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对于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培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强烈的实践特征,文章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良好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这一目标出发,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互动教学角度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师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26-02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
1.互动教学流于形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认为互动教学就是开展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点名要求学生回答的过程看似非常热闹,但是对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升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思想、态度与情感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师生之间看似是在互动,实际上这种互动并不对等,流于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2.互动对象过于片面
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都不难发现,教师对于学习能力强、表现能力好的学生都更加偏爱,而对一些学习能力弱、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都采取忽视态度。表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中,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对于互动对象的选择往往过于片面,通常选择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互动,给予较多的表现机会,这一类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积极性将得到有效保持。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属于班级弱势群体,未得到教师的公平对待,在互动教学中仿佛置身事外,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能力融入到互动教学之中,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3.教师占据互动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重视,但是在互动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处于互动的独裁地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课堂的构建。在实际互动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进行互动活动的组织与开发,而学生仅需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思路参与到互动中来,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互动教学效率难以实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1.转换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效率。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基于教育改革新形势与应方向,关注教学结果同时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在新型教育观念指导下,互动教学不再是“一问一答”过程,教师也不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者,而应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展现出学习能力以及聪明才智,从质疑与思考过程中获得成长。例如在《迈上新台阶》一课学习时,基于新观念,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小学生活进行描述,谈一谈自己进入到初中校园学习的感受,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讲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一互动教学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也对习内容有更深刻的感悟。
2.强化教师修养,构建和谐关系
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各项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以及合作者,其自身修养高低对于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兴趣产生强烈影响。因此,互动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自身品德素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典型作用,同时,对自身知识储备进行完善,并在互动教学开展中进行科学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有所得。例如在“亮出你自己”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对“乔哈里视窗”理论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课前准备做好相关准备,才能在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不断探索自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互动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互动环境,同时也要放下权威身份,融入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才是互动教学的主体。例如,在进行《我爱我家》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表达,大胆表述自己如何理解爱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谈一谈自己教育子女的亲身经历,通过良好的互动氛围创造,实现互动教学效率提高。
3.创造平等、互助的互动氛围
初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都有了明显变化,无论是在学习心态还是生活态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作为任课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的教学工作开展,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等进行及时掌握,通过多种方法拉近与学生距离,造出平等、互助的良好互动氛围。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当基于平等原则,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互动与深入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与传统教學方式相比,互动教学更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平等、坦诚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通过说服、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表现,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同时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具有较强人文性与实践性、综合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良好的互动教学开展将使教师个人魅力得以展现,学生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于师生进步以及教学效率实现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思品”课更名“道德与法治”将法治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田[J].中国民族教育,2016,10:14-15.
[2]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52-53.
[3]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7,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