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颜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及“电气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实际动手操作性强的特点和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弱的现状,本文主要论述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是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计算机维护 课程 中职 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40-0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能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解决常见故障,掌握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合看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去开展教学呢?
一、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
1.精心分组
按照小组合作教学分组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基本原则,采用混合编组法。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能力、学习情况甚至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3-4个人或4-5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研究活动。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规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
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了学习兴趣不高 ,所以教师备课时,注重学法与教法的组合,不能机械地讲各个大项目,应独立开来进行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兴趣习惯,制定具体可行的课时计划,并在备课时大量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关于“微机系统的各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以及“微机硬件组装”这两个大项目,本人没有将两者独立开进行教学,而是将这两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再整合在一起,如讲解CPU时,将这一章节中关于不见功能与性能指标介绍的部分与CPU安装部分整合,在组装实验室内让学生对着设备讲性能,最后在了解硬件的基础上对该部件进行拆装。这样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这里小组合作的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先将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进行讲授,在讲解完后,给每一小组布置任务,让组长带领同组组员从互联网上或所给定的多媒体资料中寻找答案。
而讲解其中CPU安装这个任务时,先由组长操作,在确认组长掌握后,由组长当小老师,监督同组其他同学完成操作,这样不仅使小组长有成就感,而且教学任务也能很快地完成,同时硬件的人为损坏也有所下降。
技能掌握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课内外联系与社会实践,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同时又加强了各项目间的协调性。
例如,本人在“微机系统的个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这一大项目教学时,在布置一般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到电脑公司里看看市场上硬件的外观性能,并了解销售行情,在这一项目课程结束后,每一小组分配一个项目演讲主题:完成一张微机配置清单,按以下的项目流程进行操作:
(1)接受任务后,小组讨论具体分工及详细时间进度安排,利用互联网或到市场上进行调研,完成微机配置清单;
(2)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员完成信息搜集任务,并撰写个人资料并由组长组织成员针对个人材料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基础上撰写小组汇报材料;
(3)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照汇报材料由汇报员用PPT演示并讲演。
(4)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评分。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
合理的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形式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
(1)制定小组学习评价表,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对于每次课各小组完成的任务的情况都张榜公布,使师生均对学习成效一目了然。
(2)合作测试评价。它允许小组成员对教师布置的题目开展讨论,然后根据指定的时间完成布置的任务。
(3)设置个别化奖励测试。每个小组都有一些学习上特别不主动的学生,为了鼓励这些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人不定期组织小组进行比赛,让每人都有机会获得奖励分。让他们亮相,增加自信。例如学完安装CPU及RAM任务时,每个小组安排一些同学组织安装CPU及RAM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于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锻炼和证明学生自己的能力,又增加了小组成员的信心。
从一个学期的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積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个人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黎安,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胡庆芳,等.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