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佃雄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院校的田径教学工作成为困扰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教学方法、模式比较单一,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评价体系不科学。本文结合教學实际,探讨中职院校田径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 田径教学 体育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79-01
田径运动是一项最基础、最简单的运动项目之一,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它起着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田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因此,必须要探索出新的田径教学方法和思路,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从而为田径教育的发展拓宽空间。
一、中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对田径教学不重视
田径教学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和竞技体育画上等号,而将竞技田径运动和中职院校田径课的区别忽视掉,一些体育教师依然存在这种传统的观念,认为其他运动项目可以替代田径教学。这些观念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从而对田径课的兴趣大大减弱。这也大大降低了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长此以往,田径教学的重要性会被不断削弱,最后甚至会被其他运动项目所取代。
(二)学生对田径课程缺乏兴趣
随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田径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这就导致了田径课程遇冷的状况。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田径课程缺乏兴趣,更多地选择了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观赏性较强的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田径课程单调、枯燥,所以田径课程往往因生源不足而无法开设。一些中职院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选项课的设置,从而使田径教学处于尴尬地位。
(三)田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田径课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运动强度大、教学内容也很单调乏味,忽略了田径运动对健身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只重视技术教学,存在很大的竞技色彩,这无疑使学生失去了对田径运动的喜爱,也使田径课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此外,在田径项目的选项上也没有完全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往往需要学生在几个课时内完成,过大的运动负荷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一定负担,也会使学生失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四)田径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田径运动的成绩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短时间内提升田径运动成绩不够现实。但是,目前田径课的考核标准总是运动成绩、及格率和达标率,这种评价方法没有全面考察学生的自身能力提高情况和学习态度,只是从一个维度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缺乏弹性机制的评价体系不够合理,评价结果也不够科学、客观。
二、中职院校田径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增强田径运动意识
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改革自身的田径教学获得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宣传增强学生田径运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加之学生之间会互相宣传,能更好地让大家认识到田径运动的价值。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田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田径知识的认识。
(二)加强田径教师队伍建设,重新确立田径教学目标
中职院校要重视田径体育教师的再教育与深造,切实根据体育改革的需要,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优秀的田径体育教师。通过让田径体育教师外出培训或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建设出一支综合能力强的田径体育教师队伍。除此之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田径教学的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创新田径教学的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教学
在中职院校中,田径教师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对田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田径课程,提升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勇于创新,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娱乐性和活动性。
(四)重新确立田径课的考核标准,建立评价体系
要想综合体现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就要重新确立田径课的考核标准,全面反映田径课前后的差异与提升。将学生田径课学习之后各项生理机能水平的稳定性、适应能力、自主锻炼能力、各项素质提升幅度等,都纳入到考核中去。将田径课教学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全面、科学、有效地考核田径课的实效性,建立真实、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结论
中职院校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不是单靠田径教师就可以改变的,需要院校领导、体育主管部门和田径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田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开发田径课程资源,使中职院校的田径课程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