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介入:科研管理的最近发展区

2017-05-31 13:39刘剑莺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幼儿园

刘剑莺

摘要:学校、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来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已成为一种共识和习惯,“科研兴园”也成为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少教师对教科研还存在“恐慌”心理,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科研方法的陌生等等阻碍了科研的脚步。作为幼儿园的课题管理者,要从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予教师科研方法上的引领和策略上的支持,从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科研管理 ;科研方法;教师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66-03

学校科研是个大工程,因为它的复杂和艰巨,对很多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课题管理者,必须敏锐地捕捉到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和焦点,感受教师科研过程中的盲点和亮点,始终把教室作为科研活动的第一阵地,与教师共同研究,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真实而迫切的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推动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学习式管理

我们以往更多在意的是研究课题的内容,很少关注研究的方法。在确定“十二五”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将视角转向了对科研方法的关注,希望通过对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的探索,引导教师进行更为高效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我们努力为教师搭建平台,先后有针对性地学习了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在引领教师学习的方式上,我们也不断改变,力求实效,大大提升了教师们对方法的再认识,为推进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一是菜单式阅读。园部根据课题进程以及教师成长的需要,介绍有关科研方法的书籍文章,让教师自行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二是推荐式阅读。教师看到了相关书籍,及时向大家推荐,共同学习。三是分享式阅读。教师们将看到的书籍、文章进行观点的采集与归纳,以PPT为辅助工具,进行专题讲座与分享。四是诊断性阅读。了解教师在研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分层阅读,信息融通”的阅读方法,让教师们认真学习并逐步内化了《幼儿园课题研究》《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观察走进孩子》等多本书籍,掌握了多种科研方法。

二、支架式管理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科研方法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具体的操作和落实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需要把复杂的理论加以分解,将教师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其中,科研表格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如学习访谈法时,设计“访谈表格”,引领教师掌握访谈的科学步骤,因为表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访谈方法的融合,可以帮助教师有据可依地进行访谈。我们设计了反思表,给予教师一些反思的角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聚焦反思的内容,在反思表的支架下促进深度思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些方法的运用与量表的制定,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暂时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便适当降低难度,指导教师通过参阅相似课题的研究资料,模仿其研究过程,借用已经被别人检验的有效的量表形式,使研究少走了弯路。

三、参与式管理

过去进行一个课题研究, 一般是由课题组组长撰写好实施方案、设计好子课题后,分发给教师操作。这样做,大多数教师并不完全了解课题,只是被动地参与,形成了“负责人沽名钓誉,执笔人孤军奋战,其他人坐享其成”的格局。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我们力求让每个教师都真正投入到课题的研究过程之中,从课题的制定、实施到总结,全程参与。在共同确立了研究课题后,可以先由教科室主任撰写设计报告,并指导教师通过准备、思考、撰写、讨论、 修改等环节来调整计划,积累材料,积极交流。教师既是实施者,又是管理者,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师参与的每一次科研活动,都是她们发展的可贵机会。比如,我园以区域活动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承办了江阴市的“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江阴市第六次教师专项课题进课堂”科研活动。全市幼儿园教科室主任及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近百人齐聚一堂,对“课堂观察”进行了一次体验式的学习和研讨。笔者先带领教师学习了“观察法”,然后根据开发小组设计的观察量表,让教师在自己班级进行观察,在表格的引导下运用观察法,及时发现并记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然后与开发组成员进行讨论,调整观察量表。教师们积极参与现场的观察活动和小组研讨,进行数据统计与总结反思。参与性的管理让每个老师都卷入到研究中,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深刻体验到了观察法的魅力,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地使用研究方法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增强了教师对更好地掌握科研方法的信心。

活动后期,我们设计了“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观察记录表”,引导家长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依据观察量表更好地走进自己的孩子,用全新的视野去认识孩子。教师们也迁移了所学习的方法与经验,尝试自己设计相关的观察量表,例如陈俞英老师设计了“ 0-12岁阅读情况调查 ”问卷,陆婧老师设计了“家园合作观察表”,程晓华老师设计了“大4班幼儿思辨能力状况问卷”等等,推动了课题研究向纵深进展。

四、介入式管理

教科研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以我们目前的水平是难以解决的,必须通过不同专家的介入进行技术性的支持。如上学期我们重点研究了“访谈法”,通过教师的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我们聚焦的问题是“访谈提纲”的制定及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我们借助市教科室的力量,事先给有关专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访谈实例及教师们的问题聚焦点,邀请专家与我们一起参与“城中幼儿园访谈案例研讨”活动,及时给我们清晰地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中肯的建议。在方法指导阶段,以掌握技术为重点目标,接下来可分阶段进行专题沙龙讨论,合力突破访谈难点。比如访谈该请谁来?怎样结合文献研究设计提问提纲?怎样在访谈中生成有效的新问题?要从家长需求和孩子的问题出发,提炼主题式的访谈提纲。专家与我们的对话,是一种指导与调整,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与学习,收获更大。

五、成果式管理

幼儿园教师常常是会做不会写。怎樣将自己的实践进行提炼,并且能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大部分教师对此感到迷茫。要让他们敢写、会写、爱写,并写出品位,这是我们课题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

我们要求教师在每次科研活动时,都能设计核心问题,以此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同时还要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如在“访谈法”研究中,向老师发放了关于“家长访谈”方面的一些行动与思考的材料,鼓励老师们行动研究与文字反思同时跟进。活动后期,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访谈实例。但是如何对这些实例进行总结和提炼,更好地完成从方法到文本的转型?于是,我们再次邀请有关专家给我们进行专题讲座“从访谈到文本——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访谈研讨”。专家给大家分发了访谈案例、论文、访谈记录、访谈研究报告四个类型的文本资料,逐篇分析了各自的框架、要素和语言风格,帮助我们在实践到文本的转化中找到了通道。学期末,我们要求教师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自定一种体裁进行撰写,将“与家长的访谈”转为文本成果,并在全园进行交流分享。园长和教科室主任在每位教师交流后又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评出优秀文本,进行了颁奖仪式。

方法的介入,让我们摒弃了主观的经验,发现了更为本真、客观的事实。比如经过与家长的访谈,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家长们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及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教师们就此写出了研究报告,为行动策略的制定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素材。方法的介入,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有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了更明确的判断,大家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也逐渐形成了我园富有特色的教科研文化。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