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阁++刘立伟
【摘要】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学教学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元素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学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O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50-01
一、把理论贯穿于元素学习之中
元素无机化学部分基本上是叙述性材料,如果照本宣科,教师教起来很累,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为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对教科书作些精选和调整,对那些简单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不讲,留给学生自学,如碱金属元素;对那些核心重要的内容,则在课堂上讲述。在教学中,注意结构与性质相联系的教学,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由其结构推知其物理化学性质,又由性质去看其结构,二者相互联系,加深理解。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配合物结构在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非常有效,只有把结构理论与元素的性质相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生学习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运用其性质就容易多了。比如元素及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通过复习元素电势图的原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认真分析元素电势图,并从中获得许多的信息。这样,在每章的学习中,尽量能把理论贯穿到元素学习之中,使元素部分的学习变得不是单调地去死记硬背其性质了,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
元素化学主要介绍的是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性质、规律和用途,内容很多又很枯燥。要培養学生对元素化学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并非距离现实很远,它们就在现实的生活中,或许在生活中还能经常看到、听到和用到。从学生熟悉的东西下手,就无形中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到卤素时,可以讲讲石英灯泡、非典时期人们所用的各种消毒水、玻璃器皿上刻的标记和花纹、毛玻璃和灯泡的“磨砂”、家用漂白剂以及报上报导的化工厂里氯气泄漏引起的中毒爆炸事件等。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生活中的化学,不仅丰富了讲课内容,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鼓励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化学物质的实用性就是元素化学最大的魅力所在,作为化学教师,要把这种魅力尽量展现,当然,这要求每一个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时收集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浩如烟海的知识是传授不尽的,且知识本身也在快速地更新、发展。元素化学部分内容多,课时少,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全由教师讲授,应留部分章节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查阅资料,写小结。然后分组上讲台,由台下学生提问。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最后再由教师补充、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应是生动的、充满趣味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它是一门实用科学,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以形象的、有趣的小故事丰富其内容,在轻松愉悦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得到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尽显化学的魅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始于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恰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对于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问,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处于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的境地,从而促使学生联想比较,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课堂创设的“问题”要注意其导向性、可行性和新颖性,即问题要提得具体明确,建立在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的交叉点上,诱导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使得课堂教学中保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达到思维共振,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种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能在质疑讨论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探索欲,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结合实验进行教学
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元素化学知识头绪多、容量大,记忆和保持都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课的独特魅力和优势,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综合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促进他们全面系统地复习并灵活应用有关知识,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加强以及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设计实验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如在学习了氧族元素后,让学生设计方案鉴定失去标签的五瓶固体:Na2S、Na2SO3、Na2SO4、Na2S2O3、K2S2O8;学习了铜族和锌族元素后,要求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将没有标签的溶液:AgNO3、Zn(NO3)2、Hg(NO3)2、Hg2(NO3)2、Cd(NO3)2区别开。通过这些小型设计实验,学生对有关阴离子的挥发性、氧化还原性、阳离子难溶盐的溶解性、生成配合物的能力等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以致用,极大地调动了对后续内容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安排一些较复杂的实验,如常见阴离子未知液的分析。面对新的挑战,学生们查阅资料,展开讨论,设计出各种方案,教师及时引导他们分析离子间相互作用、相互干扰及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全面复习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由于实验过程形象直观,使枯燥的分子式、方程式也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增加了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元素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庄晓娟,韩明梅.探讨PBL教学法在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6,31(12):13-16.
[2]罗世霞.数字时代下《无机化学》课程中元素化学的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4(15):257-258.
[3]杨静静,韦莹莹,张静.高职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