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康复训练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7-05-31 02:38张爱兰
中外医疗 2016年35期
关键词:眩晕

张爱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其中86例有残余症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则加用个性化的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34%,治疗满意度100.00%,6个月复发率2.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治疗满意度83.72%,6个月复发率1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过加用个性化的前庭康复训练,能够缩短病程,明显改善残余症状,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眩晕;常规疗法;前庭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b)-0057-03

Application of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ZHANG Ai-lan

Department of ENT, Nanping First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anping, Fujian Province,3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420 case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treat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86 cases had residual symptom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ersonalize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95.34%, treatment satisfaction 100.00%, the recurrence rate of 6 months of 2.33%,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74%, treatment satisfaction 83.72%, recurrence rate of 6 months of 11.63%,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can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improve the residual symptoms,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effectively,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

[Key words] Vertigo; Routine therapy;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良性陣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与眼震,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身体平衡系统出现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行动障碍等,一些患者对运动产生恐惧,并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1]。临床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法复位,多数患者在复位后,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发现,患者部分存在残余症状,患者体位变化后眩晕及眼震消失,但残余头晕、走路不稳、抬头、低头时视物漂浮感等症状,需要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BPPV在采用手法复位后部分患者应结合前庭康复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减少眩晕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多种锻炼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在锻炼的帮助下恢复或改善前庭功能[2]。为此,该文对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将其中86例残余症状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endprint

整群选取该院所收治的4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的诊断标准,在420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PSC)BPPV305例,水平半规管(HSC)BPPV81例,前半规管(ASC)BPPV6例,混合型BPPV28例,行Epleys法、Barbecue法、Gufoni法等手法复位治疗,多数患者在复位后,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发现,其中86例存在残余症状,患者体位变化后眩晕及眼震消失,但残余头晕、走路不稳、抬头、低头时视物漂浮感等症状,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研究组男15例,女28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0.78±9.42)岁,病程3 d~5年,平均病程(3.18±1.37)年。对照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60.72±9.43)岁,病程2 d~6年,平均病程(3.16±1.34)年。经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7 d以上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排除中枢性前庭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情况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循环改善药物作为常规药物治疗手段,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的前庭康复训练,主要由治疗技师进行指导患者完成动作,首先告知患者平卧在床上进行眼球运动和头部运动,眼球运动由快至慢,头部运动由慢至快,最后闭上眼睛休息。其次采用坐位进行训练,首先进行耸肩、转肩以及前弯腰动作,并在上述动作完成后进行眼球运动和头部运动,运动方式与卧姿相同。再次,对患者进行站立时的训练,首先对患者进行卧位和坐位的锻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睁眼站立做起动作、闭眼站立做起动作以及双手互掷物体动作,互掷物体时分别在高于眼平面以上以及低于膝平面以下进行投掷。最后在运动条件下,指导患者围绕1例患者进行转圈行走与中心位置的患者进行大球的抛接,并进行睁眼行走和闭眼行走,行走路线分别为上坡和下坡。上述训练均为1 h/次,2次/d,以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BBS评分、VSI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进行对比。BBS评分总分为56分,患者的平衡能力越高,其得分越高。VSI评分则总分为6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前庭症状越明显。对患者进行计时平衡实验并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UCIA眩晕得分进行对比分析,上述指标均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和对比。

1.3.2 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痊愈:患者眩晕症状消失,能够自主生活与活动;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耳石回到正确的位置且未见复发;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无效:患者眩晕症状未见好转,且出现严重症状或出现复发,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总数×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34%,治疗满意度100.00%,6个月复发率2.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治疗满意度83.72%,6个月复发率1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治療前两组VSI评分、BBS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两组平衡实验评分、UCIA眩晕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眩晕、平衡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前庭疾病,患者发病后经常出现头晕、眩晕、振动幻视、恶心、呕吐、行动障碍、无法自主活动甚至正常行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均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些患者甚至由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巨大的伤害[3]。前庭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与手法治疗,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高,但临床疗效不确定,尤其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当中,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为主,帮助患者的耳石恢复正确的位置,达到治疗患者眩晕症状的目的,该方法虽然能够得到较高的临床效果,但复发率较高,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手法复位治疗,影响患者的疗效与预后[4-5]。为了减少这一问题,临床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患者采用上述疗法治疗外,对部分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需加用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辅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运动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眩晕症状,并对患者的大脑进行刺激,使其能够更快的适应和重建身体的平衡功能。在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前庭代偿、前庭习服等现象,属于患者中枢神经的可塑性表现,也是外周性眩晕发生后的主要治疗现象之一,患者的神经系统需要对平衡变化进行适应[6-7]。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前庭康复治疗能够帮助绝大部分眩晕患者缓解残余症状,且不受患者的病程、发病年龄以及性别限制。前庭训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进行视觉刺激和头部运动刺激,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以及平衡感应进行再适应[7]。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有效的刺激方式。该次实验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34%,治疗满意度100.00%,6个月复发率2.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治疗满意度83.72%,6个月复发率11.63%,与王密[2]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37%,治疗满意率10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34%,治疗满意率88.73%相似,可见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明显降低,改善了眩晕患者容易复发的现状,且治疗后研究组VSI评分(26.03±8.25)分,BBS评分(50.82±8.64)分,平衡实验评分(126.43±3.58)分,UCIA眩晕评分(6.78±1.25)分,对照组VSI评分(30.48±12.08)分,BBS评分(32.18±2.42)分,平衡实验评分(99.71±2.04)分,UCIA眩晕评分(4.33±1.04)分,可见通过前庭康复训练,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改善残余症状,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前庭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瑞玲,李秋芳. 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6):188-189.

[2] 王密. 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3):230-233.

[3] 陈瑛,赵忠新,庄建华.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 医学研究杂志,2015(5):61-63.

[4] 熊典虹. 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37例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5(19):146-147.

[5] 任同力. 前庭型偏头痛102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3):146-150.

[6] 周满相. 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4):3907-3909.

[7] 刘达,高原,赵吉林,等. 短臂离心机训练时前庭刺激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 心脏杂志,2017(1):93-97.

(收稿日期:2016-09-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眩晕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