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
阳春三月,杨柳吐絮,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卖鸭人肩挑着一副扁圆的竹篾箩筐,颤颤悠悠,走街串巷,姑苏软语道:“卖小鸭喽——”
巷口,卖鸭人放下竹篾箩筐,揭开盖儿,毛茸茸的小鸭球儿般来回滚动着。卖鸭人利索地用篾折笼起一道屏障,将小鸭们放进来,撒下一把米。小鸭且喜且安地觅食。
“小鸭三块钱一只咯——”卖鸭人吆喝着,腔调弯弯。
村里人围拢过来,想买,又有些顾虑——眼下辨不出公母,他们担心买了公鸭。
卖鸭人蛮腔蛮调地解释着,“是这样,眼下鸭苗赊账;中秋节过后,我们来收账。那时候公鸭、母鸭就分辨得很清楚了,如果是公鸭,我们分文不取,另外再免费搭配一只母鸭!”
村里人像吃了定心丸,纷纷挑选着小鸭。妻子是听风就是雨的人,也买了十只小鸭。夏末,小鸭没病没灾地长大了。鸭子嘎嘎叫,有一只鸭子却叫不出声来。这只鸭子与众不同,墨绿的羽毛,尾巴上翘。妻子指给我看,“说不定是只公鸭呢!”我反问妻子,“公鸭不仅收钱还要另外搭配一只母鸭,卖鸭人不会那么傻吧?”
我与妻子赶着小鸭到河塘里浮游,这只鸭子不停地翻身压在其他鸭子身上,我确信它真的是只公鸭了。
虽说只一只公鴨,妻子却像中了彩票一样喜庆,因为卖鸭人说过,公鸭不但不收钱,还搭配一只母鸭。算下来,我们不吃亏。
过罢中秋节,卖鸭人拿着花名册收账。妻子说:“俺家有只公鸭呢!”卖鸭人并不吃惊,很镇定,“是么?我瞧瞧!”
“不错,是只公鸭!”卖鸭人点点头。随即免去两只鸭苗钱。
我歉意地笑着,“你们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
卖鸭人很坦荡:“我们祖辈做鸭苗生意,公母怎会分辨不清楚呢?公鸭是我们故意放进来的!”
“故意?”我笑了,这不过是手艺人自圆其说的借口罢了。
卖鸭人大概看出了我的不信,正色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男女不成天下。我们不能把事情做绝,百只鸭苗搭配五只公鸭是香火相传,亏在当今,功在子孙,这是我们手艺人的艺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