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鱼
网红?人家是“海床小霸王”!
皮皮虾一定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变成“网红”。网络语“皮皮虾,我们走”的迅速蹿红,让皮皮虾成了人们争相追捧的“人气坐骑”。作为出现在餐桌上的常客,我们对它并不陌生。皮皮虾的正式中文名为“虾蛄”,它的绰号可不少,包括琵琶虾、富贵虾、虾狗弹等。而“螳螂虾”一词则源于英文名 “mantis shrimp” 的直译。顾名思义,有些皮皮虾生有一对镰刀状的捕捉足(又叫做“掠足”),当它们发脾气时,会把身体前半截高高抬起,张开那对捕捉足,摆出一副准备干架的姿势,样子活像一只螳螂,因此而得名。
从水中被捞起时,惊恐的皮皮虾会从腹部喷射出透明液体,好似撒尿,于是在我国南方,它被形象地称为“濑尿虾”。另外,皮皮虾的尾巴倒过来看,轮廓很像古代官员的乌纱帽,因此在北方一些地区,它还得了个“官帽虾”的名字。通常,俗名越多的物种在民间也越有人气,这大概就是皮皮虾能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吧。
皮皮虾所代表的“掠虾类”生物起源于古老的侏罗纪,在世界范围内现存40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通常栖息于浅海泥沙质海底,平时喜欢躲藏在浅坑和洞穴里。皮皮虾身披铠甲,性情机警而凶猛,是非常不好惹的“海床小霸王”,澳洲人称它们为“虾类杀手”。
皮皮虾身体窄长而平坦,形似长长的马鞍,还真的很适合当坐骑呢。最常见的一种要数口虾蛄(学名 Oratosquilla oratoria),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温带生活的虾蛄,也是我们最常食用的一种,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大量出产。它的体长一般只有十多厘米,背部呈乳黄色,并伴有青灰色,腹部为白色,作为一款坐骑,它显然属于大众款。
生活在热带海域的雀尾螳螂虾(学名 Odontodactylus scyllarus)毫无疑问是一款豪华版坐骑。它是所有虾蛄中外表最为惹眼的一种,又称七彩螳螂虾。它的体长最长可达20厘米,全身一般呈深绿色或青蓝色,触角鳞片为橙红色,头胸甲前部有白邊的咖啡色蜂巢状网纹,胸足和掠足为艳丽的红色,外壳散发着珠宝般的莹润光泽,堪称皮皮虾界的颜值担当。
斑琴虾蛄(学名 Lysiosquillina maculata)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虾蛄,这款奢华加长版坐骑广泛分布于热带海域,最大体长超过40厘米,长度堪比人类小臂,重量超过500克。斑琴虾蛄的背部有黑色和黄白色相间的条纹,配色像极了钢琴键,这也是它中文名中“琴”字的由来。
别惹我,不然用小拳拳锤你哦!
作为一款坐骑,皮皮虾不仅具有酷炫的外形,还拥有强悍的战斗力。它们的必杀技能全部来自于那对看上去十分容易“犯规”的掠足。皮皮虾的掠足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穿刺型,外形酷似两把利剑,“剑刃”上排列着锋利的棘刺。这些手握锯齿双刃的刺客们非常善于打伏击,主要捕食鱼类、虾类等身体柔软的猎物。当猎物出现时,它们会迅速挥出双剑,触碰到猎物后果断收起,直接刺穿猎物或用棘刺将猎物紧紧锁牢,然后拖回洞中享用。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即使是身手敏捷的鱼虾,也难逃它们的魔爪。
如果说穿刺型虾蛄以速度见长,那另一类粉碎型虾蛄则是凭力量取胜。和前者守株待兔的捕食方式不同,粉碎型虾蛄更喜欢主动出击。它们的掠足如同两把流星锤,配合肢节上强健的肌肉,使得它们具有非同一般的破坏力。美艳的雀尾螳螂虾就属于粉碎型虾蛄。
这些手握流星锤的武士们自然要挑硬柿子捏,它们的猎物通常具有坚硬的外壳但移动速度较慢,比如螃蟹和各种贝类。粉碎型虾蛄发动攻击时,锤击速度超过80千米/小时,这相当于对目标对象造成1500牛顿(将近153千克)的锤击力量。猎物即使身披厚厚的铠甲,也完全经不住粉碎型虾蛄的猛烈敲击。它们会首先攻击猎物的武器(如蟹螯),然后连续击打猎物身体,直到把它们砸成碎片。
八爪怪来了,皮皮虾我们走!
威猛的皮皮虾当然也有克星,除了一些鱼类,它们最主要的天敌是头足类生物,比如狡诈的章鱼。章鱼属于八腕目,曾是长期占据海洋食物链顶端的王者。“八腕目”顾名思义,就是长着八条长而灵活的腕足,腕足上一般生有两排肉质的吸盘,章鱼用它们来抓握物体,所以又被俗称为“八爪鱼”。
章鱼能借助体表的色素细胞瞬间变色,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善于打埋伏的皮皮虾也常被章鱼偷袭。章鱼的身体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伸缩,凭借这神奇的“缩体神功”,它们可以钻入洞穴和礁石缝隙中猎捕皮皮虾。
虽然没有鱼一样的鳍,但多数章鱼的腕之间演化出了腕膜,如同潜水员的脚蹼一般,这使得它们能快速游动,皮皮虾即使侥幸溜走也难逃章鱼的围追堵截。落入章鱼魔爪的皮皮虾更是在劫难逃,纵使挥舞着双剑和重锤,也完全无法抵抗来自八条腕足的连续缠斗。章鱼口部具有形似鹦鹉喙的坚硬角质颚,能够轻松咬碎皮皮虾的外壳。所以,看到章鱼,皮皮虾只能赶紧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