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恋,牟忠林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海南 海口 570102)
·临床交流·
回顾性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鼻咽癌同期化疗中骨髓抑制的作用
朱 恋,牟忠林∗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鼻咽癌同期化疗中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首次确诊收治鼻咽癌患者60例,均行调强放疗联合诱导化疗、同期化疗,采用自身对照法,以诱导化疗为对照周期,白细胞低于4.0×109/L即口服复方皂矾丸、鲨肝醇使白细胞恢复正常,放疗中期行同期化疗(治疗周期),于治疗周期结束次日后加用RhG-CSF,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周期和对照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同期化疗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因其发病部位解剖特殊、临床分期及肿瘤生物学等特征,放射治疗是NPC首选治疗方法,化疗则可抑制照射野以外的肿瘤病灶,并增强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放疗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因此,NPC治疗现多采用放化疗同时进行。骨髓抑制是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选择性作用于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以期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1]。临床观察RhG-CSF对NPC同期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首次确诊收治NPC患者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6岁,全组均无血液系统疾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影像学检查证实为NPC,且无远处转移情况。同期化疗前白细胞(WBC)在(4~1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ANC)在(2.0~3.5)×109/L之间,全组均采用自身对照法,以诱导化疗为对照周期,白细胞低于4.0×109/L即口服复方皂矾丸、鲨肝醇使WBC恢复正常,放疗中期行同期化疗(即治疗周期),同期化疗结束次日查血常规,WBC低于3.5×109/L加用RhG-CSF皮下注射。
1.2 放化疗方案
放疗方案采用调强放疗,每周一至周五行放疗,周末休息2天;化疗方案均为D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期间暂停放疗,治疗周期和对照周期均采用此方案。
1.3 给药方法
RhG-CSF的应用统一选用上海麒麟鲲鹏制药厂生产的RhG-CSF(商品名:惠尔血,150 μg/支)1支,皮下注射。治疗周期结束后第1天复查血常规,WBC低于3.5×109/L即给药,直到升至4.0×109/L时停药。
1.4 观察指标
治疗周期及对照周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1.5 统计
RhG-CSF对鼻咽癌同期化疗骨髓抑制的影响。
抗肿瘤药物种类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NPC首选治疗方案为仍为放疗,必要的化疗可提高放疗的敏感性,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明显高于单纯放疗,有研究[2]显示同步放化疗WBC、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均较单纯放疗下降趋势明显,证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化疗更为敏感。铂类抗肿瘤药物如顺铂联合放疗同步治疗NPC效果明确,其骨髓抑制发生率与疗程及剂量相关[3]。研究认为rhG-CSF升白作用呈现双峰形曲线,第一峰是促使骨髓中成熟中性粒细胞加快向外周血释放,第二峰是刺激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故rhG-CSF至少使用5 d才能起到升白效果[4]。本文通过对60例NPC同期化疗的患者给予rhGCSF治疗,结果显示其符合双峰形曲线,rhG-CSF可有效治疗NPC化疗中WBC的减少,促进WBC及粒细胞的生长,提高患者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为继续放疗提供有力条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 任华益,丁惠萍.临床实用肿瘤药物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4.
[2] 王 群,赵 倩,钟 娟,刘 宁,殷 雪,曾庆岭,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2):236-239.
[3] Vivek RS,Baludavid M,Mohanram R,et al.Concurrent chemo-irradiation using accelerated concomitant boost radiation therapy in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J].J Cancer ResTher,2006,2(3):90-96.
[4] 何忠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252-1253.
本文编辑:柯 凤
刊错声明
凌希,赵彩娇同志在我刊2016年第55期10940-10941页发表一篇名为《神阙穴的临床运用概述》的学术论文,因本刊排版失误,将作者单位错写成“广西省南宁市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正确的应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特此声明,谨向本文作者及相关方面致歉!
舒毅芳,刘英同志在我刊2016年第55期11005页发表一篇名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的优势分析》的学术论文,因本刊排版失误,将刘英同志单位错写成“江西省南京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正确的应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特此声明,谨向本文作者及相关方面致歉!
R739.62
B
ISS.2095-8242.2017.01.0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