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昌,王雪金,侯祥兵
(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409800)
酉阳县2016年荞麦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项目研究
张沛昌,王雪金,侯祥兵
(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409800)
酉阳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地处渝东南,渝、黔、湘、鄂4省(市)结合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幅员面积5 173 km2,共有38个乡镇,总人口86万,农业人口64万,耕地11万hm2,粮油生产地位突出,是重庆市荞麦第一生产大县。2016年在重庆市农委的关心帮助支持下,以荞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题示范项目为抓手,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效复合生产模式探索、机械化试验示范、农旅融合发展及全产业链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带动了酉阳县荞麦平衡增产,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扶贫多重效益共赢。
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荞麦生产;总结
2016年,酉阳县承担实施了农业部荞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题示范项目,按照农业部、重庆市农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和相关要求,围绕“扩面积、抓薄弱、攻单产、增效益”的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力助推了农业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1.1 带动全县荞麦实现平衡增产
在全县32个乡镇(街道)262村开展整建制创建,集中打造荞麦优质示范基地面积0.81万hm2,比2015年增加0.124万hm2。重庆市农委组织专家按照农业部粮食测产要求,随机抽取后坪乡、龚滩镇、双泉乡的上中下田块进行挖方测产,荞麦平均产量为171.1 kg/667 m2,比计划产量150 kg/667 m2增加21.1 kg/667 m2,增产14.1%;单产创重庆市荞麦最高纪录。全县大面积生产荞麦平均产量为156.4 kg/667 m2,比上年产量133kg/667m2增加23.4kg/667m2,增产17.6%。
1.2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扶贫多重效益共赢
项目区荞麦生产平均产值680元/667 m2,平均纯收益310元/667 m2,实现总增纯收益3 70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设覆盖28个贫困村、4 800户贫困户、19 200人,通过在物资上给予补助、在技术上精细指导、在产品销售上订单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贫困户户均增收770元,产业扶贫效果突出。同时项目区普遍推广荞麦秸秆直接还田、腐熟和堆沤腐熟还田,有效提升了土壤地力,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面源污染,生态效应明显。
1.3 集成周年高产高效复合生产模式
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酉阳县旱地生产茬口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利用率,集成组装周年高产高效复合种植模式,集成了玉(青贮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荞(麦)、青蒿—荞麦、油(菜)—荞(麦)、(马铃)薯—荞(麦)等复合耕作模式。同时,还引进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进了种养结合,实现了畜牧业、传统中药材、特经作物与粮食作物生产的有机结合。仅以玉/薯—荞复合绿色高产高效模式为例,青贮玉米平均产量3 740 kg/667 m2、荞麦平均产量171.1 kg/667 m2、鲜马铃薯平均产量1 100 kg/667 m2,实现周年产值达到3 600元/667 m2以上。
1.4 构建荞麦“135”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酉阳县按照“交通便捷、自然隔离、气候适宜、利于轮换”的原则,科学布局建立了“135”原原种、原种、良种三级繁育体系,为全县荞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板溪镇三角村依托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孝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酉荞1号”原原种生产基地0.67hm2,平均产量168 kg/667 m2,总产原原种1 680 kg,可满足20 hm2原种生产用种需要;在钟多街道、清泉乡、双泉乡分别依托酉阳县荞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酉阳县昌力农业专业合作社、酉阳县丰浩农产品专业合作各建立“酉荞1号”百亩原种繁育生产基地,共计繁育面积达20.5 hm2,平均产量156 kg/667 m2,生产原种4.8万kg,可满足600 hm2良种生产用种需要;在后坪乡建立“酉荞1号”良种繁育生产基地面积333.3 hm2,平均产量为166.4 kg/667 m2,生产良种83.2万kg,可满足1.13万hm2的荞麦大田生产用种需要。
1.5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结合酉阳县丰富的民俗、自然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后坪花海—龚滩古镇—乌江画廊”景观带,在后坪乡建设绵延的荞麦集中示范片,形成“十里花海、十里花香”的荞麦观光长廊景观,并成功举办第二届“在那荞花盛开的地方”乡村旅游文化节,以“十里花海·魅力荞乡”为主题,采取网络媒体走进后坪,举办新闻发布会、旅游文化节、苦荞产品展销、千名驴友露营篝火晚会、花海摄影大赛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生态旅游、体验农业、民俗文化、产品博览等活动,共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据统计,荞花节助推核心景区村民户均增加旅游收入上千元,节日期间当地荞面、荞粑等特色小吃一度脱销,部分农户仅售荞面一项收入就达3万元。
