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为红
(樟树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1200)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研究
谌为红
(樟树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1200)
目的 分析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65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对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结果显示,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主要包括胆囊内壁局部增厚(66.15%)、胆囊正常形态消失(36.92%)、胆囊内壁回声不均(32.31%)、胆囊内部胆汁液性暗区消失(29.23%)、肝门或腹腔大血管旁有淋巴结肿大回声(9.23%);B超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92%,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χ2=1.27,P>0.05)。结论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时,联合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结果更准确,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价值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是人体胆道系统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1.2%~3.6%[1-2],且有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病情较重,加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病情进展较快,临床上在该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一般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便已经进入了中期或晚期,预后普遍较差,患者的存活质量低。为此,本研究选取65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9例,患者年龄53~78岁,平均(64.19±4.32)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入组,均在接受B超检查后予以手术病理性探查,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在进行B超检查前嘱咐患者绝对禁食至少8 h,以确保胆囊达到最佳的充盈状态。引导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体位,若在以上体位条件下无法观察到清楚图像,则可饮适量水后取坐位。随后沿胆囊长轴或短轴顺序进行扫描,观察胆囊的位置、大小、形态、胆囊壁厚度以及局部是否出现异常回声等情况,在此过程中注意指导患者及时进行体位转变,以便更全面观察病灶部位。同时注意对胆囊周边组织器官进行观察,判断肝脏、胆道以及肝门区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处是否出现异常淋巴结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65例患者的声像图,并对不同B超影像特征的患者进行计数记录。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B超检查结果 B超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主要包括胆囊内壁局部增厚、胆囊正常形态消失、胆囊内壁回声不均、胆囊内部胆汁液性暗区消失、肝门或腹腔大血管旁有淋巴结肿大回声。见表1。
表1 65例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特征分布率
2.2 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发现B超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65例患者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且女性的发病率相对更高。患者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可识别性的临床症状,当出现腹痛、腹部可触及肿块、黄疸等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3-4],此时即便进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存活时间也不会有所延长。及早诊断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质量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发现65例患者在术前进行B超诊断的准确性为96.92%,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且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B超影像学检查结果特征为:胆囊内壁局部增厚、胆囊正常形态消失、胆囊内壁回声不均、胆囊内部胆汁液性暗区消失、肝门或腹腔大血管旁有淋巴结肿大回声。与丁晓玲[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声像图检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病灶体积小且病灶向着腔内突出,表面不平整,称之为小结节性。第二,若胆囊壁的增厚程度表现出分布不均情况,则显示为厚壁性或局限性病变。第三,若同时存在胆囊壁增厚、肿块向胆囊腔内突入等特征,则显示为混合性病变。第四,若影像图结果显示胆囊的正常液体囊腔消失,并在囊腔内发现实质性的团块状回声,则认为其属于实块型。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早期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疾病进行诊断的可行性相对较高,但也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若存在右上腹部明显疼痛且B超声像图显示其存在胆囊壁增厚现象,同时发现肿块向囊腔方向突出,则应尽快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若胆囊窝以及肝门区出现实质性光团,但超声声像图检查结果显示胆囊组织显示不明显,则应考虑为实块型胆囊癌患者,并及时通过其他诊断方式确定。另外,当B超影像图显示胆囊内出现强回声光团,应注意考虑是否为炎性沉积或泥沙样结石,以免误诊而导致不良后果。
[1]张虹,郎胜坤.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和MRI诊断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2):300-301.
[2]潘喜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23(8):283-284.
[3]蒋辉.老年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36-137,封3.
[4]付占一.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与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281-2283.
[5]丁晓玲.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J].延边医学,2014,18(24):115-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