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秀敏
(三明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创新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利用新途径
欧阳秀敏
(三明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中的共享理念为宗旨,发挥校友与母校共享资源和校友典型示范的作用,这对传统的讨论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校友资源利用的问题短板,可通过培养情感、拓宽渠道、营造氛围、加强示范等方式,发挥校友资源的共享和示范作用,开拓创新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校友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践共同体,是人类学的理论,该理论主要表明人们相互帮助、共享信息、彼此合作,形成“实践共同体”,以此实现对新的知识和新的利益的追求。这一理论强调互助和信息共享,契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迫切要求。校友资源可以衔接在校生、校友、母校,这三方之间相互帮助、共享信息、典型示范、彼此合作的重要的元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通过利用“实践共同体”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校友资源利用的模式,形成共享和示范的新途径,从而有效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一)概念引入
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最早由美国学者莱芙和温格在合著的《情境认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提出。它表明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可以利用共同的兴趣、共享的能力,彼此联系在一起,互相帮助,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达到以互相合作来审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找到解决方案的效果。即:“实际意味着在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与,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 ”[1](P1)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P501)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爱好,互相帮助、彼此合作,形成“实践共同体”,其中的共享理念对于整合资源,利用主体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彼此合作,实现对客体对象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全社会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3]的倡导下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已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实践活动。以共同利益和兴趣为指引,在互相帮助、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吸收社会上的一切优质资源,如把校友资源、母校自身资源、地方财政支持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现实需要
将“实践共同体”这种人类学理论借鉴、移植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构建形成校友、在校生与母校成长的共同体,这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题中之义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较弱,存在诸如就业认知不足、目标不明确、动手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借鉴“实践共同体”理论中的共享理念,吸收合适的教育主体是保证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校友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主体,“是高校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最鲜活的教材”[4](P98)。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优秀校友的创业事迹,通过广播、微博、微信等形式,打造“身边人教育身边事”的示范引领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认知;或者通过优秀校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现有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与辅导,或提供就业岗位,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2.摆脱高校教育资源有限的困境
高校教育资源一般分为教师资源和资金设备资源,在传统的“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对教育资源的利用往往存在因学生扩招导致师资不足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显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传统“三位一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实践共同体”的共享理念为宗旨,合理发挥校友共享和示范的作用,对摆脱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资源有限的困境有重要的意义。
校友资源,不仅可以为母校的发展提供财政、智力、技术等支持,还能实现典型示范,而且对在校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励学生的成才教育
高校一般是通过校友会,形成对校友的管理和利用。在校友会成员的选择上,高校通常偏向选取那些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往届毕业生加入其中。他们相较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往往容易给大学生一种能力强、地位高的感觉。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示范影响的决定因素”一节中强调:“在原型的特征方面,那些地位高、能力强和有权利的原型,在促使别人产生相似行为方面要比身份较低的原型更有效。 ”[5](P76)在典型示范中,典型人物与教育对象的相似性更能激发典型示范的影响。同一所高校学习的成长经历更容易拉近校友和在校大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果,更能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梦想。
(二)指引学生的就业道路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就业频道《就业蓝皮书》显示[6],我国2013-2016年全国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高,就业总量大,就业形势严峻状况居高不下(见图1),而且从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自主创业比例仅达到3%(见图2)。这种形势决定了吸收有效资源,指引和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道路的任务依然紧迫。校友是高校宝贵的财富,特别是那些活跃在文化、科研和商业前沿的校友,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实践,最能把握时代资讯和市场需求,加上他们原有的学科背景与在校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相较于其他同行从业人员,也往往更能理解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因此,校友自然能够为大学生踏上就业道路提供切合时代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指引;同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深共享合作和典型引领,发挥校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与辅导的作用,也更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道路。