1.6 打造荞麦全产业链
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荞麦产业发展,形成了“基地+农户+企业”、“种、养、加、销”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家以上,在后坪乡就有苦荞酒厂5家,注册了坪苦荞酒、六粮醇、苦荞粮液等3个品牌,年产苦荞酒100 t,产值600万元。其中“酉阳县荞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县内及周边地区已有较好口碑,也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农展会,其生产的苦荞酒、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面、苦荞粉、苦荞饼干和糕点以及苦荞茶汤、苦荞面膜等系列产品已销往市内外。
2.1 抓组织保障
酉阳县高度重视荞麦生产,把荞麦产业优先纳入了酉阳县5个5亿级特色效益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打造,并一直将其作为酉阳农业对外的一张名片来抓。在聘请西南大学对酉阳县荞麦产业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酉阳县荞麦产业发展规划和有机荞麦种植技术规范。荞麦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在酉阳县落地后,一是及时成立了荞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挥全县荞麦产业发展,下设“一站”、“两组”,即荞麦产业体系建设综合试验站和荞麦产业化发展工作组、荞麦产业化发展技术组,要求凡涉及荞麦生产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也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办公室,领导、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16年晚秋生产的通知》,将荞麦产业特别是绿色高产高效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并将其纳入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荞麦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协调搞好项目的统筹规划、安排部署、整体推进及监督检查等,确保全县荞麦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2.2 抓科技支撑
一是夯实良种基础。依托市荞麦产业体系团队专家,致力于荞麦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荞麦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的构建,大力推广酉荞麦1号、黑苦荞等良种,确保普及率达100%。二是抓综合试验基地建设。依托重庆市荞麦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在板溪镇三角村建设了6.7 hm2荞麦科技创新集成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从资源收集保存、良种引进、筛选、认定、繁育、展示和种植模式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为酉阳县荞麦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集成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以“绿色、优质、高效”为目标,围绕“节种、节肥、省工、轻简”,示范推广“特优品种、精量匀播、底肥一道清、减氮稳磷钾、绿色防控”,集成孵化了秋苦荞产量达150 kg/667 m2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项目核心建设区实现“酉荞1号”良种覆盖率100%;推广精量匀播、扫地盖种,用种量从原先的6 kg/667 m2减少到4 kg/667 m2,减少用种量30%以上,节省用工1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用量,稳定磷钾用量,增施有机肥,推广高效缓释肥,实行底肥一道清,减少氮肥用量20%;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30%以上。
2.3 抓技术服务
一是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做到市县有技术专家支撑指导组、乡有技术指导专家、村有技术指导骨干、每个核心示范乡镇有专门技术负责人,创建区内规模较大的每个新型经营主体有1名以上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确保技术真正进村入户到地块;二是印发《酉阳县荞麦栽培技术规程》1 000份分发给种植户、科技示范户,树立展示示范标牌21块,举办培训3期次,召开现场观摩会8次、墙报和宣传栏宣传20期次,省、市、县相关媒体宣传报道51次。
2.4 抓机制创新
一是全县围绕主产乡镇培育荞麦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48个(其中公司1家、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大户44户),实行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面积达733.3 hm2,实现了生产主体的逐步改变。
二是探索丘陵山区机播机收轻简化配套技术。酉阳县与重庆市农科院农机研究所开展协作,探索研究适合于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播机收技术措施,从内蒙古赤峰市引进荞麦播种机3台进行改装,在龚滩、后坪、板溪等乡镇分别开展苦荞麦机播示范,示范效益明显;对水稻收割机进行改装,在双泉、后坪等乡镇开展荞麦机收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功。通过机播、机收示范作业,探索并初步掌握了南方荞麦实现机播、机收的技术关键点,以及荞麦机播、机收对机械的要求和农艺措施如何配套的路径。有望解决荞麦种植人工割茬、人工脱粒导致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效率低的生产瓶颈,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逐步改变。
