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成于思 课精于研

2017-05-31 10:28何军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本课数学课程探究

何军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73-02

2013年11月上旬,笔者参加了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课题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的起始课《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这是一种较新颖和难度的课型,笔者以前没有上过这种比赛型的公开课,经过多次个人与教研组的深入研究,最后才定型。本课也得到了与会师生的较多肯定。现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整理如下,以期与大家交流提高。

一、课堂实录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展示三幅图片,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一些不等关系:长与短、重与轻、高与矮、快与慢等)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我们从这几幅图“直观”感受到了两个量之间怎样的关系?

生:不等。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相等关系,那么,在你生活周边是否存在不等的数量关系呢?

(我采用分小组抢答的形式,每说出一个,给所在组加一分)

师:我们身边不等关系随处可见,大自然中更是蕴含丰富。

(展示图片:苏轼的《题西林壁》,配乐诗朗诵响起,学生静心聆听,再次感受“不等”)

(通过投影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师: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等量关系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的,那么在数学上不等关系又是如何表示的呢?

生:不等式。

2.实例建构,归纳新知

师:怎样将不等关系表示为不等式呢?请同学们做学案上的练习加以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按组抢答。)

师:很好!同学们不仅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不等关系,而且还能将生活中的实例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表示出来,这就是建立不等式数学模型的过程。那么,同学们是如何列出不等式(组)?

生:先找不等词再列出。

3.典例示范,知识应用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小组合作交流,并由代表上台演板和说明思路;我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小结如何由不等关系写成不等式及注意点。)

分析讲解課本例1。

师:这是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的问题,在本章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到。

例2.师:这是一个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本章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到。

例3.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大会的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几何画板演示)

师:上面是我们在后面将学到的基本不等式问题中重要不等式。

4.巩固训练,拓展提升

(幻灯片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再小组交流并由代表上台展示第2,3,4题。第1题口头展示。)

练习:(学案对应部分)

师:数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华罗庚大师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让我们追寻先哲的足迹一起体会。

(幻灯片展示)

(能力挑战题)(学案对应部分)

师:本节课大家有怎样的收获?请学科班长作代表谈一谈。

生: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不等关系,尝试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通过具体实际问题能培养不等意识;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元素,用数学眼光来感受生活。

(幻灯片展示全章知识结构图及分层作业)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如在游览一处名胜古迹时,现在手上已经拿到了游乐指南图对本章的内容概貌已了然于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如诗人王安石所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继续我们的不等式之旅!

二、几点启示

1.集体智慧,精准定位

本节课的课型是本章的起始课,学好本节课是学好本章的基础;本课要体现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本章的内容的相关背景和应用价值,初识全章知识的整体概貌、脉络体系和纵横联系,明晰本章的内容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和方法。经过笔者与教研组的研究,我们确立了避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式,利用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有效展示”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规律的双重要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始终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不时给予引导。

2.人文数学,建立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本课通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不等关系让学生加深对不等关系的理解,并通过诗词《题西林壁》,再到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以及王安石的诗句,展现数学中的人文元素,达到了意境的沟通与升华,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懂得欣赏数学中的不等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不等观念,用数学的眼光来感受生活。

3.生本意识,贯彻始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本课中,从实例到练习,再到拓展提升,通过分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展示质疑、点评总结,始终贯彻生本意识,以生为本,学生当“老师”占了大多数时间,教师只对学生适当适时引导和调动。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究,讲解质疑既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能充分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将问题及时解决。

4.问题探究,以“本”为本

今年1月份,省教研室的周远方老师在我们荆州作2013届的高考备考专题讲座中,强调科学备考,以“本”为本的重要性——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理性为本;强调了湖北数学高考“在丰富背景下立意,在贴近课本中设计”。本课中笔者在选题选材上,从三道例题到能力提升的帐篷选取问题,均立足于课本,并进行适当变式改编,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万物皆生于本”的道理。

以上是笔者在讲授这节起始课的实录与体会,讲授期间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如:为了强调起始课的统领全局作用,为了建立本章各节,和与其它相关章节的联系,内容较多,导致学生讲解质疑补充的时间不是很充足;还有语言的简洁优美等。但通过这次参赛讲课,笔者与教研组同仁的多次研课,真切的感受到“课精于研”!

猜你喜欢
本课数学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