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工智能,福兮祸兮?

2017-06-05 14:59阿里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机机器人工智能

文 / 阿里研究院

对话:人工智能,福兮祸兮?

文 / 阿里研究院

主持人:

朱一璞36氪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

对话嘉宾: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网络智酷总顾问

刘 松 阿里云副总裁

靳 涛 德勤咨询CRM与数字化营销总监

孙 剑 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

2017年1月7日,由阿里研究院主办的“远见2046——第二届新经济智库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远见2046”为主题,聚焦未来,围绕“2046,技术将如何发展,商业将如何演化,治理需如何创新?下一个颠覆在哪里?”等话题,邀请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家智库机构、800位思想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当天会上,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福兮祸兮”的对话,让大家对人工智能主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专家们认为,人机组合会长期存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作,让效率和能力升级;20年后,业界甚至有可能依然找不准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路……

▶▶ 人工智能应被冷静看待

段永朝:人工智能这个“热词”在业界,实际上已经被谈论了40-50年。25年前,我在做专家系统定理的机器证明时,大家就讨论过“福兮祸兮”的问题。国内外一直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问题和伦理问题。历史证明,技术和工具伴随着人类从石器时代开始共生进化。在这个背景下,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态度是谨慎的乐观。

刘松:我有三个观点。

第一,人工智能正被过度谈论。人工智能在未来10到15年,将与大规模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谈论的“人工智能”内涵早已不是80年代的“人工智能”了。今天的人工智能是被计算数据能力支撑起来的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伴随着全新一轮与数字感知智能有关的新技术、人机结合的技术会运用到很多方面。

第二,“AI+”的概念像“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能叠加到很多行业里。人工智能其实不止是技术进步,不管是养老问题、未来教育问题都可能与人工智能有交集,人工智能未来会变成基础设施。

第三,人工智能赢了许多围棋大师,我们要辩证地看这个事件。它实际上提升了人类对围棋认知的空间。人工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肯定还会是“人机组合”,所以不是机器打败了人,是人机组合超过人的专业性。在汽车行业,汽油车过渡到电动车需要一个过程,在很长时间内,混合动力汽车还将是主流。我们与其担心一个被标签化的技术带来的威胁,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挑战垂直行业上。传统行业与人工智能叠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如何更完善?现在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智能相比还差得很远。

▶▶ 人工智能应赋能传统工作

靳涛:从咨询公司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关键词叫“赋能”。一些传统工作者担心,有了自动报表,我的报表是不是被取代了?不,只是集体的工作效率更高了。数字化技术给人们带来很多焦虑,我们应该用数字化赋能于自动化营销人员。我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可能还是“二维智能”,与人类希望的能上升到情感、上升到有团队意识和自我调优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认为,机器要实现对于情感捕捉,只有当三维扫描等技术变成爆发点的时候,才能触发大规模产业升级。从咨询公司角度来讲,我们对这个未来抱着特别积极的态度。

▶▶ 找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可能需要20年

孙剑:我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线工作者。人工智能是很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目前,业界使用较多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人工智能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人们甚至希望,人类能做的事,人工智能都能实现。它能感知和理解社会,能做判断,能做联想,能做推理——这就涉及自然语言处理、高级知识判断等技术难关。目前,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我认为,在20年内,人们能够真正找到一个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思路,就已经非常值得高兴了。我们可能需要50-70年时间,才能把有效思路进行实践,人工智能才可能到达我们想象的地步。短期内,我认为最值得担心的问题是隐私问题,因为大家用人工智能处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如何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挖掘值得深入讨论。

▶▶人驯化机器的同时,也被机器驯化

主持人:任何一个技术都有双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负作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降低了成本,二是提升了效率。AI对整个行业前进方向会有什么影响?

段永朝:10年后的世界究竟会怎么样?我觉得可能性太多了,谁也无法预测。我比较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人机合体的,只不过人和机器慢慢进化,共生演化。必须看到,我们驯化机器的同时,也在被机器驯化。未来的技术需要能够更多地改变人们的认知结构。

主持人:以前,我们认为算法即把一些复杂问题用简单公式解决。AI出现以后,这个认知就被改变了,计算机可以从一堆毫无相关的数据中挖掘出知识。您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刘松:算法还是可计量、可标签化、可计算的东西,人工智能在这个时代解决的却是智力思考为主的问题。在人类创造力方面,今天的人工智能停留在尽量用计算方法去模仿的阶段,用机器写出来的诗、音乐,都是人类不想要的。人的创造力、情怀、梦想,那都基本不是算法能搞定的。

在围棋上,算法利用大量棋谱,对数据进行不断的总结与训练,但当我们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情况是动态变化的——今天是人在驾车,一些司机开车不遵循规则,未来是自动驾驶,比人类守规矩多了。我们不能把算法至上绝对化,人工智能将是人类文明体系的沉淀,需要不仅解决一个局部问题,还要再解决管理问题。在一个小闭环里面可以用数据、传感器、算法解决问题,但在一个大闭环里面,计算机需要学会“思考”治理模式和创新方向。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阶段现在讨论伦理、道德对技术的影响,是否太早?

刘松:我把它当做一个“警告”,它存在着,但在真正威胁到人们之前,中间有那么多环节,人类又有强大的文明磋商体系,没有必要今天花很多时间担忧。

人工智能应该既要赋能智力又要赋能情感

主持人: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路径、机会、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靳涛:我们谈论“智能”,其实必须具备“左脑”和“右脑”的双重能力,人工智能发展出情感模拟的情况下,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智能三维东西,那就可能赋能到组织激励。所以,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赋能智力,一方面是赋能情感。现在,更多算法是增强智力,而不是情感。如果机器没有情感就不会谈到伦理道德,没有情感就不知道谋略和策略。未来,人工智能到了2.0或者3.0时代,一定将更加有意思。从个人专业角度,我认为如果一个咨询公司或者咨询顾问不能够很好快速捕捉这些逻辑跟变革,就会被淘汰。人机配合下的咨询工作,我觉得很快就会到来。

通过人工智能推动解决雾霾问题

主持人:未来两三年,人工智能产业最困难,最值得期待突破的地方在哪里?

孙剑:我们公司在做计算机视觉的研发。怎么样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分析图片或视频,分辨出哪些场景?计算机视觉,或者图像识别技术,要达到的目标是可以判断人,识别分析人在每个摄像头后面做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技术,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巨大突破。比如,治理雾霾是现在我国环境工作的大难题。有的工厂乱排污,有的加油站操作违规——未来这些影响环境的行为,通过视频可以自动被监测。而拍下视频远远不够,我们不可能找许多人盯着看。希望可以构建大规模的视频分析系统,例如将系统构建在阿里云上,通过技术方式推动解决雾霾问题。

这才是当前人类社会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技术伦理、“福兮祸兮”都是第二位的事情。

猜你喜欢
人机机器人工智能
人机“翻译员”
机器狗
机器狗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数读人工智能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