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高校设计工作室制度改革

2017-06-01 23:09马素文朱华欣
艺术评鉴 2017年6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课程改革

马素文 朱华欣

摘要:工作室制度有效解决高校设计教育的单一模式大课堂教学等弊端,营造了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当今社会发生着巨变,设计本身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设计师被要求具备非传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设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工作室制度中多学科交叉的引入也变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工作室制度 设计教育 多学科交叉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125-03

随着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和社会对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在不断总结和汲取新理念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教学体系。与欧美国家由前工业时期的手工业逐渐脱胎于工业革命的大批量生产而来的设计不同,中国的现代设计则是由美术中的工艺美术分支而出,设计教育依然遵循美术教育的范式,单一模式的大课堂教学、教师专业知识陈旧落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缺失、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与设计本身的高度市场化特征形成了高校设计教育中的种种矛盾。工作室制度以专业为方向,依托于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专家、教授为中心的师资团队进行产学研融合的开放式模式,与学生共同围绕源于企业需求的专业项目展开实践为主的专业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设计工作室模式现状的介绍

工作室制度最早是由前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作坊的学徒制而来,1919年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关于“手工艺的回归”和“艺术和手工艺的统一”的宣言形成了早期工作室(workshop)的雏形,这种全新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当时是具有革命里程碑意义的。然而这种以教授或手工艺人为中心的工作室形成于上个世纪,当今社会脉络已经发生了巨变,设计本身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工作室在设计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其不断完善也十分必要。本文将通过对当今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分析,站在多学科交叉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今的高校工作室制度改革进行探讨。

二、设计领域的多学科交叉

设计长期以来都被归类为“应用艺术”主导下的单学科。基于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原则下发展出的设计教学和实践模式在21世纪的今天还在高校设计课程中被沿用。设计是社会的发展的投射,当社会发生变化时,设计也在相应变化。设计已从强调创意和商业的手工品导向的专业转变为一门需要新思路的概念化、配置和实施的学科。现代的设计重点也已经由“物品”转为“人类”,在全球化、人口暴增、老龄化、国际恐怖主义、人与技术日益紧张的关系、自然灾害、自然资源匮乏持续引发着众多社会问题的今天,学习设计也是学习人类在社会背景下的行为。

设计是一个综合学科,并已经处在多个主要学科的交叉点上,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当今这个社会对新一代设计师的基本要求不再是掌握设计技能,设计一种产品或者沟通服务,而是一种体系。交叉学科的设计要求一个设计师应具备达到专业水准的技能和认知能力,足以游刃有余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当今许多著名大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无不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开发产品,并将其视为一种商业竞争力。如今非设计师出身的专家参与着应属于设计领域的企业研究,由此可以看到社会对掌握交叉学科研究技能的设计师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谷歌、微软、IBM、惠普、英特尔以及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已经开始雇用电子和软件工程到人类学、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共同参与产品研发和改进中,设计师的工作只是整个进程的一个部分,这使得设计师必须学习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才不至于被淘汰。

三、交叉学科背景下的高校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

传统“学徒制”模式设计教育和实践模式中,设计工作室里的设计师们都被训练成效仿前人,只关注对技能的提高。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学生与教师或者资深设计师形成了“学徒”和“师傅”的关系。著名的设计学院伊利诺伊州技术学院的查尔斯欧文认为,这种模式的弊端是阻碍新思想进入设计领域,造成设计学院学生对技能之外领域的问题束手无策。在学习阶段他们的各类观点、偏见和知识短板都深受老师的影响,学生们就业后与持有相同观点的同事们共事,高就业率导致学校认可了这种专业模式,大多数设计学院再聘请这些从业者当老师,以他们为模版培养学生,从而完成了循环。前文中讨论的当今设计的多学科交叉深刻冲击着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作为解决了高校单一教学模式的等问题的工作室制度,其目的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学习阶段完成与就业实践接轨,因此,保持与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敏感度是重心,在当今复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设计自身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的转变下,旧有的设计教育模式所提供的传统方法无法全部满足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的全部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设计工作室制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思考:

