建城池以备守御的呼声也不断提高,如政和县,“旧无城,且无险阻可守,县民屡困于处(指浙江处州,今丽水)之流贼”;浦城县,“流贼犯境,县丞何俊筑土城为保障”;松溪县,“每为矿贼流劫,如入无人之境,民甚病之”[9](P175-176);永安县,“正统十四年,沙寇邓茂七平,都督范雄奏请于沙尤二县界筑城”[10](P28)。所以,这一时期,闽北、闽西很多县开始筑城。

到了明代后期,倭寇重新成为福建最严重的威胁。嘉靖年间,倭寇卷土重来,这期间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袭之严重史无前例,其危害程度超越明初倭患,史称“嘉靖大倭寇”。据统计,嘉靖年间福建遭倭寇侵袭达156次之多[11](P103-120),当地人组成的海寇也常常与倭结合,相互呼应,沿海各府州县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劫掠,如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倭寇从漳浦县登岸,“烧毁房屋,杀掠男妇无计,漳自是有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攻打漳州府城,“久益猖獗,拥众直抵城下,昼夜戒严,百姓走入城中,城门闭数日不开以为常”[12](P300); 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有倭寇数千自潮州来,攻劫诏安、云霄、漳浦等处”[13](P373);永福县城,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奴攻陷之,纵火焚三城楼及官寺民居不可胜计,知县周涣死焉,士民同日死者五百余人”[14](P15)。

然而,面对再次出现的大规模倭寇潮,明王朝却因卫所制严重衰败,卫所、巡检司军士大量逃亡,无法复制明初在福建沿海广置卫所、巡检司城的方法来重新构建海防体系。[15](P533-536)未建城池的县为了有效抵御倭寇而纷纷筑城,如福清县,“嘉靖三十三年,防倭更筑”[16](P44);海澄县,嘉靖三十六年(1557),“地方寇乱,军门阮令民筑土堡”[13](P1195);南安县,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至,公私残毁,知县夏汝砺始申议甃石为城”[12](P308)。

大量的镇城、民城、土城也因受“嘉靖大倭寇”影响而兴建。明中后期,明王朝为了缓解国库空虚之弊,在东南沿海大力推广种植蚕桑、棉花等经济作物,实行实物地租货币化,显著提高了当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产品除内销外,还通过官、私途径大量出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密度的提升,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众多规模不断扩张的市镇,至嘉靖年间某些市镇的人口、空间规模甚至可超越县城。如此富庶的市镇无城池护卫,很容易吸引倭寇,“民稠货聚,实启夷心”[17](P620-621)。因此,各近海市镇也开始创筑城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全,如海口镇民城:“嘉靖三十四年,倭始寇闽,犯海口镇,民死者半,巡按御史吉澄请发帑金七千七百余两赈,镇民愿以所赈筑城。其后岛夷屡犯福清,此镇以有城可守。 ”[16](P45)辋川镇城:“阻山负海,鱼盐米粟之利通焉,旧无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惠安,议筑城,与县治犄角。”[12](P326)埔尾土城:“嘉靖间,倭寇千人攻之不克,反为所摧。 自是,贼不敢犯,远近咸倚为重。 ”[18](P94)

综上所述,明代福建创筑城池的类型、时空分布有一定的特点,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动因是军事防御上的需要,如抵御倭寇侵扰、避免农民起义波及等,创筑城池也间接受到国家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军事制度的变动等影响。只有全面地审视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清明代福建城池修筑的历史脉络,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

注释:

① “八府一州”为福州府、建宁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兴化府、福宁州。

② 由于附郭县与府城共用城池,故本文探讨的县主要为非附郭县。

③ 福宁州原为福宁县,属福州府,洪武四年(1371)创筑福宁县城池,成化九年(1473)升福宁县为州,县城乃为州城。

④ 参见郑若曾:《筹海图编》卷2《倭国事略》:“若其入寇,则随风所之。东北风猛,则由萨摩,或由五岛至大小琉球,而视风之变迁,北多,则犯广东;东多则犯福建。”《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页上栏。

⑤ 参见《明太祖实录》卷159第2640页,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壬戌:“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1]福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2]邵武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3]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湖广图经志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5]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胡广.明太祖实录[M].台北: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8]范中义,仝晰纲.明代倭寇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建宁府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10]延平府志:卷3[M].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

[11]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2]泉州府志[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13]漳州府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4]永福县志[M].福州:海峡书局,2012.

[15]黄友泉.明代前期福建的海防体系[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6]福州府志[M].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17]李瑚.石美新筑寨城记[M]//漳州府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8]漳浦县志[M].漳州:福建省漳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1.

(责任编辑:刘建朝)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Causes of Fortresses in Fujian in Ming Dynasty

ZHENG Xin
(School of Social History,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here are many fortresses established in Fujian in MingDynasty,including 29 of administration centers,18 of garrison battalions,43 of inspection departments and 19 of towns.It has distinct establishm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government focused on the fortresses of garrison battalions and inspection departments in early Ming Dynasty,after then the administration centers in the interior of Fujian and in late Ming Dynastythe fortress on the coast.In addition,the fortresses of garrison battalions,inspection departments and towns were almost built along the coast.The main causes for its establishment are maritime threat by Japanese pirates in southeast area in Ming Dynasty,the increasingly fierce peasant'uprising in Fujian and its surrounding provinces,the destruction of garrison battalion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economy.

Ming Dynasty;Fujian;fortresses

K928.71

A

1673-4343(2017)03-0075-05

10.14098/j.cn35-1288/z.2017.03.013

2017-04-07

郑欣,男,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史。

猜你喜欢
土城卫所城池
古城池中瓮城的起源、作用与历史发展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土城虫茶与茶帮
潘闻丞的土城随笔
清代东南四省卫所裁撤研究
镜花缘(8)
清代卫所裁并总论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锦绘:曾忆古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