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说主题解读导向深入的一次尝试

2017-06-01 23:13周洁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亚哥搏斗鲨鱼

周洁

[摘要]在新课标的小说教学中,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与挖掘是个难点,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从对主题解读角度的差异入手,引领学生由挖掘最切近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内涵到提炼出小说的哲理内核和普世意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本背后寻求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解读角度的思维习惯,这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是有其价值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主题解读导向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小说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部小说作品的主题解读,读者、评论者与创作者见仁见智。学生对小说中蕴含的深刻主题往往不易品透,容易人云亦云。本文试以《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将小说主题解读导向深入,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小说主题。

一、教材分析

1.文本特点、亮点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它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的寓言”。作品一经发表就震撼了整个欧美文坛,被公认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课文《老人与海》的节选,描绘了主人公桑地亚哥勇敢顽强地与鲨鱼搏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硬汉精神。小说的情节、人物相对简单,甚至许多内容的描述是重复的,但其中蕴含的深刻主题往往不易品透,很有挖掘的必要和价值,是小说教学中主题品读类的难得的文本。

2.切入点

对于这部作品主题的解读,人们往往理解为“勇气”,1954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评价说:“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而海明威自己却说:“这本书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灵魂的尊严。”笔者从对主题解读角度的差异人手,把教学的切入点定位在“引领学生由挖掘最切近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内涵到提炼出小说的哲理内核和普世意义,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本背后寻求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解读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及思路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长达九千多字,仅安排一课时,假如运用使用于常规阅读篇目中的分节赏读教学模式,施展空间不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主题品读为纲,心理赏析为辅,采用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引领学生立足于文本,激发其探究主题的兴趣。

笔者的教学思路是以一个主问题提领授课内容,以三个梯度设问为引导,品读作品主题。

主问题:一个老人孤身捕鱼的故事为什么能够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

三個梯度设问:

1.梳理情节,说说每一次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状况和上一次相比发生什么变化?

2.在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弱、对手越来越强悍的情境下,假如你是桑地亚哥,你会做怎样的选择来摆脱这个困境?

3.从桑地亚哥在五次搏斗中的心理变化去理解他为什么不愿意放弃他的战利品。

三、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梳理主要情节内容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检查预习,梳理主要情节内容。通过请学生汇报在预习中填写的表格内容,形成如下梳理结果。

(二)观察、研读表格

课文节选部分长达九千多字,这张表格展示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在此基础上,推出阶梯设问①:让学生对比总结每一次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状况和上一次相比发生什么变化。

(三)研读文本,探究主题

1.通过观察,表格中鲨鱼的数量变化、工具的残损情况、搏斗结局的变化学生都较容易发现。笔者顺势推出阶梯设问②:在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弱,对手越来越强悍的情境下,假如你是桑地亚哥,你会做怎样的选择来摆脱这个困境?

学生一般有如下两种回答:第一,扔掉大马林鱼,不与鲨鱼做徒劳的搏斗;第二,带回部分大马林鱼鱼肉,聊胜于一无所获。

2.接下来设计讨论环节:追问阶梯设问③: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清楚地知道,与鲨鱼的搏斗注定是徒劳的,为什么他不肯完全放弃自己的战利品。教师先作前情回放(前情回放: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这就是说他已经在近海捕捞多天,一无所获。/因连续多天打鱼一无所获,其他渔夫向老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让他难以释怀。——这说明他的自尊心受到刺激),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条大马林鱼是他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84天,僵持了三天两夜才捕获的唯一的战利品,是老渔夫捕鱼生涯的顶点和辉煌,这样的机会是难以遇见、不可复制的。因此,老渔夫不肯放弃大马林鱼也就不难理解了。

3.至于学生们提到的他为什么不肯选择部分保留战利品。这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可引领学生先关注老人在与鲨鱼的五次搏斗中的心理状况,挖掘文本主题。

课文中老人在与鲨鱼的五次搏斗中的心理状况:

①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看见鲨鱼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向那条死了的大鱼望上一眼。他想:这(指他意外地捕获马林鱼这件事)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够阻止它(指鲨鱼)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②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指意外捕获马林鱼)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③“它们准是把它吃掉四分之一了,而且吃的净是好肉。”他大声说,“我真盼望这是一场梦,但愿我根本没有把它钓上来。”

④他想: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儿可想呢?没有。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以后的鲨鱼来到吧。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他想。(但是谁晓得呢?也许结果会很好的。)

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老人反复希望这是一场梦?为什么他不希望这一切是真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种心理折射的是现实的痛苦和内心的退缩,让学生明白,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也有动摇、畏难、犹豫,可是,他一次次告诉自己:“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从刚才梳理的表格中,可以清楚看到,每一次的搏斗都使老人的困境不断升级,同时他也在不断突破自身身体与心理承受的极限。这使得他与鲨鱼的五次搏斗,已经超越了寻求温饱的初衷,从最初满足物质的需求不自觉地上升到对身体与心理极限的证明与超越,他说:“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即使带回去的只是大马林鱼的骨架,他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所以,能否带回部分鱼肉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四)总结

最后笔者作如下总结:所谓“硬汉”,就是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坚持、在战胜自己的怯弱和退缩中成长起来的普通人。老渔民桑地亚哥,从未想过要做一个英雄,但命运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将他置于两难的困境中,与鲨鱼的五次搏斗,促使他性格中深藏的刚强特质空前爆发,进而突破了身體与心理承受力的极限,百炼成钢。他以血肉之躯完成了人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抗争,他的形象的意义就在于证明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桑地亚哥想证明的是一个人在面对人生的极限际遇的时候,自己能尽力做到的最好程度。老渔夫一开始只是想尽力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却最终使这一次捕鱼成为他人生的高潮与辉煌,他不断地突破着既定的极限,使自己承受困难的上限得以不断地延伸,以达到新的高度,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不可战胜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面临桑地亚哥那样的困境,但是那些不甘被命运摆布,不愿在困境中沉沦的人们都可以从桑地亚哥的故事中得到慰藉与鼓舞。一个人与绝望搏斗的过程,正是从人生绝壁的石缝中收获的过程。也许少有收获,也许一无所获,可只要努力过了,便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勇士的身影,成为后来者奋进的旗帜。这正是这部关于“人的寓言”的普世意义。

四、深刻挖掘小说主题解读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小说教学中,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与挖掘是个难点,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笔者认为,从对主题解读角度的差异人手,引领学生由挖掘最切近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内涵到提炼出小说的哲理内核和普世意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本背后寻求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解读角度的思维习惯,这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是有其价值的。

猜你喜欢
亚哥搏斗鲨鱼
探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精神
密林深处的搏斗
鲨鱼来袭
永不言败
背负恶名的鲨鱼
一只与狼搏斗的鹿
秋千上的鹦鹉
鲨鱼
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