三是全县按照“五统一、一辅助、一订单”(即统一布局规划实施、统一供应配套优良品种和缓施肥料、统一生产方式、统一播期、统一社会化服务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把现有农机具统一起来,组成助农扶农小组,对缺乏劳力无法及时耕播种的农户进行及时免费耕播,荞麦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不低于4.0元/kg的保护价收购的工作措施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服务方式的逐步改变。
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苦荞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高苦荞产业社会化组织程度。着重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牵头,所涉及乡镇均要培育荞麦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合作社以统一购销荞麦(深加工原料)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为原则,以统一品种、规模种植、增强抗风险能力、服务于农为目的,科学合理地制定章程,引导农户自愿加入荞麦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技术、信息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共享,确保农户的利益得到保障,促进荞麦种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经营模式的逐步改变。
五是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子。2016年10月在后坪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后坪·在那荞花盛开的地方”乡村旅游文化节,推动了后坪荞乡、酉阳荞麦品牌创建工作,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
2.5 抓政策扶持
一是通过政府采购形式采购荞麦种18.79万kg,其中原原种0.14万kg、原种6.5万kg、一级良种12.15万kg,200 t缓释肥对32个乡镇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和荞麦种植大户按照面积免费提供。二是对荞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机耕、机播、机收等全程购机和服务实行50%的补助。同时对种植面积≥3.33 hm2以上的,按230元/667 m2予以种粮大户补贴。三是对引进示范荞麦新品种、青贮玉米—马铃薯—荞麦新型复合种植新技术、全秸秆利用和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的荞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予以专项补助。四是整合新增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资金48万元,对后坪乡荞麦核心示范片区的水毁沟、渠等机耕道进行修复。五是对龙头企业进行苦荞醋、生态苦荞粉、苦荞饼、抗氧化苦荞酒、红曲苦荞茶、红曲养生苦荞酒、苦荞芽香菜、全株苦荞粉(应用于开发全株苦荞茶、全株苦荞面等产品)等新产品进行开发、注册、上市和培育荞麦绿色食品品牌,完成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予以专项补助。
2.6 抓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资金使用,重点用于物化投入及机播、机收等专业化服务,农旅融合发展、荞麦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二是严格按照整建制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规范测产验收;三是按照农业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的要求,树立统一规范的示范标牌,明示创建目标和责任,扩大示范影响,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立荞麦产业信息宣传和报告制度,利用大渝网、重庆电视台、酉阳电视台、酉阳报、酉阳新闻网、酉阳在线等媒体,提供政策、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指导生产,宣传报道荞麦生产中的典型经验,反馈荞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应急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全县荞麦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有力地推动产业化建设;五是抓好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各种文件、资料、信息、图片的收集、整理、归档。
(1)8月中下旬荞麦播种时节持续的高温伏旱,导致荞麦部分地块导致出苗偏迟和缺苗现象。
(2)机械化程度较低,适宜酉阳县荞麦生产小型机械缺乏,人工收割与机收矛盾突出。
(1)进一步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围绕荞麦系列产品开发、荞麦良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机械化种植采收、机械研发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2)进一步加强荞麦体系团队与酉阳县的对接。包括加强荞麦遗传育种研究,栽培管理标准化研究、培训、宣传及推广,以培育出更多适应酉阳县环境的荞麦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3)进一步加强荞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使荞麦品种在种子数量和质量上能满足酉阳县及周边区县生产的需要。
(4)进一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大型企业的介入,以实现荞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高起点推动荞麦产业发展。
(5)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上宣传酉阳县荞麦产业建设情况。
1005-2690(2017)05-0036-03
S517
A
2017-04-23)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张沛昌(1971-),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