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一村一品”

2017-06-05 14:14王苗苗江苏省海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村一村一品海门

王苗苗/江苏省海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一村一品”

王苗苗/江苏省海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海门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大户的市场主体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

海门市现有“一村一品”专业村33个,“一村一品”专业镇3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涉及11.18万户、28.54万人,其中从事主导产业农户7.02万户、从业人口16.28万人,分别占农户总数和总人口的 62.79% 和 57.04%。2016年,专业村镇实现经济总收入1417.1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总收入636.81亿元,占比达44.94%。按主导产业类别划分,种植业24个村,占72.7%;养殖业4个村,占12.1%;其它产业5个(含工艺礼品、五金机电、家居用品),占15.2%。16个专业村实现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29个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专业村拥有南通市级以上品牌商标,4个村开展了电商销售,涌现出一大批层次高、规模大、名声响的“草莓村” “山药村”“贝母村” “榨菜村” “葡萄村” “芋艿村”等特色专业村,不但亮出了名片、创出了效益,而且已基本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二、“一村一品”呈现四个特点

运行市场化。将市场化理念融入到专业村发展中,在市场运作方面,实行以销定产。如余东镇长圩村通过市场调研调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品种,确立了全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的目标,并成立了海门市余东镇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种植高效设施蔬菜1329亩,并配备保鲜库、分级包装车间以及农产品检测中心,亩均效益4000元。该村与上海龙游食品有限公司、苏州安江信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同时建有农产品物流中心,每周有车辆配送至上海西郊、江桥、江阳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长圩村也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

产品品牌化。海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紧紧围绕市民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大力发展产品品牌化战略,致力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如万年裴蕾村芋艿经进行商标注册、产品包装,销售价格直线上升,达到10元/斤,高于市场价30%以上,“千年人参、万年芋艿”扬名长江南北。此外,还有 “三兴”河蟹、“旺盛”葡萄、“绿圩”蔬菜、“京海”黄鸡、“海玉”山药、“李彬”贝母等。品牌的建设,提高了海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经营产业化。近年来,海门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壮大各类特色产业。如海门市旺盛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开发区三南村对接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旺盛”牌水果相继获得南通名牌、江苏省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水果畅销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公司建有物流配送中心2个,水果批发中心1个,还开展电商微购业务,直接带动三南村772户农民从事葡萄种植,种植面积达400亩,年销售收入362万元。还有像江苏海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建立球生菜、樱番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全市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一体化进程。

模式高效化。专业村结合当地的资源、要素,对传统种、养进行继承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产品的规模化、集聚化优势,明显提升了专业村的经济效益。如三星镇李彬村是个贝母药材专业村,该村已有30多年种植中药材的历史,近年来,该村与浙江市场联结紧密,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模式,采用先进的耕作模式,在种植基地实行“贝母+葡萄+毛豆”的特色间套夹种方式,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2008亩,占耕地面积3057亩的66%,平均每亩年收入达2万多元,最高时亩收入达10万元,该村农民可支配收入35302元,高于所在三星镇农民平均水平50.7%。

三、“一村一品”发展举措

注重产业培育,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近年来,海门按照大力发展海门山羊、地方优质鸡、“四青作物”、优质瓜蔬、特色杂粮、瘦肉型猪、特水产品、花卉苗木等八大优势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规范化、区域化产业基地,以此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并邀请了有关科研单位与专家,为海门的现代农业发展编制规划,为实现“一村一品”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形成“四青”作物种植25.38万亩次,“四果”种植2万多亩,“四特”作物基地规模1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9.72万亩,生猪、山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51.99万头、86.08万只、1659.21万羽。打造了智谷绿海农业园、三厂星期七生态农业园等连片500亩以上高效设施农业园区53个。

健全组织体系,增强“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坚持把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作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增量扩面、提质增效,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升。一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43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273.16亿元,龙头企业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种养类企业开展了农产品加工,涉足了休闲农业,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层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060个,入社成员201.12万户,其中,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海盛生猪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统一种源、精液、饲料、技术、屠宰、销售)、“二分”(分户饲养、分户核算)的生产服务模式,搭建分散小农户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良好平台,吸纳本村及周边村镇农户积极加入,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已成为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一村一品”发展水平。一是抓科技推广,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围绕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新技术、高效种养新模式。2016年全市共引进各种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推广了集约化育苗、数字农业物联网、立架吊蔓栽培黄瓜、丝瓜等实用技术。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养科技示范户和职业农民。2016年,海门加大对农业职业技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训力度,累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4210人。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认证。2016年,海门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全市农业“三品一标”总数发展到46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20个、绿色食品31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已形成京海黄鸡、设施水产、高架养羊等一大批农业科技生产型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一村一品”发展环境。海门连续多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扶持政策,重点对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种养园区、农业机械化、水利基础等内容进行财政扶持,且扶持力度逐年加大。2016年,海门市级财政扶持资金达到1.06亿元,《中共海门市委关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若干政策意见》明确规定,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政策、资金、税收、信贷、土地等全方位的扶持,对当年获得国家、省、南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称号的区镇,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对当年获得国家、省、南通市、海门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的行政村,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

生态草莓

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建议

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完善“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投入,增强“一村一品”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对“一村一品”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建议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招商第一、项目为王”总要求,加大农业招商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各方面的资源,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植一批像三星镇李彬村、四甲合兴村、海永镇等特色鲜明、类型多种、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镇,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示范村镇,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开展“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快培植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典型。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等方式,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宣传力度,加快建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提高技能,加强培训。农民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发展“一村一品”,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本地资源优势,认识本地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一是开展返乡创业人员培训。年初,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设立专项经费,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让有创业和培训意愿的返乡下乡人员都能接受培训;二是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优秀党员,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让他们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三是整合现有资源和项目,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整合农业、科技、人社、畜牧等相关培训项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形成全面铺开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农民从业技能,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专业村一村一品海门
海门赞
工业型专业村集聚成因分析
——以巩义市回郭镇铝加工专业村为例
海门打开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海门的集团联营式改革
特色专业村营销问题探讨
农业专业村发展动力的理论探讨:基于分工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