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
摘 要 虽然相应的教学视频的安排内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布设,但是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学生没有听懂或者看懂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播放的暂停功能来为学生就有关疑惑点进行解答,或者借助回放功能来使学生反复温习有关的教学知识,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的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视频;视频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5-02
1 前言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时期人才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基础,其学习质量直接关乎学生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本文基于视频情境教育环境的创设,探讨如何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以期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2 巧设视频情境,纠正学习视角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对于一些生动的视频、音乐感兴趣,非常反感众多的文字。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按照教学大纲或者教材的顺序,按照章节的顺序来为学生阐述有关的教学知识,部分学校甚至干脆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真实且充满乐趣的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致,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合理制作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课件来让学生观看,而不是单纯地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的图文课件,以便使学生可以在视频课件的引导下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也有助于借此来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难题。但是为了确保视频课件制作的质量,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无法使相应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就可以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视角,增强学习注意力,不断优化学习效果。
如对于“七巧板游戏”,教师可以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就是在制作视频课件的过程中合理融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游戏截图,借助这些游戏截图来引导学生去思考七巧板到底是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课件,视频中的七巧板不断地进行相互移动和拼接,进而可使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组合图形,这些图形的形象非常逼真,并且色泽非常艳丽,具有趣味性。
此外,在相应的视频课件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插入一段七巧板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流程。比如依次单击开始按钮,选择七巧板,再右键点击一次之后,相应的七巧板都会旋转一定角度,待角度旋转完毕之后,可以采用拖动的方式适当地拼接。其他七巧板拼接与此类似,直至游戏完成为止。如此一来,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课件过程中,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更好地迎合爱玩的心理特征,全面激发学习有关教学知识的热情,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教学状态转化,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3 巧设视频情境,传道授业解惑
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制作的视频课件中除了需要包含必要的游戏视频等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视频课件来展开授课教学,借此来为学生灌输有关的教学知识。讲授法是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基本的教学法,其也适用于现今流行的微课教学等视频课件教学,具体过程主要为:在相应的教学视频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为学生导入有关的知识传授过程,比如证明某种概念、定义或者原理的过程等,从而借助这种视频课件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且引导学生借助口头应答来逐步践行视频课件教学。通过观看有关教学视频课件的过程,学生同时在聆听教师在视频中的讲解,此时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存在疑惑或者不理解,可以随时发问,并且可以借助视频的暂停、重复播放等功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教学知识。这种视频授课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课堂授课,而且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在真实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使他们从容、镇定地和教师与其他学生展开教学互动,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如在讲解“‘我的电脑窗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在课下为学生录制一些有关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视频,并且在相应的视频中为学生合理创设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比如:“我的电脑”窗口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所构成?如何将有关的资料正确存入到文件夹中?计算机文件类别有哪些?等等。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学习难点,此时教师需要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逐步提升学生对于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认知。
4 巧设视频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除了讲授法之外,借助视频情境的合理创设,也可以真正实现演示法的教学方式,以便借此来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其中的某些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念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小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理论可能理解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来将这些抽象、繁杂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然后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使学生在细心观察教师演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有关的教学知识,提升学习质量。此外,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可以合理加入一些学生熟知或者喜爱的元素,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讲解“画图”时,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椭圆”和“刷子”等画图工具的具体運用策略,并借助它们来完成简单图形的绘制,在演示有关图形绘制过程中,除了需要为学生展示如何才能规范地应用有关的画图工具,还需要为学生讲解画笔粗细的调节方法以及橡皮擦大小的设置方法等。
此外,根据不同事物的色彩,相应的教学视频中同样需要为学生讲解“椭圆”的换色方法,以便帮助学生借助这些绘图小工具来绘制出学生心中理想的图形等事物。比如绘制五颜六色的气球等,在播放有关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回放功能来为学生回放刚才已经播放的教学视频,然后着重探讨颜料盒的具体使用方法,使学生明确如何借助“刷子”工具来绘制气球形状的外在轮廓等。
与上述视频讲授相比,演示教学需要学生亲自去进行观察和学习,此时教师要重点侧重讲解,适当地为学生讲解一些关键知识点,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和思考来逐步掌握有关的教学内容,逐步使学生消化、吸收有关知识,提升学习质量[1]。
5 结语
总之,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学生合理设置视频情境教学环境,有助于纠正学生的学习视角,增强学生听课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传道授业解惑,深化学生对于有关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来合理创设视频情境,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