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芬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剖析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探讨热点。本文作者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分析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原因的基础上,对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必然性及差异性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差异性 必然性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34-02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原因
1.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原因有:
首先,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各不相同,成长经历也各不同,这就表现出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自身的思维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所表现的理解方式以及所采取的行动也是各不相同的,引发这些不同之处的原因既有每个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一,又有自身性格特点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以及学习过后的成果都是不同层次,有一定差异性的。
其次学生的接受新知识以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也会对小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自身接受知识的水平以及学习的适应能力都会存在差异性,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績有高有低,各不一样。
这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面临着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也正因如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稳步上升,更好的学习。
2.实行差异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由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其缺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而数学也逐渐成为当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压力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充分考虑其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行“差异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方面的拓展创新能力。当代孩子的智力发展已经优于之前的水平,而且他们对知识接受、消化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抓住这一优势,切实加强小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从而为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具发展性的人才。
二、差异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区分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差异性教学”,就要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区分。只有对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解、区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不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不顾。教学的核心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例如,在《角与直角》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习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也就是知识目标: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能力目标:可以动手制作直角,体会直角特征,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知识与工具对其猜想进行验证,并通过观察与操作等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力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抽象等问题解决能力。
2.有弹性的实施教学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了相关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可是要实现“差异性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方案上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要有一定的弹性。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没有必要严格遵循教学方案。通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策略性的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中,各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将课后作业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此来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别有必做的题目、选做的题目以及开发思维性题目这三种作业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如果完成必做题目,就可以思考选做的题目这样层层递进,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学生的作业之间互相抄袭的情况。同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通过将各个层次的题目入手,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解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弹性化差异性教学,是实现教与学高效结合的必然条件。
3.优化教学模式,给予相关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相关肯定评价极为重要,可以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小学学习阶段,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时期的学生往往处于爱玩、好动、调皮的阶段,对待学习没有极高的认真性,导致学习成绩的忽上忽下,在这个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价安抚,不应单纯批评,从而避免学生出现逆反抵触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展开模仿性练习,长方体的形状:长度是3分米,宽度是1.5分米,高度是1.2分米,上下两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通过模仿性练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一个细小的进步时候,对其进行适当的肯定与鼓励。以及构建互动交流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学习情感沟通,让教师融入学生的生活情感中去,从而形成一个人文气息较强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勇于展现自身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勤于交流,便于让教师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技能水平、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并依此设计符合学生差异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尤其要让学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能够近距离的接近老师,与老师沟通、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从而实现差异性教学,使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林海:分层课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性教学模型——脑科学成果改进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又一有效范例,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3):19-23
[2]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上海教育,1997(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