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梁林歆 许明武
中国“走出去”背景下外译渠道探析
华中科技大学
梁林歆 许明武
基于相关学者对渠道分类的阐述,本文将渠道分为四大类,并分别统计出目前主要的渠道清单,最后对外译渠道的特点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统计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主要的外译渠道分布情况,以期对我国“走出去”有所启发。
外译;渠道;分类
中国“走出去”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高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与话语权。而如何进一步有效地通过翻译推动中国“走出去”以获取更好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值得广泛的思考(Liang & Xu 2015: 54)。通过翻译使中国“走出去”不仅需要考虑外译内容与外译主体,还必须考虑外译渠道。外译渠道是外译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是传受双方沟通与交流凭借的载体,同时又是承载外译内容并以传播、扩散为目的的传播媒介或物质实体。没有传受致效与致通的渠道途径,外译内容就摆脱不了出口转内销的命运,那么中国有效“走出去”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外译内容是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外译受众的视界呢? 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等)和人际传播(人的亲身经历)两个渠道,具体可分为7个渠道:媒体传播、外交活动、产品与品牌传播、旅游传播、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传播、教育交流传播和国际组织传播(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组 2012: 81)。
根据当前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形态,程曼丽、王维佳(2011: 183)把主要的对外传播渠道划分为四类:1)平面媒体(主要包括书、刊、报、电讯稿等),2)电子传媒(广播、影视、音像等),3)网络媒体,4)重大外宣活动、事件等。
梁岩(2010: 53)根据近年来文化外宣的发展热点,将当代中国文化外宣形态分为境外大型文化活动、影视文化外宣、展览文化外宣、网络文化外宣、书刊文化外宣、体育文化外宣等。
刘雅峰(2010: 32-33)认为外宣翻译的传播途径或渠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还包括国际会议等。
沈苏儒(2009: 274)认为广义的对外传播,按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至少有下述18个分类:1)对外新闻,2)国际广播,3)卫星电视,4)网络传播,5)对外书刊出版,6)文化、艺术交流(包括演出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7)体育交流、国际赛事、2008年奥运会,8)对外汉语教学及在国外开设孔子学院,9)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10)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学术交流、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在上海举行)等,11)国际旅游,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等项目和文物保护,13)人民友好团体及活动、友好城市,14)海外华人及华侨团体的联系及活动,15)通过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所进行的联系及活动,16)宗教界的联系及活动,17)在国外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活动(如在法国和俄国举办“中国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美国行”等),18)个人讲演与访谈。
邵培仁(2007: 204-210)将传播媒介的类型划分为五类,分别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
其他分类还包括,朱义华(2013: 70)认为外宣翻译媒介或对外宣传媒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不仅包括面向国际受众,以国际受众为传播对象的电视台国际频道、国际广播电台、通讯社、记者站及国际互联网等多种国际传媒形式,也包括以其他形式对外宣传中国国家与政府的相关机构,比如中国外文出版事业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等非纯媒体机构,而从狭义上来看,则主要指各类从事对外传播实物活动的传媒机构。鲍晓英(2014: 100)则认为传播途径或媒介包括能够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图书、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译介途径同样包括报纸、杂志、出版社、杂志社等。
综合以上各学者对渠道分类的阐述,不难看出,各个分类“万变不离其宗”。有的渠道分类细化、具体化了,而有的则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普遍性,本文将采用程曼丽、王维佳具有概括性与综合性的渠道分类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平面媒体
平面媒体主要包括对外传播中的各语种图书、期刊、报纸、电讯稿等印刷品(程曼丽、王维佳 2011: 183)。平面媒体如书刊等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一直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手段。
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查询,主要的英文报纸(教育类英文报纸暂不涉及)有《人民日报(海外版)》、 《21世纪英文报》、 《中国日报》、 《商业周刊》、 《今日北京》、 《北京周末报》、 《广州英文早报》、 《深圳日报》、 《上海英文星报》、 《上海日报》、 《电子学报》、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等;主要的英文期刊(学术类、教育类英文期刊暂不涉及)包括《中国与非洲》、 《我爱学》、 《中国西藏》、 《今日中国》、 《走向世界》、 《长江周刊》、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 《新华社外文电讯》、 《人民画报》、 《和平》、 《北京周报》、 《中国妇女》、 《上海经济年鉴》、 《浦东年鉴》、 《上海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中国民族》、 《国际交流》、 《城市漫步》、 《城市漫步(北京版)》、 《城市漫步(上海版)》、 《城市漫步(广州版)》、 《中国新书》、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地质文摘》、 《中国藏学》、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商务年鉴》、 《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年鉴》、 《求是(英文版)》、 《国家科学评论》、 《中国环境年鉴》、 《中国农业年鉴》、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金融年鉴》、 《走向世界》、 《中国经济学人》、 《孔子学院》、 《中国对外贸易》、 《外交》、 《国际汉语教育》、 《友声》、 《南京2014》、 《世博周刊》等。其他有影响力的报刊有《中国画报》、 《人民中国》、 《中国报道》、 《中国文学》、 《上海画报(英文版)》、 《南华早报》、TheBeijinger、 《城市周报》(CityWeekend)、 《成都日报英语周刊》(ChengduWeekly)、 《英语文摘》、 《读者(海外版)》、 《知音(海外版)》、 《中华儿女(海外版)》、 《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等;主要的通讯社有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通讯社(香港)和中央通讯社(台湾)等。
