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菲
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商务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异文化的学习,比较自身文化和异文化。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顺利完成交际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能力;商务日语教育;知识;技能;态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61-03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定义及内涵
关于“跨文化交流能力”,世界上很多学者Ham.mer(1989)、Byram(1997)、Bennett&Allen(1999)等对其进行了定义。目前,最受跨文化学者们欢迎的定义是:“建立在个人的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进行有效和恰当沟通的能力”。《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4年)中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定义为:学生应能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能敏锐觉察、合理诠释文化差异;能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帮助中、日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知识培养方面,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不断积累对自身文化和他文化的知识,并且对此进行分析,理解文化间的异同。交流与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流方式主要从文化知识中习得。只有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理解不同文化中价值观的不同,习惯的不同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第二、牢记语境对交流所产生的影响。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从跨文化沟通角度,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日本人在交流过程中对语境有着很高的依赖性,即日本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高语境文化交流中,信息只有很少一部分直接出现在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语言中,绝大部分信息出现在说话人的语境背景之后,或内化于个人内心当中。因此与日本人交流时,需要从对方上下文、语气、表情、当时环境等因素中识别和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明白其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第三、提高日语语言和非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是指按照日语的发音、文法等规则使用日语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是指根据不同的场面、对象或状况采取适当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但是在实际交流中,65%~70%以上的信息量是需要非语言交流方式传达。非语言交流方式因文化不同而不同,所以如果欠缺该方面的知识,就会引起文化冲击。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技能培养方面,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首先、培养与人树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建立与异文化人们良好的关系,并维持该关系良好持续的发展。其次、培养平等交流的能力。当与对方意见不同时,能够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但对对方表示尊重,并且支持对方陈述自己的意见。再次、对比观察自他文化的异同。并且在对比观察后,再次重新审视自身文化,进行交流。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态度培养方面,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第一、对异文化充满好奇心,并且以一种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异文化。只有对异文化充满好奇心,才会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第二、拥有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和异文化意识。为了进行顺利的跨文化交流,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异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即为“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因此我们应当跨越以自身文化为中心,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型的培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学中,仍然较为注重商务日语知识和商务礼仪的传授,而对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关注还稍显滞后。
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影视资料主要是以使用母语交流的人们为对象,将真实的生活片段展现出来,体现出真实的特色。因为影视资料具有趣味性、语言和场景的真实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上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因为影视资料往往是图与文一起显示,达到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性,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情感与思想,所以往往比教材或单纯的音频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视资料还能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语言氛围,体验最地道的语言表达,并且掌握一些句型的表达,能够提高日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度。同时,影视资料中还会出现一些非语言的行为动作,即包含了日本的文化、风俗、日本人的行为习惯等。在利用影视资料时,可以在影视资料赏析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设計某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赏影视资料。在赏析后,可以进行合理的评估。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人物;写出最喜欢的经典台词等。
(二)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收集身边的事例或者新闻、报纸、杂志上登载的现实中发生的异文化冲击的事例,并对此进行介绍。通过对事例的介绍,让学生对事例中出现人物的文化背景的特征、产生误解或文化摩擦的原因进行讨论、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跨文化冲突发生的原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的敏感性;而且通过讨论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自他文化的理解。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在培养学生实际交流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场面、内容、状况选择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能力。
(三)采取PBL教学法。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构建主义为核心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课堂中,由教师提出任务,把商务活动的一部分搬入教室,赋予人物角色,在教室中进行模拟学习。在商务日语课堂上,可以将中日文化中的某种文化冲突作为问题由学生来谈论,并且得出结论。
(四)采取任务先行型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有很多种形式。在初级日语书中,经常是以“文型导入一使用所学文型进行角色扮演”的步骤来进行以“巩固文型练习”为目的的角色扮演。在已有的商务日语教材中,也是按照“场景提示一表达练习一相同场面角色扮演”的步骤来进行角色扮演,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均为已经学习过的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文型及表达方式。
任务先行型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即“就某特定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并通过目的语将情境中具体发生的情况演绎出来”。任务先行型角色扮演与单纯性的角色扮演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是:特定情境的创设包含了交际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任务先行,使学生明确了在本交际活动中所要达成的目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没有事前学习相关的表达方式,所以学生必须要考虑如何发话,采取何种行为。即角色分配、情节讨论、表演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表演、观察、分析、评价、讨论、反思,培养思辨力和多文化视角。
三、结语
近年来,在日本国内的日本语教育中,把“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和使用目标语言的对方进行交流或参加社会集体活动,来理解异文化,并且再重新的认知自我”当成重要的目标。在理解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是对跨文化交流能力产生最主要的影响的因素后,教师可以转变以词汇和文法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期待有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相关教材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