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良
[摘 要]傳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所以,教学模式必须“蜕变”。只有变“教堂”为“学堂”、变“教材”为“学材”、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蜕变;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68-01
目前,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在“穿新鞋走老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们就要有“蜕变”思维。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蜕变”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变“教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
生1:电视上播放过《少儿成语故事大全》与《经典成语故事》,里面都有这个故事。
生2: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这个故事。
生3:我爸爸经常给我讲这个故事。
……
师:虽然你们都曾经看过或者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你们还没有读过这个故事的文字版吧。那么就请你们打开书,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故事读出来。谁来说一说,应该如何读这个故事呢?
生4: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要画下来,然后问别人或者老师。
生5:可以同桌合作,一个人读一个人听,如果读错了,就相互纠正。
(学生互助读课文,教师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比如,李同学还把不认识的字给多读了几遍。下面,就请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来检查一下,看看谁把生字读准了。
(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本组学生读)
课件出示:这个古代人,非常焦急地希望自家地里的禾苗 ,所以,他就把地里的所有禾苗都给 了,结果累得 最后地里的禾苗都 。
师:你们能把上面的空填完整吗?
……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标准来安排学生学习,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师都没有参与其中,而是让学生或小组独立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堂”真正变成了“学堂”。
二、变教材为“学材”,让教学更优效
师:小朋友们,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在电视上看过这个寓言故事的?请举手。
(许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师:那好,你们能不能模仿电视上的情境,来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呀?
我挑了几组学生,每组三个人,一个学生演拔苗助长的人,一个学生演他的儿子,还有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寓言故事。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当时禾苗的情景。表演的学生根据同组学生朗读的节奏,当大屏幕上呈现出不同场景时,做出各种动作来表现当时的情景。
师:小朋友们,你们来评价一下,哪一组小朋友表演得最好。
生1:我感觉小芳那一组表演得好。因为在最后还增加了儿子回到家批评他父亲的话,让我们更加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2:我感觉小飞这一组表演得好。因为他把种田人焦急的样子、拔过苗之后筋疲力尽的样子更好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
教材只是一种静态化的语言文字与图片,但是在这里面却隐藏着丰富的语文内容,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来解读教材内容,让静态的教材活起来。在这里,哪一组学生表演得最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更形象地掌握了一些生字词的含义,提升了朗读能力。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要重构教材内容,让教材变成“学材”,让文本内容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材料,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学生更乐学
目前,导学案、助学案、翻转课堂、以学定教等教学模式不断地推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就要坚决退在一边,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安排什么就得学什么的被动学习者。
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生质的“蜕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更高效。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