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凤
(本溪本钢总医院妇产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先兆流产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金凤
(本溪本钢总医院妇产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在先兆流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尽管研究组流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稍低;研究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血小板治疗前后无差异,但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有所升高,与治疗后研究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可延长孕周,减少新生儿窒息,减轻高凝状态,并增加新生儿体重,值得借鉴。
先兆流产;低分子肝素;新生儿窒息;效果
先兆流产[1]属于妇产科常见病症,低分子肝素生物利用度很高,无需实验室监测,对血小板与脂质代谢等影响很小,加上不会引发严重出血,在羊水过少、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医院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辽宁本溪本钢总医院妇产科接诊的先兆流产孕妇80例。入选孕妇均确诊符合先兆流产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胎儿畸形、内分泌异常、免疫因素、胎儿染色体异常等引发的先兆流产。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28.9±5.4)岁;已婚35例、未婚5例;孕周10~28周,平均(23.2±2.5)周。研究组年龄21~39岁,平均(28.5±5.8)岁;已婚34例、未婚6例;孕周9~28周,平均(23.5±2.2)周。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处理,其中孕周<13周者给予2 000 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3 mg黄体酮肌注,7%葡萄糖600 mL+200 mg利君托静滴,每天1次;孕周13周者给予7%葡萄糖600 mL+200 mg利君托静滴。若有感染则针对病原菌抗炎治疗,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则加用60 mg阿司匹林治疗,每天1次,口服,以及7 mg泼尼松片,每天2次,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0.9%生理盐水250 mL+12.5 mg肝素静滴,每天1次,直到孕妇的症状消失为止,若有复发或不明原因死胎史,则用药到分娩前24 h[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临床症状变化,记录两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流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变化,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孕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 研究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依次为(261.03±20.57)d、(2874.60±569.28)g,对照组则分别为(228.47±23.69)d、(2302.84±600.34)g,研究组前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孕妇流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研究组流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2.50%、7.50%,对照组则分别为30.00%、15.00%,研究组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血小板治疗前后无差异,但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有所升高,与治疗后研究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s)
表1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s)
注:与研究组相较,aP<0.05
指标血小板(× 109/L)纤维蛋白原(g/L)D-二聚体(μg/L)研究组(n=40)治疗前235.17±78.62 4.23±1.12 1.80±1.25治疗后229.65±65.14 3.88±1.39 1.64±1.02对照组(n=40)治疗前205.63±48.62 4.22±0.77 1.69±1.32治疗后209.31±62.34 4.56±0.69a2.27±1.10a
先兆流产属于妇产科常见病症,研究认为可能与血栓形成倾向有关,组织学显示有血栓形成、子宫胎盘血管与绒毛结构沉积纤维蛋白、滋养细胞缺氧等表现[3]。低分子肝素有强大抑制因子Xa活性的效果,不仅可抑制其生成与血栓形成,还可调节细胞黏附分子,使得血液循环中致炎性因子减少,达到一定的抗凝与抗血栓效果[4]。本研究针对本院接诊的80例先兆流产孕妇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分娩孕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从结果可以看出,低分子肝素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体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从治疗前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较可知,研究组有轻微降低,而对照组则有一定升高,治疗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要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可见低分子肝素可减少高凝状态。
本研究结合文献及自身实践,认为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后抑制生成的Ⅱa,发挥抗凝效果;利用增加细胞表面与血管壁负电荷达到降低血糖黏度的效果[5];对血小板凝聚产生抑制,达到促进血管内释放组织纤溶酶原的效果;和灭活血管紧张素等结合,对这些物质介导的血管收缩产生抑制。此外,肝素可调整脂蛋白与血脂比值,对血栓素产生抑制,从而避免血栓形成[6]。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孕妇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可延长孕周,减少新生儿窒息,减轻高凝状态,并增加新生儿体重[7],值得借鉴。
[1]胡海波,肖苑玲,黎金颜,等.低分子肝素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19(8):1253-1254.
[2]黄春玲,刘凤翔.低分子肝素钙在先兆流产病人应用的护理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325-1326.
[3]符星星,陶鑫焱,钟苑仪,等.低分子肝素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5(8):60-61.
[4]于燕,任利容,张锐,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663-665.
[5]乔娟,张园,钟梅,等.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和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1894-1896.
[6]范开蓉,李玉兰,陈艳,等.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孕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肝素治疗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4):2229-2231.
[7]田秀娟.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88-25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