第一,在现有工作室制度中引入多学科的链接。多学科交叉背景下,设计师不但要学习设计领域的技术,从其他学科中整合知识也变得尤为重要。设计是“大社会进程”下的一个部分,学习设计也是学习“人类在社会背景下的行为”,设计能处在六个主要领域内:自然科学、人类学及自由艺术、社会和行为科学、人类专业与服务、创意和运用艺术、技术和工程。Design Council在2010年的报告中指出,在当今各个行业的公司中,创造力、灵活性、适应性、沟通技能、谈判技能、管理技能以及领导技能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这意味着个人或团体不断从不同领域扩展知识的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校的设计工作室引入交叉学科具有可行性。首先,高校多学科交叉有着政府的支持。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关于强化学科开放融合部分指出,“要大力推进学科开放和交叉融合机制,促进新兴学科形成,培育特色学科,构建交叉学科體系。以前沿问题研究牵引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交叉。”其次,高校是集合了不同学科研究的良好场所,具有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天然优势。不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为实现多学科的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交叉学科下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转变。设计教育是培养新时代设计人才的根本,从工作室角度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教师的培训。教师应该抱有开放的态度,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以项目作为依托,集合多学科人才的设计团队或者提供多学科交流的平台,带领学生学习在这种多学科团队中如何进行设计项目的制作,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环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积极申请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的合作,将其带入到课程中,以丰富交叉学科工作室的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目标应从运用单学科知识解决设计问题转变为运用多学科知识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从工作室角度来说,多学科交叉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先从学科内多种专业方向的交叉和合作开始,例如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的合作,动画工作室与环境设计工作室的合作等等,再逐渐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3.教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引入方法论和融合设计课程。交叉学科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和合作意味着必须形成自身的系统方法,设计是一门具有一定主观性的学科,但在与其他更讲究理性分析的学科合作中,必须要达成与其他学科的一致看法,这就要求设计方法的科学化,因此在教学方法中,为避免旧有的“学徒制”的方法,让学生带有客观的眼光,学会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设计项目中应引入科学的研究调查方法,使数据分析更具客观性,才能成为多学科合作的前提。另外,学生在项目主导的工作室教学中对设计调查方法的学习,不仅可以开拓视野,了解多元的设计解决方案,较好地完成教学目的,也可以为学位论文提供方法论的基础。融合设计课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站在设计的角度用更为广阔的眼光去分析复杂的设计问题,为交叉学科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工作室制度是以项目为主导的,项目来源于企业,是多变的,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应当更加多元化,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可以相对灵活一些。部分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例如加入学术讲座、团队讨论、实地调研等等。工作室也应采用更机动的管理方式,以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进入工作室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另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工作的根据,因此高校也应当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集合多学科人才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交叉学科工作室制度能良好运转下去。

四、结语

随着持续的发展,设计也成熟为一种专业,设计本身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瞬息万变的世界使商业和社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难题,设计师也在不停适应着新的挑战。当工业发生变化并相交之时,传统教育系统开始对培养适应工业发展所需的综合技能和经验的人才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这對于设计教育而言是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作为培养未来设计师的高校,与时俱进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室制度,把交叉学科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去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不论是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作为多学科研究的平台来说都具有天然的优势,若能在现有工作室制度中引入多学科的链接,完成在交叉学科下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包括教师的培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课程等方面的转变,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Ken Friedman. Theory construction in design research: criteria: approaches, and methods[J].Design studies,2003,Vol.24.

[2]Julka Almquist.Affording Meaning:Design-Oriented Research from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Design Issues,Winter 2010,Vol.26.

[3]Gjoko Muratovski.Research for Designer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Practice[M].SAGE Publications Ltd,2016.

[4]刘静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大舞台,2015,(11).

[5]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 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J].艺术教育,2007,(12).

[6]彭艳,王波.工作室制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2010,(02).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课程改革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析设计对走向中国创造发挥的作用
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