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发
(辽宁省绥中县医院普外科,辽宁 绥中 125200)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在胃上部癌治疗中疗效对比
孙振发
(辽宁省绥中县医院普外科,辽宁 绥中 125200)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上部癌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胃上部癌;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疗效
胃上部癌主要是发生于贲门到胃大弯与胃小弯上1/3连线部位。该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因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导致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发展到晚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均能够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但哪种手术方式更好一直存在争议[1]。本次研究将本院76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辽宁省绥中县医院接受治疗的胃上部癌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方法知情,并签署授权同意书。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43~63岁,平均(53.21±3.14)岁。TNM分期:Ⅰ期共5例,Ⅱ期共13例,Ⅲ期共16例,Ⅳ期共4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平均(54.25±3.26)岁。TNM分期:Ⅰ期共6例,Ⅱ期共12例,Ⅲ期共17例,Ⅳ期共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胃上部癌诊断标准;(2)患者均经病理生理学检查后确诊为胃上部癌;(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症状;(2)患者存在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3)患者属于非原发性胃上部癌;(4)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近端胃切除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于腹部正中作一切口,探查患者的病灶部位,明确病灶部位后,为患者实施胃后壁-食管吻合术,术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第2站淋巴结清扫。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观察组全胃切除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于腹部正中作一切口,探查患者的病灶部位,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其中,有17例患者接受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有13例患者接受食管-空肠Schlatter吻合术。术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第2站淋巴结清扫。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狭窄、腹腔积液及反流性食管炎。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相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比较(±s)
项目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观察组(n=38)治疗前104.21±26.32 34.58±7.32治疗后111.21±23.52 35.28±8.02对照组(n=38)治疗前105.24±25.85 34.74±7.25治疗后125.58±27.54 41.20±9.58 t值2.4459 2.9209 P值<0.05<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8%,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9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2.6%,高于对照组患者28.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生存率比较
胃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居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依据胃癌的发病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胃上部癌、胃中部癌及胃下部癌。其中,胃上部癌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一旦确诊则已发展到后期,患者表现出恶心、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难度较大。临床研究资料显示[3],胃上部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往往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对预防胃上部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的一种常用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手术方式能够为患者重建消化道,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因而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效果。但近端胃切除术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因此术后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种类及其量,一旦出现问题则需接受二次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此外,胃上部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且浸润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腹腔及淋巴结转移[5]。
由于胃上部癌的浸润深度超过基层,且其他部位的胃周淋巴结往往会发生较高的微转移率,特别是在第五组与第六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高,因而需要为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6]。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胃切除术的适应症逐渐得到扩展,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全胃切除术的优点在于:(1)该手术方式不仅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区域淋巴结进行彻底清除,同时还能够避免切端癌残留[7];(2)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具有一定的代胃功能[8],同时还具有抗反流的效果,因而能够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本研究认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具有显著优势,但对于早期胃上部癌患者,选择近端胃切除术也能够保障早期边缘和淋巴清扫的范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使患者的消化道得到重建,因而也能够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胃上部癌患者,应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而对于晚期患者,全胃切除术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1]张县强.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142-143.
[2]于永才,朱云祥.用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6):251-252.
[3]周景新.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32-33.
[4]熊念忠.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7):80-81.
[5]陈坤,李狄航,孔勇,等.对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1):101-102.
[6]王爱东,谢仁俊,李田刚,等.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2(16):3659-3660.
[7]郭峰.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1 (1):46-49.
[8]田君,姚学权,陈彻,等.两种术式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6(3): 277-2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