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探究过程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017-05-31 06:49韩国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解优化情感

韩国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时期,是为以后長远发展打基础的时期。科学地利用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彰显教学价值。

[关键词]优化;探究过程;理解;思维;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89-01

数学学科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我提出了如何利用探究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彰显教学价值的方法。

一、利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学到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思维很难得到发展,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利用过程教学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克和千克”时,教师很有可能忽视利用过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方法,单纯地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用到这两种计量单位的事物,再对两者的换算进行讲解,告诉学生1000克=1千克,最后利用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备课阶段,我也考虑采用以上的教学过程,但对学生的认知思维进行分析后,我觉得这个过程还可以优化。比如,可以利用实物让学生去掂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这些新概念,而不是单纯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说。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理想。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后,我更加注重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二、利用过程,磨砺学生的思维

相对于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淡忘曾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但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所用到的方法和思维却一直对他们产生着影响。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维规律,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组织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一点一点地磨砺自身的思维。

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课前,我准备了若干根木棒,木棒的长度有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课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所需木棒围成三角形。第一小组挑选了2厘米、4厘米和8厘米的木棒,第二小组挑选了2厘米、4厘米、5厘米的木棒,第三小组挑选了4厘米、5厘米和8厘米的木棒。学生拿到木棒后,开始想办法围三角形。第一小组无论如何都围不出三角形,第二、第三小组都围出了三角形。我趁机提问:“为什么第一小组的三根木棒不能围出三角形,而第二、第三小组的木棒能围出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些木棒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各小组成员开始探究这三根能围成三角形的木棒长度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这些量进行探索,结合没能有效地围成三角形的小组的“失败”教训,初步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本次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思维得到了磨砺。

三、利用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师利用过程开展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细化后,会得到很多平时无法发现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完成课程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

如教学“克和千克”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知5克、10克的重量,我拿出几枚1角的硬币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它们的重量。我还让学生估算这些硬币的重量,估算较准确的学生欢呼雀跃,估算误差较大的学生开始唉声叹气。此时,我说:“估算误差较大的同学不要灰心哟,后面我们还有很多次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只要你们愿意试一试,就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答复。”

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探究的过程,思维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总之,过程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理解优化情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