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应用意义评价

2017-06-01 12:19:21孙振发
当代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孙振发

(辽宁省绥中县医院普外科,辽宁 绥中 1252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应用意义评价

孙振发

(辽宁省绥中县医院普外科,辽宁 绥中 1252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与价值,从而为临床胆囊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胆囊炎患者共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胆囊炎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胆囊炎性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胆囊炎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胆囊炎症疾病,主要由于胆囊挂阻塞与细菌的侵袭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突发性绞痛,严重者伴随明显触痛和腹肌强直。胆囊炎可以划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容易出现严重的水肿和胆囊粘连的现象,大大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1]。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但是开腹手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创伤,不利于术后恢复和预后情况。目前,我国微创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同和支持。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胆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与价值,以为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辽宁省绥中县医院住院患者中选择胆囊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75岁,平均(48.9±3.5)岁。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并签署授权同意书。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9.0±3.5)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48.5±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严格按照无菌规定消毒手术器械,在患者的右上腹劲腹直肌进行切口,长度约为10 cm,打开腹腔,找到病变组织,对胆囊进行直接切除。术后缝合创口。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保持头高脚低的姿势。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气管插管,采取全麻方式,选择患者上腹部进行切口,置入腹腔镜,在患者肋骨右侧放置套针套管,使用手术钳钳住胆囊,通过电凝方法对胆囊进行分离处理。使用手术钳夹住胆囊血管和管道,分离胆囊,取出胆囊。手术完毕后,患者回到病房休息,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对术中出血量过多患者,应当安排专人护理,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且做好针对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待病情得到稳定之后再次测量。对于术后6 h没有排尿的患者,应当对患者的下腹趾骨上方进行叩诊检查,如果发现并患者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必须向医生进行报告以及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s)

项目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术中出血量(mL)平均住院时间(d)肝门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观察组(n=50)51.0±9.5对照组(n=50)83.5±10.5 t值16.2297 P值<0.05 <0.05 <0.05 <0.05 <0.05 45.0±9.0 4.5±1.5 15.0±3.5 19.8±5.0 83.0±13.3 9.5±2.0 38.5±5.0 40.5±10.5 16.7321 14.1421 27.2264 12.586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5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22/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胆囊炎属于一种普外科常见的炎症疾病,目前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方法[3]。传统手术方法采用开腹切除胆囊手术,需要在患者腹部进行长度较长的手术切口,临床实践证明开腹手术能够达到切除胆囊从而消除病灶的目标[4]。但是开腹手术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同时手术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逐渐在医疗临床中得以应用,并且具有显著的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微创手术给患者造成的是小切口,对患者的外观美产生的影响极小,同时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也少,减少对腹腔内器官的暴露,减少器官受到感染的机会;(2)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观察,能够对腹腔内部的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观察,扩展手术视野,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大切口,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有利于对病变组织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观察,提高手术的针对性和准确度,减少误诊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5-6]。(3)由于手术切口较小,一般不需要缝合,而且器械经过穿刺套管得以置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微创手术有利于减少对腹腔器官的干扰,能够加快患者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关研究证明[7-8],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住院、术后疼痛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肛门排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术后胆心反射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可见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胆囊炎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1] 张成武,赵大建,邹寿椿,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 12(12):821-824.

[2] 胡志雄,杨胜帮,李良成,等.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的对比及胆囊炎病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542-4543,4544.

[3] 杨尚风,黎颖.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6):68-69.

[4] 王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36):6-8.

[5] 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6] 翟荣幸,汪宏.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 (7):566-568.

[7] 何学文,王文辉,柴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7):855-861.

[8] 唐海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4):105-1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81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