另外,根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新中国外文图书书目”项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栏统计出已(可)出版外文书目的出版社,主要有外文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新世界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龙门书局、上海三联书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电力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武汉大学出版社、海豚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朝华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广州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格致出版社等。
凡由通讯社和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将中国面貌展现给世界,在我国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看,这也是我国积极“走出去”极富战略意义的举措。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2 147.5万册(份、盒、张),金额达到10 044.9万美元。*中国出版网. 2015.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OL]. [07-17]. http://www.chuban.cc/hw/yw/201507/t20150717_168610.html.
随着国内外条件和环境的显著变化,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各项政策举措,广角度、多形式、立体化地对外传播中国及其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明显增强。根据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的2014年全国版权统计情况显示,2014年,全国共引进版权16 695项,输出版权10 293项,引进与输出版权的比例为1.62∶1。版权输出地除去香港、澳门、台湾外,主要的依次有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和加拿大。*国家版权局. 2015. 2014年全国版权统计 [OL]. [10-30].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hannels/6468.html.可见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但引进大于输出的总体格局还未发生本质变化,如何提高“走出去”过程中平面媒体的数量与质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获得长足有效的发展。
(二) 电子传媒
电子传媒主要指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影视、音像等产品,其中广播电台、电视台主要有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球华语广播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外语频道、长城平台、新华网络电视、蓝海电视、俏佳人传媒等。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亚洲、欧洲、美洲三频道),CCTV-9英文频道,CCTV-NEWS,CCTV法语、西语、阿语、俄语等对外传播的频道,播出的《海峡两岸》、 《走遍中国》、 《中国文艺》、 《历史传奇》、 《看中国》、 《文化报道》、 《学汉语》、 《华夏行》、 《中华艺苑》、 《话说中国》、 《中国厨艺》等节目,在聚焦中国变化与发展、关注普通百姓生活、反映中国人生活状况与需求、帮助国外受众深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方面等有着强而有力的作用与效果。另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加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宗旨,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为传播理念,使用65种语言全天候向世界传播,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介 [OL]. [12-28]. http://www.cri.com.cn/about.其在对外传播中国及其文化、展现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国家形象方面也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传媒在对外传播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传播速度并扩大接受范围,是对平面媒体的超越、补充与支持。作为对外传播的现代生力军,电子传媒通过形象、鲜活的声音、画面和引人注目的情节等向国外受众传播本国文化的情况,其目的主要是宣传我国的科技、人文、风土、民情等文化,让国外受众了解我国的真实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梁岩 2010: 64)。承载着对外传播的使命,电子传媒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而且丰富了传播形式,在对外传播中全面、生动、立体地展示了中国鲜活的状态与样貌。
(三) 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主要指对外传播中的各语种网站。目前我国重要的网站有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青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西藏网、求是网、千龙网(中国首都网)、东方网、南方网、中工网、中国军网、中华网、天山网、西部网、华声在线、红网、华龙网、东北新闻网等。
当前各大网站均拥有(开通)多语种文版,成为中国进行国际传播、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以新华网为例,截至2015年11月,新华网在全球7亿多个网站中综合排名第79位,大幅领先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通讯社主办的网站,国内综合排名第35位,稳居新闻门户网站首位。作为新华社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的主要传播平台,拥有31个地方频道以及英、法、西、俄、阿、日、韩、德、藏、维、蒙等多种语言频道,日均多语种、多终端发稿达1.5万条,重大新闻首发率和转载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网络媒体。用户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桌面端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2亿,移动端日均覆盖人群超过1.3亿。*新华网. 2015. 新华网简介 [OL]. [12-28]. http://www.xinhuanet.com/aboutus.htm.另外,新华网同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中华新闻传媒网、振兴东北网以及中俄国家年、中韩国家年等官方网站相互结合、互相促进,进一步形成了网上舆论的强势(梁岩 2010: 89)。可见,对外多语种网站已成为国外受众了解中国、增进相互间理解与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
