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妮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以一种颠覆教育传统的方式,进入我国教育者的视野已经四年了,在短短的四年间,它迅速渗透到了各地各学科的教学一线,在课改中段的介入,无疑加剧了教学的动荡性,但我觉得,只要能把握住其本质特征,翻转课堂的初中历史本土化进程虽然少不了磕磕碰碰,但一定能进展顺利。本文首先解读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然后从课前准备、课中活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 翻转课堂 思索 运用
一提到“翻转课堂”,人们马上会想到“短视频+课堂互动”的标配,诚然,这是一个颠覆传统课堂的形式再建,但解构“翻转课堂”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是教学环节的重构,更包含教学观念的更新,那就是将“以生为本”的理念推向深入。翻转课堂十分贴合人的认识规律,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而独立性不足以支撑这种速度的阶段,课堂翻转以后就能推动学生自主能力的协调进步。因此,虽然翻转课堂的创始人认为,因传授知识的短视频放于课前,所以课堂时间得以提升,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是该模式最重要的意义①,但我认为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推广,从其置身于我国课改的大背景而言,更重要的意义是更深入地实现了课程理念:能“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着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切实“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②。换言之,就是以生为本,将学生尽可能地推上学习一线。
一、课前准备,注重翻转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课前的准备,要注重对已改变的教与学的状态,作一个整体的规划,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对此,制作短视频的切入点和重点落在哪里,什么内容宜放在短视频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什么内容宜放在课堂协作中易于拓开,预设学生会对短视频产生哪方面的疑惑,如何将视频与课堂作有机的衔接,预测学生能够达到哪一层面,教师需要搜集什么详细资料,以怎样的方式输送给学生等等,考虑得越周到,教学的整体性就越强。
八下第三课《土地改革》,通过研读教材,我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搜集、查阅资料,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因此在备这一课时,我想到了一个能够增强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方法,就是用一个贴近学生的课外调查(因为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又有比较多的外地务工随迁子弟,所以认为这个调查贴近学生),请同学们通过请教身边老人、查阅互联网、阅读乡土资料等方式回访过去,了解土地改革带给农民的巨大变化,以此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评价提升到体系的层面时,它就呈现出了多元的评价角度:课堂上,有调控教学活动的鼓励性评价,有明确学生学习方向的诊断性评价,也有点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性评价;在课后,有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作出的总结性评价,也有比较同学的学习状态、结果作出的相对性评价。此外还有教师针对学生的多年整体情况构建的档案袋评价,该评价通常包含了教师自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来的、事无巨细的评价整理,如练习、测验和考试情况,课堂的交流、探究情况,资料的搜集整理情况等,其中还可能有教师、小组和学生的评价记录,详细而周密。
我在教学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上七上的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虽然学生既没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也没能产生有一定思辨性的观点,即使在经过了三天的准备后,仍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因果—理由构成,而且选手在辩论时还经常指出这个观点错误,说着说着就成了论证与之关系不大的另一个观点的正确,但我绝没有半点生气,因为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初次尝试,有错是应该的,何况自己没有《奇葩说》中马东的水平,又怎能要求学生里会出现马薇薇呢?因此,我每发现一个亮点,就会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将这句话、这种表述拆开分析,一方面是鼓励辩手“大胆说,只有好,没有错”,另一方面?是给后面的辩论指明方向。而在上九上《中古欧洲社会》时,如果学生在看完我在课前视频有分散的表述之后,结合教材,还未能对进阶作业中的“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梳理出结果,那么我就不再会热情洋溢地寻找他们的亮点,而是带着鼓励的表情,拉着他一起寻找原因和解决途径,因为他们已经是九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翻转课堂适应学习,应该有能力完成这一难度的作业。
学生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与其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真的不如在课前用软约束(进阶作业)的方式让他们进行有趣的自学,当然如果简单的对照课本展开自学,则有强行要求的嫌疑,学生不一定都感兴趣,在强调寓教于乐的今天,翻转课堂的前半部分——短视频(或音频),无疑是一个打破枯燥、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的利器。同时,课堂教学部分也不再象学案导学一样,遵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流程,或只如“大单元教学”一样,由“预习展示—提升展示—巩固展示”环节构成,又或者其他“10+35”、“271”等,以比较单一的模式,制约了老师的个性发挥。在翻转后的课堂上,至今已经出现了杰姬·格斯丁的环形四阶段模式、曾贞的“反转”教学模式和钟晓流的太极环式翻转模式等多种对基本模式的变形,充分给予了教师张扬个性的可能。
【注释】
① 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 現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2.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