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袁勤俭
〔摘要〕[目的/意义]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举办的主题为“信息经济理论创新与中国问题”的2016年度学术年会顺利召开。为了帮助学界了解在本次学术论坛上各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准把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动态,[方法/过程]本文根据会议主题和分论坛议题及讨论,以“信息经济统计测算与预测研究”、“政府管理的信息经济学研究”、“ICT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和“用户信息行为研究”4个方面为主题综述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结果/结论]发现现有研究方法趋向规范化和多元化,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对话,诸多视角极具创新;尚存在“样本选择不全面”、“操作化测量欠准确”等问题,复杂情景下的多视角和多方法的结合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息经济;信息管理;创新;互联网;会议综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5.027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5-0162-04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Economy Theory and Chinas Issues
——Overview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Information Economy Society in 2016Zhang Ning1,2Yuan Qinjian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new normal”,Interne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conomic engine,in this context,organized by the China Information Economics Society,the theme of“information economy theory innovation and China s issues”,has been held in 2016.In order to help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and to grasp the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Method/process]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me and sub-forum of the conference,focused on“information economy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research”,“gover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conomics research”,“ICT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search”and“user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four aspects as the theme,[Results/Conclusions]It was found that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tended to be standardized and diversified,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had many innovative perspectives;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sample selection is not comprehensive”,“operational measurement is less accurate”and so on,the combination of multi-angle and multi-methods in complex scenarios wa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economy;information management;innovation;internet;conference review
信息經济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交叉性学科,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由国家级学会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28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博士生论坛于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包括中国杰出学者论坛、博士生论坛以及学术年会3个主要议程,颁发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奖、理论贡献奖、青年创新奖和最佳审稿人四个奖项,表彰优秀贡献个人和团队34个。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200多名信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汪同三和国家发改委的张长春在大会上分别就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了深刻分析,指出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交织呈现,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驱动力创新。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信息经济学界展示学术前沿成果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年会以“信息经济理论创新与中国问题”为主题,聚焦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创新研究,顺信息技术发展之势而为,应我国数据驱动型经济而谋,体现出重塑行业结构新思路的智慧韬略。为了帮助学界了解在本次学术论坛上各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准把握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动态,本文以“信息经济统计测算与预测研究”、“政府管理的信息经济学研究”、“ICT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和“用户信息行为研究”4个方面为主题综述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成绩和存在问题,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1信息经济统计测算与预测研究
11信息经济统计测算研究
信息经济学较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是关于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的研究,即通过对涉及信息活动有关的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统计测算,从宏观上分析信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1]。中山大学的谢康、廖雪华和肖静华利用随机前沿非参数估计模型,分析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质量和路径以及融合路径对企业规模扩张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影响,其结果指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径对企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是递增的;同时,南开大学的李坤望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对中国企业在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上进行了实证研究,探寻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和企业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2],结果表明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好的出口绩效,并且在其他相同条件下,这种效应会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放大。前述两项研究均采用了面板数据集,较好地测算了趋同和演化过程,有助于理顺企业信息技术投入和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重庆大学的朱安明等利用优化权重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2014年39个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率和优化权重,略显不足的是,信息化的投入指标仅用其所拥有的计算机数和网站数来表示,指标选取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完整代表性,建议还可以考虑信息系统应用覆盖率、信息资源覆盖率、信息技术贡献率等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蔡跃洲和张钧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分解,以此分析了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3],结果表明ICT在2010-2012年间的平均贡献率已经接近10%,同时,ICT的使用能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宏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表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已经非常显著。本研究的缺憾之处在于结论中表明ICT渗透效应的体现需要5年时间,该时间周期略显过长。