网络媒体作为全世界共同的平台,正日益成为全球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据研究咨询机构IDC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4%;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达到20亿,超过20亿人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或浏览新闻。*中国经济网. 2015. 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达到20亿 [OL]. [12-28]. 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512/28/t20151228_7909168.shtml.网络媒体作为快速便捷的通信工具及传播手段,使得全球信息互联互通,触手可及。在中国日渐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情势下,巧妙借助网络媒体在世界话语体系中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态度与中国面貌,展现真实的中国将会更快、更准、更全地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舆论走向。
(四) 重大对外活动、事件等
重大对外活动、事件等主要指针对各种文化年、文化周、书展等活动以及重大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突发事件等(程曼丽、王维佳 2011: 187)。比如在海内外举办的各种文化演出活动、官方或民间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以及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日益突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多。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的重大对外活动、事件主要有:2000年中华文化美国行,2000年日本“中国音乐之夜”音乐会,2001年比利时和法国国际民间艺术节,2001年葡萄牙“中国演奏家室内乐团”演出,2002年日本“中日青少年书画展及中国陶瓷展览”,2002年毛里求斯、留尼旺和新加坡“广东综合艺术团”演出,2003年法国“中国文化年”,2003年德国“北京杂技团”演出,2004年爱尔兰“都柏林中国春节唐人街”活动,2004年澳大利亚“今秋庆典”演唱会,2005年美国“中国文化节”,2005年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2006年缅甸“中国-缅甸文化周”,2007年长春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埃及和阿联酋迪拜“中国煤矿文工团”春节文艺演出,2009年日本“京剧之花——梅兰芳展”,2009年澳大利亚“‘相约中国节——2009’悉尼春节联欢晚会暨澳大利亚中华年闭幕式”活动,2010年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0年广州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年意大利罗马“中国文化年”,2011年上海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2年无锡吴文化节,201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2012年北京“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2013年南京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2013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2014年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2014年中国民俗文化北美行,2014年俄罗斯《中国梦——爱与美的和谐》油画展,2014年法国“中国青年艺术家展”,2015年第16届美国华盛顿中国文化节,2015年波兰“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展”,2015年南非中国年,2015年丝绸之路65国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还有诸如孔子学院、中国电影周、博鳌亚洲论坛、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波隆纳书展等,其他还可参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http://www.cica.org.cn/portal/site/cica/index.jsp)及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http://www.cicec.org.cn/)等网站。
在2014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对外宣传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记协网. 2014. 刘奇葆在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强调:传播好中国声音 塑造国家良好形象 [OL]. [09-15].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9/15/c_133642725.htm.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国内外举办或参加的一系列对外活动,目的就是扩大国外受众对中国的认知,增进对中国的理解与信任,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及其文化,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
以上是对外译渠道分类的相关介绍与探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外译渠道或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外译渠道也因此无法穷尽。然而,我们需要更加精心地做好外译工作,坚持中国元素、全球视野,加强渠道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外译渠道与方式,着力拓宽及深化渠道,整合力量资源,切实传播好中国声音。
外译渠道是外译受众获取外译内容的途径。一个社会的信息交流,往往是由众多形式的渠道共同互补传递的,以加快传播速度,扩大接受范围。本文将阐述以上各渠道的特点,希冀灵活巧妙地运用各渠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攻势,这将对推广中国及其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平面媒体作为承载有序规范的语言文字和生动活泼的图像照片的主要物质实体与传播工具,可机械式地批量生产,信息容量大,内容涉及面广,有利于长时间保存,可随时随地阅读,能够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强调内容的深度性、层次性与整体性,但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阅读意义上的看。但由于平面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强大的舆论引导力量,它更能成为“舆论领袖”来引导受众的态度与行为(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组 2012: 242)。
电子传媒可以真实而逼真地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传播的信息迅速及时,有时与事件的发生几乎同步(邵培仁 2007: 208-209)。对于影视、音像等产品声像兼备、视听兼顾的特点,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另外,电子传媒传播范围广,渗透性、功能性及服务性强,声情并茂,主要以诉诸听觉器官的有声语言为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直播等,但外译受众只能通过影音符号进行以“单向交流”为主的传播活动。
网络媒体集声像图文为一体,作为开放存取的传播媒介,是平面媒体和电子传媒的整合平台,不但可长期保存,随时查阅,还兼顾视听性与声像性,没有时间和空间阻隔,实效性与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可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另外生产周期也较短,省钱又省力。同时,网络新闻在同一个平台上纵横交错,彼此补充,相互参照,有很好的立体感,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角度丰富的客观环境(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组 2012: 90)。此外,由于网络媒体是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空间,可以把即时性和稳定性、资讯性和服务性嫁接在一起,除了发布“硬”的新闻和言论之外,还可以开设许多关于中国的常规性介绍栏目,这些软信息对“推销”中国形象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组 2012: 91)。
