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教研室 涂智辉
区域园本教研信息采集与推送制度的实践探索
——以武汉市硚口区为例
■ 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教研室 涂智辉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媒体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武汉市作为首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地区,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整合各方力量,夯实信息环境基础,促进规模化应用,创新长效运行机制。
按照市、区两级关于信息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总体要求,硚口区把创建教育信息化、规模化应用特色区作为推进工作的总目标,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教育部2016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就在硚口区盛大召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硚口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规模化建设和应用,前期的数据采集和后期的信息推送非常重要。以学前教育为例,因前期对全区62所幼儿园园本教研信息及数据采集不够、推送不够,我们无法对这些幼儿园提供诸多个性化的服务,如对区域园本教研水平的科学评估,对提升区域园本教研质量的策略支持,对区域园本教研规范的常态管理等。据此,我区开展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进行园本教研信息采集与推送制度的实践探索,以有效推动区域学前教研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核心概念
1.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对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
2.信息推送: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定期传送用户需要的信息来减少信息过载的一项新技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兴趣来搜索、过滤信息,并将其定期推给用户,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发掘有价值的信息。
3.采集与推送在教研活动中的运用:是指运用数据采集技术,获取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主题、教研途径、教研效果等多类教研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最有价值的、需求最高的园本教研信息对有需要的园所进行推送,从而提升区域园本教研质量。
(三)目的与意义
1.推动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通过区域园本教研信息的采集,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推送,让区域各幼儿园取长补短,合理借鉴和创新运用,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推动区域园本教研的高效、优质开展。同时,我们依托园本教研作为硚口区建立“以幼儿园为基础、片区为重点、区级为中心”的三级学前教研网络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幼儿教师,通过区域园本教研信息采集与推送制度的实践探索,可让教师在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其应用意识和态度,体验新技术、新媒体对幼儿园教研工作带来的辅助推进作用。
(一)借力平台,建立区域园本教研动态管理机制
在区小学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我区运用半封闭式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从侧重管理的角度进行了区域园本教研数据的采集与推送制度建设工作。首先建立了幼儿园“园本教研联系人”制度,在明确园长为园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每园确定一个园本教研联系人,专门负责通过第三方网路平台完成该园园本教研工作的数据采集。其次建立了“园本教研数据采集制度”,公办园每周、民办园每月由园本教研联系人负责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上传本园园本教研计划、方案、记录、反思等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图片、视频、语音资料),从时间、人员、质量上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规定。最后建立了运用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区域“三级管理”制度,让教研员、教研责任片区负责人第一时间了解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最新动态,及时做好过程性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借力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三个制度的推进,对我区园本教研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个常态管理,确保了我区区域园本教研质量达到“下要保底,上要冒尖”的基本要求。
“三级管理”网络图
(二)数据驱动,建立区域教研专题引领机制
根据幼儿园上传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园本教研主题词汇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较快、较准地捕捉到基层一线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确立区域教研专题。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区域专家资源优势,对来自一线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区域引领性教研,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案例:通过数据采集,我们发现“游戏”“区域”出现频率较高,由此分析“游戏”及“区域”活动的组织为教师一日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通过区学前项目共同体开展了面向全区开放式的“游戏的观察与评价”“幼儿园区域的设置”专题教研,并邀请了市知名专家作研讨点评,帮助教师答疑解惑,引领教师解决问题。
(三)园际互动,建立区域园本教研优秀案例推送机制
根据幼儿园上传的园本教研资料,我们遴选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园本教研案例在第三方平台上推送,供全区幼儿园下载分享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发现对相同专题感兴趣的幼儿园,对他们进行园际间的园本教研信息推送,促进园际间的互动研讨,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案例: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优秀园本教研案例”分享文件夹,全区幼儿园均可下载学习。我们通过平台发现区内一所市级示范园与一所一级园均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进行园本教研,于是通过平台互相推送了各自园的园本教研记录,并在线下以大园带小园的方式组织了园际间面对面的研讨,通过相互碰撞,促其相互提升。
(四)关注现场,建立区域园本教研视导机制
我们不仅关注网络平台上幼儿园园本教研过程记录的信息采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采集发现或预判需要现场参与和指导的园本教研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下园视导,对教师在认识上的错误进行纠偏,或是引导教师针对问题做更为深入的探讨,以减少研讨原地打转的现象。同时,在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的支持下,我们将幼儿园上传园本教研资料的情况及园本教研质量纳入幼儿园绩效考核及年检,以督促各园规范执行。
案例:我区一所幼儿园对幼儿在活动区偏区问题进行研讨后,作出“幼儿每个星期不得重复玩同一个区”的强制性规定。这显然没有从“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不符。作为区学前教研员,我在网络上及时回复指导的同时,进行下园视导,作出了“由于区域材料投放的单一以及长时间不根据幼儿兴趣进行材料调整,造成了幼儿逐渐对某些区域失去兴趣”的诊断,引发该园教师作出了相关的研讨。这种针对性非常强的教研指导深受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欢迎。
(一)我们的收获
1.实现了区域园本教研电子资源的积累
按规范及要求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做好园本教研信息的采集和推送的幼儿园最直观的收获是:每学期再不需要突击整理或补记园本教研资料了。只要进入网络平面上的本园界面,每周园本教研方案、记录、反思,包括照片、视频、语音皆清楚呈现。这一举措也帮助区域实现了园本教研电子资源的档案化积累。
2.促进了区域园本教研的规范开展
因为有督导、有检查、有反馈,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开展日渐规范,园本教研的随意性减少(对于本周不开展园本教研的需要网络说明原因),园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有辩论赛式的教研、有微格教研、有案例教研等。幼儿园也按照园本教研“基于园”“为了园”“在园中”的宗旨进行了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建立。如:有的幼儿园形成了“合力育人协商制度”“新老教师互动沟通制度”“园本教研积分制管理激励制度”等。
3.缩小了园际间教研水平的差距
通过优秀园本教研案例的推送,园际间教研帮扶、互动,区域专业性过程指导激发了幼儿园的集体荣誉感,也激发了教研负责人开展园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因纳入绩效考评及年检,园长作为园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对教研的关注度也更高了,园际教研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二)研究展望
1.建立更加专业完善的教研网络平台
由于现有园本教研数据、资源均存放在第三方网络平台,存在着不安全性和不可控性,后续我区将逐步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集资源共享、管理、互动研讨于一体的教研网络平台,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利用的自主性;完成数据的自动统计、评优的园本教研案例自动推送等功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2.在园本教研质量提升上下功夫
一是考虑建立网上“回应制度”,确保每所园的园本教研有指导,有反馈;二是力争形成我区的园本教研网络“专家资源库”,利用专家专业领域优势,对幼儿园园本教研专题进行网络指导;三是要加强幼儿园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我区教研组长普遍比较年轻,在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升方面有较大空间,同时她们是园本教研质量提升的关键少数。我们相信,只要抓好了这关键少数,就能有效推进区域园本教研质量的提升。
责任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