前述可知,多位学者从宏观上计算了ICT对国家或行业的经济增长贡献情况,为我国的信息化战略实施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制定依据。未来研究还可以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从微观上分析ICT对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2信息经济预测研究
经济预测是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和计算过程预测经济的未来发展状况,从事信息经济研究的人员积极探索“互联网+”情景下的经济分析手段,取得了一些较为显著的成果。中国科学院的汪寿阳介绍了“TEI@I”方法在复杂经济问题预测中的应用,该方法用传统计量模型处理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趋势,用文本挖掘和专家系统处理现实对象中的突现性和不稳定性,最后基于集成的思想,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技术对其进行非线性集成,从而获得一个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该方法用情境知识引导经济预测过程,将一些难以显式出现在预测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考虑进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发生随机事件冲击时预测误差较大的难题。
此外,清华大学的刘涛雄和徐晓飞提出了“两步法”预测宏观经济[4],该方法先穷尽结构化数据,再引入互联网搜索行为的非结构化信息进行变量挑选,一共使用6种模型,比较了采用不同类型信息的预测效果,经过不断的比较和挑选过程,从而确定最优模型。其结果表明对于宏观经济预测而言,单纯使用互联网搜索行为数据,由于大量信息噪音的缘故,其预测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结构化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搜索行为数据则可以帮助改进预测效果,证实了互联网搜索行为数据并不能替代现有的结构化统计数据,而是其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由此可见,上述两个研究均是针对宏观经济总量预测的复杂问题,分别强调了不同预测方法的结合和互联网情景下的非结构化数据与传统结构化数据的结合。值得拓展的是,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深度开发其他互联网在线信息,用于如公共卫生、房地产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检验其预测效果。
2政府管理的信息经济学研究
21政府契约设计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有效使用并分配信息资源[5],契约是进行市场交易的前提,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属性的差异性决定了契约机制设计的多样性[6]。中国人民大学的聂辉华针对中国政企合谋的现象,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3层博弈模型,论证了从政府合谋到政企合作的路径,该研究聚焦中国现实且敏感的话题,解释了普遍的政企合谋和中央对地方生产活动的周期性干预现象,为合谋理论提供了新思路[7];湖南大学的马滔构建了一个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平台方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规制需求方行为,以解决供给方资源共享激励不足的问题,结果指出政府平台方通过建立保证金与保障金机制,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共享效率。
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中,重庆邮电大学的万晓榆和龙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第三方公众参与下的激励-监督模型,结果表明政府的监督惩罚机制和公众评价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务商的努力水平,有助于引导服务商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此外,中山大学的陈斌、北京大学的翁翕团队等基于契约设计,分享了中国政府如何激励创新的系列研究成果。
上述可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共同点均是聚焦于中国的现有现象和现存问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从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制度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优化了我国现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政府与各个共享经济平台合作共治的机制,以及在政府架构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平衡物权、人权、契约、效率等关系。
22政府社会化公众服务研究
互联网的技术创新成果和理论成果已经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催生了较多的社会化公众服务平台。在我国,社会治理是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多方治理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務的活动,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公众参与治理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湖南大学的周莎和刘征驰提出了私人力量协同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内在逻辑,创新了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政府职能之间的合作,充分挖掘了其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可能性,弥补了现有研究对众筹领域社会价值挖掘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关于众筹能否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化公众共同管理事务的新模式,其实施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证明。
3ICT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
31ICT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新常态下,“互联网+”给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企业纷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和价值链重组。中央财经大学的吴溪等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的企业战略选择、市场反应和转型业绩,对传统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动因和后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销售费用率较高的公司更有动机选择“互联网+”战略,而上市公司采用该战略后,并没有显著提升公司的会计业绩,由于仅使用一年的数据,忽略了信息战略投资回报的周期性,因而研究期限过短是造成结论经济贡献不明显的因素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猛、刘和福利用资源优势理论和服务主导逻辑理论,通过制造业和服务的对比研究,研究了IT能力如何影响服务创新和财务绩效,发现IT探索能力对利用式服务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北京大学的董小英等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资源观、服务观、价值观、交互观和系统观对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归纳了共性,对比分析了企业间的差异性,区分出了互联网企业、高转型度企业和低转型度企业的差异。文章略显不足的是仅对6家企业实施了调研,其结论的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验证。
可见,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绩效研究中,学者们的关注对象从上市公司、传统企业到企业IT能力,体现了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研究方法既有定量的实证分析,也有定性的案例研究。未来研究可以从前述的研究融合中入手,如可以关注非上市公司的研究和其他业绩表现因素的影响,研究IT能力如何影响财务绩效中,除了可以关注效用的变化,也可以从成本等其他视角去考量。
