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017-05-31 18:36王艳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生物学课程标准

王艳红

【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更应注重“活”。要做到“活”,关键所在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使教学活动真正回归到生活世界。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生活化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No.JCJYB150815127。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59-0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认为生活世界应当成为课程的内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现行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从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进一步明确指出学习生物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正在编制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依然强调教学过程重实践。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要实现这一理念,关键是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突出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相关性,创设的教学情景越真实,学生建构的学科知识越科学,越容易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中,做到学以致用,真正体现生物教学的本质。

一、利用教材生活化资源,培养科学素养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更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下学习生物知识,其中“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资料分析”等栏目,提供了大量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素材。如“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适度”“膳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过量摄入”“糖尿病”,都涉及到健康饮食、珍爱生命及自我管理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学习种群密度时,利用“與社会的联系”栏目,使学生对“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保护野生生物和濒危动物有了积极的看法,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保护这些生物资源,为世界生态环境的保护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资料分析类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等组织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拓宽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提升科学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点知识仅靠课堂上的讲解或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的可能只是一个个片段化的短暂记忆,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感觉: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稳态”时,让学生先测量正常体温,然后身体接触几个冰块一段时间,再测量体温,结果依然接近正常体温,那么,身体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进而引入课题。受到寒冷刺激时,身体通过皮肤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等一系列的活动,来维持体温恒定。又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让学生吃自己腌制的咸菜,体验口腔和唇粘膜的感觉等,引导学生得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食物过咸会使细胞大量失水,再进一步分析口渴时,引用高浓度的饮料能起到补充体内水分的作用吗?这样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将生活引入课堂。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学科能力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由于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都有局限性,要充分利用课外---这一广阔天地。有人称之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所展示的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最鲜活的,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而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小作品竞赛类:如制作“生物膜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血糖调节模型”等,通过比赛制作各种生物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调查访问类:“调查人群中的红绿色盲”“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等,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查找资料、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类:果酒、腐乳和酸奶的制作,把这类探究活动交给学生自己做,既可解决实验时间长的问题,又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其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通过生物“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更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物学意识和生物学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操明权.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7,42(3):34-35.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生物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