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东
[摘要]現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就是求异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消除障碍巧妙提问
鼓励创意
开展辩论
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注意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求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求异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更为重要,因为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我们的时代急需大批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学士”。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一、消除障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精神。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中学生爱独立思考,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然而事实表明:那些创造力高、求异思维发展快、精力过剩的学生,往往不受老师的“欢迎”,有时甚至于被指责为“淘气”、不听话。而那些“五分加绵羊”的学生,即使求异思维发展不快,也会受到老师的“器重”。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就会受到压抑,学生就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或者采取缄默的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允许学生有“奇特”的想法。即使学生有时候的想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应本着鼓励的原则给予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自己的“奇思异想”毫无保留地“暴露”给大家,课堂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巧妙提问,启发学生求异思维。所谓“巧”,即提出的问题难度适当,也就是说,可以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如《故乡》中的一个句子:“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我先用投影打出这一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启发学生问:“在朗读中你们有没有感觉到什么?”我看见有学生欲言又止,就用激将法问他:是不是有问题要问,但一想到是大文学家鲁迅写的小说就不敢质疑了?这位学生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然后鼓起勇气说:“我觉得这句里写脸上同时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是不是有点矛盾了?”他这么一质疑,大家的智慧的火花立即被点燃了。许多学生举手发言,从不同角度讲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在我的引导下,联系当时的背景和上下文,大家终于弄明白:“欢喜”与“凄凉”表面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看到了儿时的朋友,而“凄凉”是因为他自己的景况不好,与儿时的伙伴生活距离大了,这是对闰土当时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由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和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且养成了学生在读书时细细咀嚼的习惯和探究精神。
三、鼓励创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它的特点一是对一个问题可以多种多端,产生许多联想,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结论;二是对一个问题可以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思维要有创意,要敢于“异想天开”,或根据生活感受另辟蹊径,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开展辩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尤其是在问题探讨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对问题看法不一,意见相左的现象。有许多争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甚至是影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又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举行辩论会。课前提示学生根据观点自行组成小组,合理分工,去校内外寻找相关论据资源,组织辩词,推荐能言善辩者参与辩论,这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奇妙的克隆》一课,在讨论中,学生对文章最后“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一句的认识发生了分歧。有学生认为此话是对的,也有学生认为不正确,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如何看待科技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认识。于是我开展了以“克隆人是喜,还是悲喜交加”为正反辩题的辩论会。辩论正方认为,人的器官坏死,生命有了危险,可通过克隆人来置换相应的器官,使病人生命得以延续;反方认为克隆的人一旦被克隆出来,他就有了生命,同样需要保护……正反双方反复辩驳,互不相让,最后在聘请的法律专家综合评价和点拨之下,大家取得共识:科技进步确实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克隆人可能会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所以必须严肃对待,文章最后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由此便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有待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事实证明:教师引导得当,敏锐地发现学生思维的苗头,及时地去点燃智慧的火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