图1 2013—2016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图2 2015届的自主创业比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它们相较老牌名校而言,虽然也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但校友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校品牌效应不好,对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力度不大,容易导致他们支持母校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校友典型示范功能的利用欠合理,管理模式单一,造成校友支持母校教育的渠道较少,实效性差。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校友资源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一)校友支持“双创”教育主动性不高
马克思说:“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7](P18)利益可以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利益是驱使人们产生行为自觉的根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还是以校友会的形式凝聚校友资源,在校庆或者是学校部分较为大型的活动前后,学校会积极地组织“开专题会议,作专项计划,出台专门的文件和政策,甚至明确捐赠数额指标,校庆活动一过,校友工作又恢复到以往比较薄弱、悄无声息的状态,前后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8](P103),出现了活动前“敲锣打鼓”,活动中“紧锣密鼓”,活动后“偃旗息鼓”的局面,功利性色彩严重,对校友的个人利益和情感培育问题考虑不周。这样过场式的活动,必然无法调动校友“主人翁”般的情感体验,甚至容易促发校友厌倦和冷漠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他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原始阶段,不能内化,也就不可能转化为外在行动。”[9](P75)校友感触不到情感认同和利益价值的体验,就无法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母校教育活动的热情。
(二)校友参与“双创”教育渠道较少
作为已经走出校园的往届生,校友参与母校的教育活动,自然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凝聚校友资源参与母校“双创”教育的现状来看,校友大多是通过如下几种渠道实现对“双创”教育活动的支持:一是校友会组织的捐助活动。通过校友会吸收校友的资金支持,引导校友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为了校友参与母校“双创”活动的一个主要的渠道。二是与母校的校企合作项目。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浪潮的推进,以“服务地方经济,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实现智力转化,推动校友企业的技术革新,利用共赢模式,凝聚了部分校友实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的支持。三是共建实训基地。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意识到校友资源的重要,并积极与当地校友合作,在学校周边创建实训基地,通过就地实践给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平台。综上可见,当前地方高校校友参与母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渠道集中在资金资助、专利转化、场地支持这几个方面。相较而言,西方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除去上述渠道外,更倾向于为校友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平台。在西方国家创业教育中,不仅有专家学者,学校“还经常聘请一些企业家、风险投资创业者、企业经营顾问、金融机构从业者等有丰富创业和创业投资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做兼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开设讲座、参与案例讨论和创业实务指导等”,“美国的许多高校还邀请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相关校友参与大学科技创业项目董事会”[10](P10)。 可见,我国地方高校校友参与“双创”教育的渠道不够丰富,形式较为简单。
(三)校友进行“双创”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校友支持母校创新创业教育渠道的单一,必然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首先,从活动涉及人员而言,由于校友对地方高校的品牌和经济效应的质疑,造成他们反哺母校的人数不多,也容易导致地方高校对校友资源的管理还未能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校友在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更多是集中在与学校行政层面的交流,直接参与师生教学活动的案例几乎没有,教育辐射度低。其次,从理念宣传方面看,地方高校在与校友合作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吸收实用性的价值,容易忽视对校友和师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传达,导致校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和大学生甚至出现排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想法,教育实效性差。
(四)校友典型示范作用不强
班杜拉提出:“示范作用就是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即使在有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建立新行为时,示范作用也能使获得过程大大缩短。”[5](P10)发挥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相较老牌名校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友自身成长为大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的较少。此外,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对校友资源的利用更多是集中在引资聚力、合作共赢方面,对优秀校友挖掘、培育、宣传的力度不足,也导致在校生对校友中典型人物的认知和认同度不高。再则,即使学校注重宣传优秀校友的创业事迹,但基本采用“校友企业家论坛”“校友事迹报告会”“就业创业座谈会”等形式,方法单一,内容单调,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影响到校友典型示范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把在校生、校友和母校当成一个有机的合作关系,采取有效的策略,发挥校友共享和示范作用,才能更好地补齐培养短板。鉴于此,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培养情感,提升校友支持“双创”教育的主动性
“实践共同体”提倡实践主体在共同利益和兴趣的驱使下,构建主体间共享和互助,实现共赢的能力。这要求地方高校在吸收校友资源中,首先要积极培养校友对母校的情感,提升校友支持“双创”教育的主动性。具体要求实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机制,主动关怀。摒弃平时“无人问津”,校庆或院庆前后“关怀不断”的功利性态度。从学校的日常工作开始,主动关怀广大校友的成长。如可以从关怀应届毕业生,即准校友开始,积极通过电子邮件、海报宣传、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电影等方式,向他们输送学校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同时要简化办事手续,做好就业关怀,并积极利用毕业季的氛围,渲染母校情谊,以此增强他们对母校的信任度和依恋度。对往届校友则要建立专门的校友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学校的建设发展,提高他们对母校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二是要建立专业团队,提升服务意识。学校应当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提升对校友的服务意识。比如可以利用给法律专业教师绩效奖励的办法,鼓励创建“校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面向广大校友免费提供相关法律咨询。
