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近期,“工匠精神”的提出将技工院校德育的重要性推到了新的高度,工匠精神离不开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道德基础。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然而,很多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增加了师生的负担,二是缺乏系列的思考和统筹安排,三是活动受到限制,四是缺少理解与支持。以部分优秀班主任为例,他们努力地将各种德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却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信心备受打击。笔者认为,以培育工匠精神为突破口,将给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转机。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即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融入学生管理体系,将工匠精神作为德育衡量标准,同时做好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工作,通过工匠之道做好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利于把握德育方向
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专业敬业,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契合。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利于把握德育方向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跨越式发展。在具体实施方面:一是努力培育合格的工匠,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素质。有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升华。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二是要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以优质的校企合作为动力,带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让工匠精神变成空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校企合作,让优秀的人才可以充实到更具吸引力的岗位。在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特别是利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争取学生对行业、企业及岗位的认同,进而实现学生与岗位零对接,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德育效率
培育工匠精神不能局限在少数学生身上,仅仅培养少数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体系的优势,通过其自上而下的职能培育工匠精神,提高德育效率。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图)如下。
例如,学生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达到了部分德育的目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社团,更容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以志愿者协会为例,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能够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意志力和心理相容等等,这些素质会逐渐沉淀为学生的敬业精神。
在学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只有实现培育工匠精神的规范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范化就是能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资源,同时不断提升师资水平;集约化就是能够条理分明地归纳要素,做到聚散为整、整体研究、统一管理、章法分明;精细化就是能够通过系列载体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推动基础内容的实施。
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工匠精神特色化、形象化的人文校园环境标识建设,辅以办学理念、校训、校规、校风、校徽、校旗、校歌等,彰显学校开放特色,批量高效地培育工匠精神。
三、将工匠精神作为德育衡量标准,有利于确保德育的比重
短期内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到德育工作上,往往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德育比重较难衡量。例如,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班主任,德育教育效果与班主任的个人能力水平息息相关,直观的体现就是班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对部分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一位合格的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工作计划和总结,教育转化后进生,做心理健康辅导和职业指导,开展德育研究,而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培养出大量优秀班主任的。
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特别是从哪些方面确保德育比重?笔者认为,可以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衡量标准。一是要确保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通过确保时间、经费等投入及确保相关教育师资力量、活动形式等,实现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覆盖。二是要提升班主任地位。班主任的个人能力直接影响培育效率,可以评选出一些优秀的老班主任作为德育教师,同时提升德育教师的地位,增强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还要有计划地通过以老带新、师资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水平。三是培育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课内,社团活动是有力的补充。要确保社团投入和管理力度,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注意把握科学性、职业性等原则。四是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有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正视道德冲突,解決思想困惑,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道德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
四、做好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工作,有利于创造德育的良好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育工匠精神在运转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必须明确,格局必须有先导性和先进性。
因此,培育工匠精神要做好保障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德育队伍的培训及使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路清晰化;二是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示范、榜样作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献身教育,做好培育工匠精神的师资保障;三是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宣传,形成良好风气,为开展培育工匠精神工作建立一个窗口,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形成良好互动,为培育工匠精神创造良好氛围。
当然,站在技工院校的角度,上级政策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此不作赘述。总之,培育工匠精神要从思想认识方面、管理方面、教学方面、保障方面花大力气,最终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更好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