32ICT對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
现代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否与供应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密切联系,因而供应链绩效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地质大学的朱镇分析了企业如何利用IT使能的整合能力提高分销渠道的敏捷绩效,并进一步探究了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内外部制度环境对上述关系所起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平台整合和知识整合对敏捷绩效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然而研究中采用问卷形式研究绩效问题值得商榷。
不难发现,上述研究均从不同角度拓展了现有ICT对企业管理研究的范式和内容,值得指出的是,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的获取仍需完善,如应考虑用纵向数据替代截面数据,用实验法替代问卷法等,从而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效度和科学性。
4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用户行为是用户有意为之的主体性活动[8],用户行为的研究也是信息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周军杰研究了老年人在虚拟社区的参与行为,具体比较了其知识贡献和知识接受行为的异同,识别出社会氛围、认知因素和老年人特征3个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知识参与行为。其研究价值在于重视了老年人群体在虚拟社区的参与行为和知识贡献行为。
中南大学的朱张祥等针对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研究了对移动慢病管理服务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采纳行为存在经验距离的差异,该研究对移动慢病服务提供商的推广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中南大学的曹仙叶等也研究了在线医疗的相关行为,具体为线上咨询的信息质量和边缘信息对其线下就诊采纳意向的影响,结果指出医生回答的相关性、信息量、简洁性以及医患的在线交互因素均能影响患者的线下就诊决策,但研究样本只针对少数几种病种,也并考虑患者特征。
山东财经大学的李旭和刘鲁川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研究了用户对社会化阅读APP的不采纳行为,即忽略和退出行为,研究发现系统本身的质量对用户的影响程度已经逐渐减弱,阅读内容和社交性的功能则对其影响正逐渐增大。该研究对运营商采取不同措施提高用户活跃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华侨大学的王伟将众筹项目的文本语言依据说服风格进行分类,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建立了语料库,并构建了语言说服风格对项目筹资影响的计量模型[9],研究发现认知过程和心理状态同时调节投资行为,并且语言说服性可以对这两个变量产生影响。该研究通过向筹资者提供最适合的说服风格指导,从而提高平台的总体筹资成功率。但研究只考虑了项目摘要的小部分文本信息,并未细致考虑详细描述文本的语言说服风格。
综上,用户行为是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入研究有助于信息服务提供方准确把握用户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改进系统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10]。学者们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更加突出社会网络的应用情景,如众筹、虚拟社区等,研究对象也从活跃的中青年用户向老年用户转向。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大跨度地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和经济共享,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未来研究还值得进一步拓展,如可以从多视角研究老年人参与各种社群平台的行为特征,可以对照不同的语言平台,探索众筹项目发起者在说服风格使用上的差异等。但也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在量表开发上不能一味地模仿国外量表,而应针对我国现实情况,开发适合本土化的量表;在数据采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搜索平台等互联网产生的客观数据,正如清华大学的陈国青提出的大数据驱动的研究思考,即必须同时重视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尤其是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外部视角的引入。
此外,在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等领域,本届论坛也呈现出了一批成果。如在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因素探寻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李高勇和毛基业采用单案例的研究方法,发现用户的参与行为可以消除和开发者之间的各种差异,确保需求的准确传递,促使系统的成功开发;在电子商务服务补救质量研究方面,山东财经大学的马良从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视角,探究了服务补救质量对于消费者感知公平和补救满意的影响,检验了消费者涉入的调节效应和感知公平的中介效应;在IT能力转型研究方面,中山大学的刘意运用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企业和消费者交互的视角出发,探讨企业IT能力转型的实现机制,弥补了IT能力转型实现路径的研究盲点。
5结论
本届年会重点关注互联网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经济理论创新和管理实践创新,与会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根植于本土企业,围绕经济预测、制度设计、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等议题展开,许多方法和视角都极具创新,不仅深化了信息经济学的现有研究,也开拓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思路。
本届年会呈现的诸多学术成果,其研究方法逐渐趋向规范化和多元化,并在此过程中追求理论贡献,尤其在用户行为研究方面,依据了丰富的理论模型,如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水平理论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组织行为学的跨边界理论等,丰富了信息行为情景化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重视文献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对话,特别强调复杂情景下的多视角和多方法的结合,特别是为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客观数据并结合传统的信息分析手段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需要指明的是,未来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注重样本选择、概念界定、操作化测量、数据呈现和解释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以期提升现有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费成.信息经济学及其相关术语—与姚健同志商榷[J].图书与情报,1995,(2):1-3.
[2]李坤望,邵文波,王永进.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與企业出口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5,(4):52-65.
[3]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J].经济研究,2015,(12):100-114.
[4]刘涛雄,徐晓飞.互联网搜索行为能帮助我们预测宏观经济吗[J].经济研究,2015,(12):68-82.
[5]乌家培,谢康,肖静华.信息经济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11.
[6]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3-47.
[7]聂辉华,张雨潇.分权、集权与政企合谋[J].世界经济,2015,(6):3-21.
[8]宋雪雁,王萍.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0,(4):625-629.
[9]王伟,陈伟,祝效国,等.众筹融资成功率与语言风格的说服性——基于Kickstarter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5):81-98.
[10]张一涵,袁勤俭.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进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91-9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