重大外宣活动、事件等是国家形象提升最直接、最关键的渠道,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以“双向交流”为主的形式进行互动沟通。通过重大外宣活动与事件与受众进行面对面对话,可直接传达我国的看法、观点与态度,外译受众参与度较高,特别是拉近了与普通受众的距离,形式也较为灵活多样,随意性较大,反馈也迅速,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与催化剂的作用。另外,它还能够引起平面媒体、电子传媒和网络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从而形成传播合力,在聚焦国际舆论、传播国家形象的活动中效果显著。
任何层面的对外文化交流都离不开渠道的支持,渠道宽、路径多,才能有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深入的沟通与合作,对外文化交流也才能更加富有成效(李敏 2010: 117)。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倾向,这就要求:一是巩固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地位,做好主流媒体的“走出去”工作;二是加强网络新媒体文化传播,新媒体在传播中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传播可以采用各种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三是做好人际传播,强化与各国公众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重视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李建军等 2014: 193)。因此,在巩固现有渠道基础上,开拓新的外译渠道,探索新的外译思路,很有必要。在提升现有渠道影响力、传播力的同时,努力拓展和拓宽其他外译渠道参与度、辐射力与感染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外译渠道模式与平台,使多元渠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活跃与完善渠道传播,确保渠道畅通,形成我国应有的国际舆论力量(梁林歆、许明武 2016: 82)。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外译渠道已基本形成相互交错、互为合力的渠道格局,体现了高度的层次感、整体性与灵活性。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检索其目前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传播,以概览渠道分布状况,继而窥斑见豹,了解我国政治文本的外译渠道传播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渠道传播状况
此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电子书(中文繁体、英文版)相继登陆Apple ibooks和iRead书架。Apple ibooks在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等51个国家和地区上架销售。iRead书架则面向4.8亿(其中安卓端用户3.8亿)iReader客户端用户开放。*中国网. 20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电子书登陆Apple ibooks [OL]. [05-11]. http://news.china.com.cn/2015-05/11/content_35542762.htm.总的来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外译活动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各渠道进行对外传播,通过各种形式的外译渠道,积极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成果,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问题的关切,对外开启了一扇接触中国、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力求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营造了客观友善、良好宽松的国际环境。
外译渠道是我国“走出去”的必经环节,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渠道作用,进而形成能够促进对外交流的合力之势是外译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平面媒体、电子传媒、网络媒体及重大对外活动、事件等都与“走出去”形成了相互映衬、互为提升的整体对外文化交流氛围。本文根据当前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形态,将渠道进行分类,并分别统计出目前主要的渠道传播状况,最后对外译渠道的特点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统计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主要的外译渠道分布情况。总之,有效利用及拓宽不同的渠道,进而营造舒适化、多样化的接受环境,能够助力外译活动更加致效通达地开展与运行。
Liang, L. X. & M. W. Xu. 2015.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translation [J].TranslationReview92(1): 54-72.
鲍晓英. 201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英译作品美国译介为例 [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程曼丽, 王维佳. 2011. 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组. 2012. 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李建军等. 2014. 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 对外传播的新向度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90-195.
李 敏. 2010. 文化外交与地方对外文化交流 [J]. 理论学刊 (2): 114-117.
梁林歆, 许明武. 2016. 文化战略下外译接受策略 [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79-83.
梁 岩. 2010.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刘雅峰. 2010.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外宣翻译过程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邵培仁. 2007. 传播学(修订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苏儒. 2009. 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朱义华. 2013. 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基于哲学视野的反思 [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 侯 健)
通信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天工开物》英译本的科技典籍译者风格研究”(16BYY032)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文化外译的‘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研究”(2017M612429)资助。
H059
A
2095-5723(2017)01-0094-07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