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017-06-02 00:14姚旭
青年时代 2017年13期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姚旭

摘 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主客体关系产生交互性、教育内容呈现与传播方式趋向多元化等新特点,自媒体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和异化也对教育主体、客体和教育环境造成了冲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自媒体条件下的挑战,本文在回归教育本质、建设教育队伍、维护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媒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自媒体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自媒体(WeMedia)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互传播方式,越来越为高校学生所接受、使用,使得自媒体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自媒体传播形式多样新颖、信息更新实时快速、内容冗杂种类繁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二)自媒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特点

一是教育主客体的关系的交互性。传统媒体条件下,教育主体享有教育的主动权,由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而以微博、微信、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受教育者也成为信息的生产、发布和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客体也可以成为教育主体。

二是教育内容呈现与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自媒体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生产、发布和传播文字、图片、动画和音视频相结合的多元信息,信息的加工处理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吸收,传播方式也由单点辐射发展为网状扩散,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面化内容呈现。

二、自媒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自媒体的去中心化对教育主体提出挑战

一是挑战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威。传统教育中,高校教育者利用课堂传道受业解惑,教师作为教育的一个中心,知识流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自媒体时代让知识、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共享性和时效性,学生可以通过多个端口接收到大量想要了解的信息,逐渐对课堂教育失去耐心,不再视教师为唯一权威。

二是挑战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和应用自媒体技术的能力。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网络工具更新速度快、种类多,高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本身有较为繁重的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就很少再有精力不断学习、运用新的自媒体语言和工具,这对教育主体在网络适应能力、运用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自媒体的碎片化对教育客体提出挑战

一是挑战教育客体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建塑的关键时期,其有一定的学识和思维能力,但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在复杂问题的鉴别辨认上尚未成熟,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产生了裂变,面对境内外反动势力在网络上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如历史虚无主义否认我国革命历史,西方文明论吹捧“西式”民主自由、诋毁我国国家形象,面对不法分子制造的网络垃圾,如有关淫秽色情、暴力毒品的图片视频,高校学生容易产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造成重大冲击。

二是挑战教育客体的健康成长。自媒体使教育内容碎片化的同时,大量不良信息涌入大学生的视野,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出现校园“裸贷”诚信危机和网络诈骗等现象;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时间也呈碎片化状态,在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的时候,自媒体容易使大学生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不良影响。

(三)自媒体的异化对教育环境提出挑战

教育与教育环境是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对教育有保证、导向和激励的功能,自媒体作为一种显性环境,其异化对教育环境提出了挑战。一是增加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自媒体账号主体的大众化产生了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冗杂繁多,良莠不齐,其中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较多干扰。二是增加了教育环境的动态性,自媒体信息的即时性让任何信息随时可能产生爆炸性传播,自媒体语言表达的隐蔽性让教育信息的传播充满不确定性,让教育环境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状态。三是增加了教育环境的再造性,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形成舆论“圈子”,以微信、微博、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有很强的共享性,当某事件具有舆论效应时,容易从一平台快速扩展到另一平台,形成新的小型环境。

三、解决自媒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对策

(一)教育主体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

在自媒体时代,我们要淡化传导、灌输的说法,强调“转化”的本质,即教育者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过程,使受教育者“转化”为主体思想品德,这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1.加强自媒体的运用,打造“课程思政”新形式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在于把任务全部压在了思政课程上,而忽略了通识课、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通识课、专业课占大比例,上课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接受教育的形式。因此要牢抓课堂教育这个基础,统筹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积极转变,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在自媒体条件下,也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优势,积极在课堂教育中引进自媒体技术,VR、弹幕等技术手段往往能弥补传统课堂的说教为先、为主的不足,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探索性,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寓教于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2.突出高校师生双主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面对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交互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形成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教育队伍,结合时代发展特色,创新思想教育形式,利用自媒体研究、判别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紧扣学生角色定位,融入自媒体“圈子文化”,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借助自媒體主动发声发言。

例如高校自媒体的运营可以借鉴微博ID“共青团中央”的人设经验,“共青团中央”近两年通过《TG有点土》、《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网络文化产品成功完成人设“团团”的概念建塑,在网络舆论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也有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人设尝试,如上海海事大学公众号称“小海狮”、厦门大学公众号称“小夏”等,这些人格化的概念设定有利于高校权威信息发布在学生层面有良好的接受、互动效果,教育主体只有通过自媒体工具与学生形成双向交互关系,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自媒体意见领袖骨干队伍

自媒体自主、自为的特征要求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内容生产队伍,培养意见领袖在自媒体环境中的内容生产、舆论引导、思想引领作用。

首先要整体布局,构建高校立体式意见领袖队伍,形成以高校宣传部门牵头,集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教师宣传员、网评员与学生宣传骨干于一体的队伍。坚持成果固化,立足高校办学理念,充分运用微电影、MV等载体,引领良好校风、学风,培育学生思想品德。

其次要突出重点,充分挖掘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整合学生记者、通讯员力量,有序组织学生团队開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组织社团、学生骨干结合学生发展状况,建立起学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自媒体互动平台,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勇于发声、正确发声,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引领的新型育人机制。

(三)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完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自媒体一家之言的影响,甚至高校学生容易被谣言煽动,成为传谣大军的一员。“如果管不住新媒体,党管媒体的原则在互联网上就会被架空,我们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 这就需要加强完善舆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高校应成立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自媒体各类信息分类、整合、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形成对学生网络热点、动态、意见等实时统计分析报表,清晰掌握舆论源头,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言论及时屏蔽、处理。

高校应成立校内新媒体联盟,整合校内自媒体主体账号,一方面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制定合理的规范制度,对高校自媒体内容传播增设“防火墙”,增强危机应变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思想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内容管理,营造良好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结语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把握好自媒体时代下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转化,管控好自媒体异化给教育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利用好自媒体时代的交互传播优势,引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从而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剑钊,许一飞.论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优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

[3]涂诗雨,高贵如.自媒体异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J].亚太教育.2016.

[4]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N].人民日报,2016-03-21(7).

猜你喜欢
自媒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