(二)拓宽渠道,搭建互惠合作的平台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借鉴西方创业教育理念,围绕教学安排,拓宽渠道,实现对校友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一,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形成由专业教师先讲授专业理论课程,在此基础上,安排校友结合自身经历,承担创业理论课程的讲授,形成“专业理论课+创业理论课”的课程体系。第二,创建“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运用新媒体交流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微信群、QQ群,积极引导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与创业导师直接交流,尽量打造“一对一”形式的创业导师示范引领和培育模式。第三,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导校友与学校共同开办迎合市场需要的创业模拟活动或共同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让广大师生在参与过程中体悟最新资讯和时代需求,在实践中提高创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利用服务地方经济的合作项目,凝聚当地校友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大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彼此合作,实现双向共赢。
(三)营造氛围,构建资源丰富的“双创”教育环境
“行为、环境、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会互相影响。 ”[11](P5)营造氛围,利用“实践共同体”主体间的互助互享的模式,创设资源丰富的“双创”教育环境,对合理开发校友资源,发挥校友的典型示范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多管齐下,营造氛围。从校园人文景观上着手,以设立“创新创业文化墙”、创立“创客空间展览厅”,建立创新创业雕塑群、涂鸦长廊等,营造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激发大学生、教师、校友的创新创业灵感。
二是多方推进,实现共赢。邀请优秀校友或地方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定期到校开展创新创业论坛,进行创业报告。校友为了更好地传授创业知识,必然需要掌握时代最新资讯,同时在听取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政策解读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校友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实现成长,获得利益,实现共享、共赢。
(四)巧借活用,加强校友典型示范作用
巧借校友事迹,活用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实践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在明确校友特征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构建“校友信息数据库”,科学分析校友创新创业事迹与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的契合度,挖掘校友创新创业精神的正能量,取长补短,为典型示范打下基础。此外,要以消息、通讯、剧本等形式,借助校园刊物、广播、微博、微信、话剧、微电影展播等形式进行传播,既满足校友自身荣誉感的实现,又渲染创新创业的时代氛围,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同时,还可开展能够让校友和在校生结对参加的创业竞赛,或者以“创业成果展示”的形式,展览大学生在创业导师指导下的创业成果,以此融合校友资源,加强典型示范,实现多方共赢。
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老牌名校而言,生源质量和学校品牌效应欠佳,且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经验不足,对校友典型示范功能的利用欠合理,管理模式单一,这都导致校友支持母校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造成校友支持母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渠道少、实效性差、示范性作用不强。当前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中的共享理念为宗旨,利用共同利益和兴趣为指引,吸收优质校友资源,在互相帮助、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科学树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活用典型示范功能,已然成为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要求,更是高校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
[1]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C].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N].光明日报,2015-03-06(2).
[4]章周道.论校友资源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及开发[J].三明学院学报,2011(4).
[5]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佚名.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QL].[2016-12-02].http://www.eol.cn/html/c/16dxsjybg/.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徐学兰.地方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4(9).
[9]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新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10]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11]程灵,邵雅利.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探新——基于创业效能感的视角[J].三明学院学报,2016(5).
(责任编辑:刘建朝)
A New Approach to the Utilization of Alumni Resources i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UYANG Xiumin
(College of Tourism,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s:Taking the concept of sharing in the theory of"practice community"as its tenet,playing the role of lumni and alma mater to share resources and alumni typical demonstration has a certain breakthrough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umni resources.Based on their own orientation and alumni resources utilization problems of short board,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can play the sharing and demonstration role of alumni resources by cultivating emotion,broadening the channels,creating atmosphere,strengthening the demonstration etc,so a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use the alumni resourc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umni resources;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G648.4
A
1673-4343(2017)03-0091-05
10.14098/j.cn35-1288/z.2017.03.016
2016-12-06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JAS151609)
欧阳秀敏,女,福建长乐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