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初中地理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7-05-31 20:32赵陆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赵陆军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而初中地理教学在这场变革中,具有引导作用的,初中地理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便捷;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多媒体设备,能快速建构一个合理的地理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也让地理教学更加直观具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网络化,打破了课堂上的壁垒,延展了课堂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形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艰难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接受专门的地理知识,缺乏地理基础知识,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地理作为辅助学科,往往容易被教师低估其重要性,其次,教师的地理授课课程时间短,任务重。综合来说,初中地理教学既需要教师的专业性,又需要特殊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技术工具。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育、生产、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变革,尤其在当今信息全球化,沟通国际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更是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得教育教学进入新一轮的变革,而地理教学,就是这一场变革中的首当其冲者。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辅助教师的教学。首先,帮助教师新进行材料和背景的展示。地理教学每一节内容都会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材料。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工具,进行声、像、画全方面的动态展示。教学内容从黑板和书本上的平面形象,转移到动态的动画形象,转化成音视频形式,这样的展示和教学无疑能让学生充分调动视听觉系统,感性而直观的了解相关教学知识,引起学生的深刻共鸣。其次,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借助的技术工具就是幻灯影像片,事实上,这样的幻灯片制作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必须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制作大量教学幻灯片,此外,课堂放映也要花费时间,手工操作也会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最后大多是事倍功半的结果。但是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能让教师节省掉大量的备课时间,省去繁杂的素材制作,课堂使用也是即时的,是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帮手。最后,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省去黑板板书和抽象解释的时间。在地理教学课堂上,有很多图形标志和地理地图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了教学成果,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板书的制作,但是,多媒体借助图像、动画和计算机技术,能有效取代教师的这一环节,快速、高效、准确、具体的表达相关教学知识。

二、信息技术,营造和谐的地理教学情境

地理教学和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创设完整、合理、和谐的问题情境,只有在一定情境中学习,学生才能克服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惯性,变为主动探索,在合理的情境中学习,学生才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指导,自行构建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情境中学习,学生更容易激发问题意识,有了问题为导向,学生的学习目标才会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而完成地理学习情境的创建。例如,讲解“海陆变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视频就能巧妙的引入学习的课题,通过音视频的内容,学生进入到一段探索的情境中,从一个小小岛屿出发,探究岛屿究竟从何而来?沧海真的会变成桑田吗?再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结构的展示,让学生迅速进入到一个“海陆交替、相互变迁”的问题情境中,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急欲得到真相,了解到实情,如此信息技术就帮助教师快速建立学习的情境。事实上,地理知识很多都是比较宏大、抽象的知识,,没有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相关设备的运用,教师很容易纸上谈兵,学生也容易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并且随着地理学习的发展,很多内容逐渐具有综合性、复杂新的特点。比如地球上各个气候带的形成,是地理位置、经纬度、季风、沿海距离等多个原因形成的,这样的综合性知识,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形成一种情境氛围,将抽象知识变为直观,将复杂简单化,将综合性层次化,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多种感官共同感知,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地球和地球仪”这一章内容时,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情境化的特点展示的更加充分,地球是一个球体,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各个大洲、大洋在地球上占据的地理位置,每个国家的大致形状等等内容,都能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清晰、直观、完整的呈现出来,学生在这样的动态展示下,就能完全置身于地球的学习情境中,而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很难快速、完整的建立一个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

三、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网络化

很多教师受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和老师的天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但是,在互联网全球化的环境下,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而方方面面,那么课堂是否应该和互联网接轨,让课堂真正腾飞起来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引入,是鼓励课堂教学的网络化的。这里的课堂教学网络化,不仅仅指代网络课程,更多的是指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之上,通过信息技術,将互联网引入到课堂之上,并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互联网技术使得课堂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组建成的封闭空间,网络里面的海量知识和广阔的空间,无疑在无形之中延伸了课堂的时空性,打破了课堂的壁垒,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展了老师执教的空间。学生和教师在这样无形的广阔空间中,共同过化身为知识的探索者,但是知识又是无穷的,教师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帮助学生在海量的知识中,寻找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地理知识。很多教师认为课堂网络化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目标不突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只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就能避免。当然,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的网络探索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但是教师的教学绝不能主要依靠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互联网只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帮助教师展示背景材料,或者帮助教师搜集素材,或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决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更不能代替教师完成教学。

信息技术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便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也让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但是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确实出现了一些错误的、不当的教学行为,也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得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教师要格外注意几个问题,避免以下误区。首先,课件的制作要以实用性为导向,不能一味追求画面的华丽、音像的丰富,要注意所有的课件内容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无法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或者效果甚微的内容,就要做必要的删减。其次,多媒体内容要做到图文结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不能本末倒置,颠倒主次。尤其是音视频的内容,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郭斌,于波.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38-39.

[2]苗振. 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J]. 信息化建设,2016,(02):124.

[3]虞安.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1):79-80.

[4]曾沛.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