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

2017-06-02 22:23周静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弱者桥梁读写结合

周静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从教学目的来看,“读写结合”应该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读促写”,即从“如何写作”的角度来理解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经验,梳理写作思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建构写作框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另一种是“以写促读”,即以作者的写作思路为线索,去还原当时的写作情景,以便更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意图。在此,笔者所说的“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主要指前者,“读”是手段、方式和中介,是为提高“写”的能力。

教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让学生阅读教材里的文章,从中学习写作方法,体验写作的乐趣,是“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巧挖教材有效训练点

课文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写作技法,指引学生创意构思、创新表达,但是语文教材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读写结合”的研究点,也没有系统地设计“读写结合”的选练点,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一篇适合“读写结合”的课文,教师应从哪些角度切入更有利于教学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向课文学布局谋篇,得行文规律

所谓布局,就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作者的观点,按照写作的意图,合理地排列、组合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布局谋篇”。

要善于选择教材中特色鲜明,便于拓展整合的构思方法,引领学生借鉴、学习,提升其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快速布局文章结构。如《烛之武退秦师》是围绕“退”字布局整篇文章,可提炼训练点“一字立骨法”;《雷雨》中的“巧合”使戏剧的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可提炼训练点“巧合构思法”……

2.向课文学用字遣词,得如珠妙语

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文范本,教会学生从范文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特别是学写那些准确恰当、表现力强、让人耳目一新的句段,就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要善于选择教材中个性鲜明,便于揭示操作规律,便于仿写的部分句子或片段,利用这些资源引领学生借鉴课文表述方式,依据语言环境,恰切运用语言。如《荷塘月色》中大量比喻句的巧妙运用,使得月下荷塘美景形显神现,可提炼训练点“比喻使形象”;《雨霖铃》用点染手法,既点明了情感的内涵,又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可提炼训练点“点染传情”……

3.向课文学积理炼识,得理性思维

所谓积理,就是积累关于社会、人生的认识;所谓炼识,就是锤炼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深刻化、清晰化。二者并举,可以造就高远卓越的识见。高中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理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增强学生作文中思想的力量。

要善于提炼或挖掘教材中那些独到、深刻、富于教育意义的见解,扩大学生识见,并借机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其作文更加深刻、丰富。如《小狗包弟》可提炼训练点“自省”;《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提炼训练点“合作”;《定风波》可提炼训练点“豁达”……

二、巧架“读—写”的桥梁

从读到写,是有一个过程的。读,是吸收知识;写,是运用知识。从前者到后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不是突变,而是渐变。教师应擅长运用各种方法,架起从读到写的桥梁,也就是架起理解与内化的桥梁,让学生的阅读为文本的生成夯实基础。

1.桥梁一:情感激活

很多课文本身就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尤其当这种情感具有普适性时,学生就很容易与这种情感产生共鸣,乃至文思如泉涌。下面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文教学片段为例:

师:大堰河无疑是一位“弱者”,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是应该被关注和被关怀的对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悄然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或卑微或坚强,当你走近他们时,也许会为他们悲惨的生活而感到震惊,又或许为他们善良、丰富的内心而感动,为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折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那么几个让你们难以忘怀的“弱者”呢?

生1:小时候,我们院子里有一个“傻子”,大家都不和他玩,嫌弃他,甚至欺负他、骂他。后来才知道,他的命很惨,妈妈出了车祸,他小时候发高烧把脑子烧坏了,其实他没什么坏心眼,现在想想当时对他的态度真感到后悔。

生2:我想起了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老王》,还想到了新闻报道过的那位资助贫困学子的拾荒老人,他们都是“弱者”,但在同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还有着金子般的心,我敬佩这样的“弱者”。

……

师:滚滚红尘中,是否有个孱弱的身影,曾让你长久地凝眸?你是否默默地关注过风雨里在街边匍匐乞讨的人群?是否有些人的悲惨命运让你恒久地难以释怀?你是否曾经对向你求助的人果敢地伸出援助的双手?……请写一篇关怀弱者的饱含真挚感情的作文。

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这正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

2.桥梁二:方法指引

写作是需要训练的。我们有时心中感慨万千,但落笔一写,却干瘪乏味,与心中的感受相差甚远。作为教师,在为学生架设桥梁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方法指引,而且一定要是操作性强、简单可行的方法。如作文教學“巧用反问使议论生出锐气”,教师可把方法细化为使用反问的位置(标题、段首或篇首,段末或篇末)和反问的方法(单一反问法、连续反问法),以便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举一反三,快速提升作文水平。

3.桥梁三:多媒体辅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变革。目前,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自然也给“读写结合”课型带来新的内容和新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其优势让读写更好地结合起来呢?下面以“向《琵琶行》学习如何描写音乐”为例。

猜你喜欢
弱者桥梁读写结合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弱者
漫画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